活動花絮

日期:2020-09-08

點閱:99

參考檔案:

109學年度新聘教師教學工作坊

SDGs:
109學年度新聘教師及主講教師合照
109學年度新聘教師及主講教師合照
教務處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於9月8日舉行「109學年度新聘教師教學工作坊」活動,透過工作坊讓新聘老師能更快適應淡江大學的教學生活。
本次工作坊的課程邀請三位主講老師分別為:經濟系林彥伶老師、土木系蔡明修老師以及企管系涂敏芬老師。
工作坊將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份由教發中心李麗君主任詳細介紹淡江校內制度及給予新聘教師諸多提醒;第二部份由經濟系林彥伶老師、土木系蔡明修老師、企管系涂敏芬老師分享自身的教學經驗;第三部份設計三個關卡由三位講師各自負責,目的在分享有用的教學方式與技巧;第四部份為跑關結束後,讓新聘教師修改早上的教學故事並進行分享;第五部分請涂敏芬老師分享「學教後台這回事」,提醒各位新聘老師在教學之餘不要忘記研究的本質,透過三位講師的引導與分享,希望教師們能夠在教學的品質、角色定位以及策略應用方面有所提升,進而增進教學上的多元性與豐富程度。
不可不知的淡江教學大小事
首先,由教務處教發中心李麗君主任主講「教學二三事in淡江」,為了協助教師教學職涯順利並迅速了解淡江教師制度及規章,李主任詳細說明校內制度及注意事項,主要分為五大部分:教學相關名詞、教學評量、教學研習、教學獎勵與補助以及教學研究與升等。
  為了讓新聘教師能夠對於後續的活動快速進入狀況,同時了解在教學上常用常見的專有名詞,以此為基底幫新聘教師們進行先輩知識的建立。內容包括八大基本素養為「三化五育」; 淡江期末教學評量為六點量表,分別有五大面向:學習效果、專業態度、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性別平等,教師們雖然不該因為教學評量的高低來評斷自身價值,但分數仍會影響到老師們的熱忱,建議能夠與學生一同探索學習,教育的內容更應強調「如何教」,而非死板地思考可以如何強化教學方法,應站在學生的立場來設計課程;1091新聘教師須於1091~1101(3個學期)完成規定次數之研習,研習採計規定參見「教師教學專業發展辦法」;教學相關獎勵及補助措施,包含教學優良教師、教學特優教師、教學優良教材獎勵、教學創新成果獎勵、各類課程開設獎勵、教學實踐研究補助、教師專業成長社群、良師益友傳承帶領等;透過學術研究型、教學研究型、技術應用型、藝術作品、成就證明、體育類科等多元升等途徑,整合個人學科專業、教學、研究,以教學實踐與學生學習成效為研究重點,持續教師的專業成長與對教學的熱情。
拋棄舊有陳見,以學生的角度思考課程設計!
  首先由林彥伶老師帶來「大學你想怎麼教」的分享,先發問「各位新聘教師們會期待有甚麼樣的教學?」,隨機點三位老師回答問題,回覆的答案皆有以下共通點-「希望是有互動的」、「要了解學生的需求」以及「增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透過老師們的回覆帶入本次演講的主題,內容主要為鼓勵教師們不再故步自封,應該要有新的觀念,即為「以學生為中心」進而進行反思,「這堂課學生們到底學了什麼?」、「他們有興趣的部分是甚麼?」、「不感興趣的又是什麼?」透過以學生的立場來思考問題,並反思在課程設計上所面對到的問題。
創新教學的體驗與破冰
第一階段:閱讀與理解
林老師為每位新聘教師發下紙條,紙條上面有三個教學法的說明,三個教學法都是先前PPT有提到的問題導向式學習、專題導向式學習、情境式學習、體驗學習…創新教學法,先請大家閱讀。
完畢後請每中心進行小中心交流時間,小中心間交流的重點如下:
1:自我介紹(自己的3個特點)。
2.紙條上三個教學法的重點分別是甚麼。
第二階段:小中心分享與紀錄
工作人員發下白紙與不同顏色的牌卡,請新聘教師根據名牌背後不同顏色的貼紙,按照顏色進行重新分組,到了新的組別後進行小中心交流時間:
小組間交流的重點如下:
1:自我介紹(自己的3個特點)。
2.紙條上三個教學法的重點分別是甚麼。
這個階段可以利用白紙記錄下關於教學法的筆記,或是其他老師們的自我介紹…。
第三階段:小組分享與紀錄2
工作人員發下不同字母的牌卡,根據名牌背後的字母再進行第二次的重新分組,並進行三分鐘的小組交流時間:
小中心間交流的重點如下:
1:自我介紹(自己的3個特點)。
2.紙條上三個教學法的重點分別是甚麼。
第四階段:小組分享與紀錄3
工作人員發下不同數字的牌卡,根據名牌背後的數字進行第三次重新分中心,並進行三分鐘的小組交流時間:
小組間交流的重點如下:
1:自我介紹(自己的3個特點)。
2.紙條上三個教學法的重點分別是甚麼。
第五階段:個人分享
透過這樣3次的小組交流時間,除了可以讓每一位老師都有接觸到彼此並自我介紹的機會外,也可以聽到不同教學法的介紹,林老師隨機邀請一位新聘教師作為目標,請在場的其他老師來幫這位老師進行自我介紹,結束後由剛剛幫忙介紹的人作為下一位主角,再請其他老師進行介紹,反覆進行第三輪,接著林老師提問到每個人的紙條有三個教學法,對哪一個教學法對你最有感觸,隨機邀請新聘教師進行分享。
最後結論希望各位新聘教師開始以學生的角度體驗,反思問題:
1.「什麼樣的事務是我們在課程的一開始比較欠缺的?」
2.「當在面對不同的問題和人的時候你會怎麼做紀錄?」
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們應該要更站在學生的立場進行需求的思考。
繪製屬於自己的教學藍圖
林老師在各組發放便利貼進行腦力激盪,主題為「教學時所需要的元素/元件」,以「放聲思考」的概念希望新聘教師們不要侷限自己,想到什麼就把內容寫在便條紙上面。同時提醒大家,不同科系的老師也會有不同的考量立場,所以記得以自身專業科系的需求進行發想。
李主任發放筆與海報,要大家將自己的便條紙貼在海報上與大家分享,並將大家的想法進行分類,例如與課程內容有關的就貼在一起、考慮到對象的話就貼在一起….。
每中心都完成後,李主任進行總結,提醒各位新聘教師在設計課程時,要考慮到對象、目標、課程安排以及課程的評量。
不同的「世界觀」,造就出不同的「表象」
蔡明修老師在分享開始之前先引導大家的情緒,問在場的新聘教師參與剛剛的活動後現在的心情為何,請幾位老師分享後便下結論,教師們剛剛會有的情緒不論是「有趣」、「慌張」或是「無聊」,都是作為教師授課時,學生可能會有的感受。
蔡老師提到不同的世界觀會創造出不同的表象,抑或是如何看待一件事,將造就不同的結果造就出屬於自己的課堂世界。
提出例子:小梅認為的進步是要創造出環保城市另一位阿忠可能會覺得所謂的進步就要打造科技的世界,那這兩者建立出來的城市樣貌也會不一樣。
接下來請同學們進行小組活動,
發放海報紙進行思考活動,投影片上有六位不同知名人物,愛因斯坦、證嚴法師、國父、藝人…,蔡老師簡單為這六位人物進行介紹後,請各小組選擇一位目標進行想像,「如果他/她是我的老師」會希望這位老師開甚麼樣的課,期待課堂上會有什麼樣的元素、預期的課堂氣氛為何、師生間的氣氛、學習的問題、成效,最後用塗鴉的方式呈現上課情況,以此活動讓教師們能夠以學生的角度去思考自己想要的是甚麼樣的教學,並找到自己的定位。
結束活動後,蔡老師總結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定位,策略也會隨之不同,定位越鮮明越能想像出課堂上的情形,老師的定位很關鍵!就算是相同的內容,也會因為定位的不同產生不同的流程。定位是可以很多元且學習的,也要思考什麼是合適的定位是適合學生的/老師的。重新思考教師本身的定位後以「我不想要…」,來做為思考的出發點,再進一步思考「我希望…」是甚麼。利用這兩點為考量來思考目標/對象/方法/資源,接著思考如何呼應第一階段的教學方式,最後就是抉擇自己需要的教學法和策略,展示自己的教學成果和例子。
AEIOU觀察結合體驗式學習在實作的應用
涂敏芬老師提到課堂上學生有無限的可能;老師也有無限的可能,以學生為本位,老師為前台的概念,思考能夠在兩小時的課程中提供什麼樣的東西給學生,後台即為事前的準備與規劃,即像是一個服務系統一樣。接著提問:「老師們試想剛剛的活動過程即為服務系統,請大家描繪服務系統的圖片與地圖(服務藍圖)」,可以先拆解剛剛的教學單元->定義服務接觸點->描述細部流程操作,利用AEIOU觀察法(Environment 環境、Interactions 互動、Objects 物件、Users 使用者)完成故事板紀錄的填寫。
將6組針對林彥伶老師、蔡明修老師以及李麗君主任在剛剛的課程中,身為學生/顧客,回想剛剛的課程步驟完成故事板,接下來進行10分鐘的個人分享。
涂老師提到學生的注意力只有15-20分鐘,每到一個時段就要換一個節奏,或許是小組討論或許是播影片,在課前準備的時候要先決定要拆成幾個教學單元,每個單元都會有不同的劇本(內容)以AEIOU觀察法來設計這個劇本。
李主任請新聘教師們把事前準備的教學大綱拿出來,每人配有一張海報紙,要製作屬於自己的教學故事,內容包括課程主題、對象、目標、以及剛剛演講分享到的所有參考要素。
CLIL教學法應用於實際課程的策略
涂敏芬老師先介紹了CLIL教學法為語言內容整合學習法,意思是將學科內容和外語學習相結合,用外語教授科學、地理、歷史、藝術等內容,從而促進語言和學科內容的雙重學習。CLIL的優點是提供學生有效的機會及時的運用所學的語言技巧,強調「即學即用」,而不是「先學後用」。
但是,當我們的課程重於內容的講述,此時「英語」做為新增加的元素,可能會導致更巨大的學習挑戰。因此「提供學習技巧的鷹架」是必要的!
涂老師將在場的新聘教師分成三小組,以「學習成效」的角度排序以下教學策略:
 Lecture
 Audiovisual
 Discussion
 Practice doing
 Teach others
 Reading
 Demonstrate
完成討論後每個小組進行分享,接下來第二階段涂老師準備了10種教學策略,都是她曾經實際應用於課堂上的,請每中心抽3張進行討論,看看是什麼樣的教學策略,用了什麼技巧還有有什麼特點。完成討論後涂老師展示10個過去曾經使用過的教學法,ex :”Lessons from CLIL/ Vacabulary Help/Talk and Mind Map”…,並要負責的同學們回答用了哪些教學策略,並和同學解析哪些不是哪些是以及其背後的原因。涂老師以自身的經驗整理出7種常見且在自己應用後也覺得可行的教學策略,分享給新聘教師們,希望能夠對於往後的教學多元性與教學活動設計上有所幫助。
ORID焦點討論法在教學上的實際應用
蔡老師提到在早上時,新聘教師都會希望教學是「互相」的或是具有「互動」的,但又不知道該怎麼做,亦或是學生沒有反應時,即可使用ORID焦點討論法。焦點討論法提供一個連續的思考過程,透過:客觀性層面(Objective level)、反映性層面(Reflective level)、詮釋性層面(Interpretive level)以及決定性層面(Decisional level) 進行提問,利用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以有結構的方式,聚焦在一個主題進行清晰的思考。
接著蔡老師邀請六位新聘教師演戲,劇本內容為一般學生在討論問題時的內容,每個人有不同的立場,或是想法,可能會有人積極;有人消極;有人只想草率了事,完成後提問各位老師「這樣有在討論嗎?」,並總結學生們的討論常常在抱怨事情或是直接告知命令,有人提問也沒人理,這就是我們常常面對的群體討論的問題。
在這個情境中,解析每個角色所說的話要如何對應到ORID的階段,並提醒各位新聘教師透過引導的方式,找到學生討論的ORID階段,將其過程串連起來,就會成為一場有意義的討論了。
遊戲式教學的形式與應用案例
此關卡有三個階段的遊戲要進行。
第一階段
林彥伶老師給予每位新聘教師6張隨機的撲克牌跟一張計分表,遊戲有三回合,利用手中的撲克牌湊出一組同花色1分、葫蘆2分、順子3分、鐵支4分、同花順5分,第一回合只能用自己手上的手牌來進行湊花色並計分。第二回合兩兩一組共12張撲克牌;第三回合5個人一組,最後寫下計分。遊戲的目的在於體會市場自由化的歷程,透過遊戲設計去體驗課程的主題。
第二階段
每人發4個英文單字,林老師念一篇英文的文章,新聘老師們聽到關鍵字就要按照順序將英文單字放在桌子上。遊戲的目的是利用關鍵字讓學生容易去記憶去了解你想要傳達的內容,且可以專注在聆聽你所說的話。
第三階段
利用Kahoot這款手機APP,透過搶答計分的小遊戲引發新聘教師們的興趣,且考題可自行編製,具有育教育樂的功用,同時也能夠提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以上三階段的遊戲展現出不一樣的教學方式,利用學生喜歡玩遊戲以及激發學生競爭意識的方式更加投入在課程中,只要搭配課程內容進行規劃,即可以有不一樣的教學氣氛,並期望提升互動性。
研究為底,教學為用
活動的最後,涂敏芬老師分享在教學背後的每一位教師都不應該忘記自己的本質-即是做研究,往往將身心投入於教學中才發現自己已經筋疲力竭,這是本末倒置的行為。涂老師分享了質性與量化研究的差異,前者呈現的是社會事實、建構文化意義;而後者要利用資料及數據證明所發現的客觀事實,也分享了在教學生涯中常見的研究方式,包括個案研究、田野調查、紮根研究以及行動研究…。
涂老師也分享自身經驗,過去參與科技部、教育部以及不同領域的教學規劃,用意是希望告訴所有的新聘教師不要忘記「研究為底,教學為用」,在做每一個計畫都是一場研究,而在計畫中所獲得的經歷或是成長都對於自己的教學是有所幫助的。
活動的最後,涂老師提醒每一位教師都應該以「用以致學」的心態來努力增進自己的所聞,千萬不要因為怠惰忘了初心,同時期望各位新聘教師未來都能夠有自己的一番志業。
李主任說明淡江校內制度及注意事項
李主任說明淡江校內制度及注意事項
林彥伶老師帶領設計教學故事的實作活動
林彥伶老師帶領設計教學故事的實作活動
蔡明修老師帶領設計教學故事的實作活動
蔡明修老師帶領設計教學故事的實作活動
新聘教師討論理想中的老師與課程設計為何
新聘教師討論理想中的老師與課程設計為何
涂敏芬老師講授如何設計教學故事
涂敏芬老師講授如何設計教學故事
林彥伶老師講授遊戲式教學的方法與例子
林彥伶老師講授遊戲式教學的方法與例子
涂敏芳老師講授互動式教學技巧的經驗
涂敏芳老師講授互動式教學技巧的經驗
蔡明修老師講授ORID焦點討論法的討論方式
蔡明修老師講授ORID焦點討論法的討論方式
新聘教師分享自己的教學藍圖
新聘教師分享自己的教學藍圖

計畫別:課程教學開創新局--學教範式創新萌變

發佈單位:教發組

上一則:化學遊樂趣 高雄市 鳥松國中 圓富國中 田寮國中
下一則:化學遊樂趣(分析車)四月份新北市巡迴活動 (中和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