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

日期:2019-03-06

點閱:237

參考檔案:

「設計理論」課程觀課交流(建築系 黃瑞茂老師)

SDGs:
黃老師說明今日課程流程架構
黃老師說明今日課程流程架構
學教中心於108年3月6日舉辦教師課程觀課活動,邀請老師們至淡江校園E415觀摩建築系黃瑞茂老師的課程,觀摩設計理論課程的授課方法。
本課程將關注於設計思考與設計工作坊在設計學中的作用,在真實議題的操作中,練習從真實到抽象的認知能力的開發,也就是發展「理論化」的能力。本課程的「工作坊」主要回到「研究取向」的工作操作,提供建築系高年級學生嘗試「設計研究 Research and Design」的經驗,以做為自我設計理論發展的可能。
首先,黃老師談到設計的發展歷史,設計有一段長時間被稱為應用藝術且運用於不同的場域中,被大量應用到商業、工業領域已有十年之久。大量設計生產製造的商品及包裝,成為了資本主義下的產物,設計師開始反思資本主義對設計的影響,值得重新思考設計的作為,及設計如何被好好運用。近年來藝術已經走出美術館,走入社區、街頭開始與社會民眾產生互動。建築、藝術、設計三者有密切的關聯性,其中最重要的是設計,設計已緊密和人們的生活連結在一起。
接著,黃老師帶領學生一同討論參訪「後自然」展覽的心得感想,課堂上同學們主動分享自己看完展覽後的感受。其中,有一位同學認為:「將大自然的樣子,用藝術家重新定義的方式,是一件很弔詭的事。將自然用藝術的方式複製,讓他感覺是一件很假的事情。探討『自然』與『人類』的關係,人為了生存而改變自然,讓環境更適合人類生存。」黃老師統整學生們分享的內容,討論延伸至另一項議題,人本來和自然是共存的,但因人類的脆弱與人性逐漸想要占有地球上的更多資源,以利人類生存,也造成了大自然的傷害。思考如何與大自然共存,以減低對自然的傷害的方式親近大自然,是目前人類共同所面臨到的課題。
在「後自然」的展覽主題中,所探討的是人類面臨環境變遷、極端氣候的危機。從「減排」到「調適」、「與自然共存」是人類目前的因應方式。台北市的熱島效應,目前夏天有30天氣溫38.2度,未來可能有50天的氣溫達到38度的高溫。全球暖化造成海平面上升,未來西部地區高鐵區以西的土地將會被海水給淹沒。以上的議題都是台灣未來將會遇到的課題。黃老師進一步探討學生與自然的關係轉變對於人類的影響。
最後,黃老師帶領學生進行實作練習:設計的作用,將班上分為三組並用分組的方式討論。每一組拿到的題目皆不相同,小組討論後會請各組到台上報告,同學們互相回饋討論。
黃老師的課堂中有許多分享與小組討論時間,利用小組討論讓同儕之間有更多的腦力激盪。討論過程中,黃老師會關心每組的討論狀況,並即時給予回饋或建議,讓學生能適時地進行修正與調整。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頻繁的互動下,學生的學習能更有目標及方向性。
討論人類與環境之間的關係變化
討論人類與環境之間的關係變化
帶領學生分享展覽的心得感想
帶領學生分享展覽的心得感想
黃老師關心每組的討論狀況
黃老師關心每組的討論狀況
學生們認真討論「設計的作用」題目
學生們認真討論「設計的作用」題目
各小組分組上台報告
各小組分組上台報告
黃老師即時回饋學生報告的內容
黃老師即時回饋學生報告的內容
李組長致贈感謝狀予黃瑞茂老師
李組長致贈感謝狀予黃瑞茂老師

計畫別:課程教學開創新局--學教範式創新萌變

發佈單位:教發組

上一則:融媒體製作
下一則:Unity 3D 場景設計入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