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

日期:2025-03-25

點閱:51

參考檔案:

全英語課程「觀光資源管理」觀課交流(觀光系紀珊如副教授)

SDGs:優質教育 
邀請國際觀光管理學系-紀珊如副教授進行「觀光資源管理」課程觀課交流
邀請國際觀光管理學系-紀珊如副教授進行「觀光資源管理」課程觀課交流
本次觀課活動於114年03月25日舉行,由觀光系紀珊如老師主講大學部二年級「觀光資源管理」之課程,過程採用全英語與專業知能服務學習進行引導式教學,以降低講述法的時間,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理解、思考、報告等能力。
“課程講述與概念基礎”
首先,紀老師於課程中以講述觀光稅的基本概念與緣由為開頭,解釋國家或地區為何需要徵收觀光稅,並以5W+2H(Who、What、When、Where、Why;How、How much),逐一說明制定觀光稅的管理方式與細節,進而促使學生理解稅收對於改善基礎設施與旅遊體驗的重要性。
“案例討論與發表”
接著,紀老師以世界咖啡館的互動設計模式,分配各組學生所討論的國際觀光稅收案例,包括日本、印尼巴厘島、希臘和紐西蘭,而學生於分組的過程中,不僅需探討當地如何收取觀光稅、繳納對象、如何支付以及這些稅收如何被運用等問題外,也須將討論的內容透過海報繪製出來,以此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批判性思考,了解各種稅收策略的有效性與對當地旅遊業的影響,同時也邀請各組學生於講臺上分享各國的案例,使學生不僅能從組內的討論相互學習,也能從他組的發表與老師的回饋過程中,進行相關的知識學習。
“學習應用與觀課回饋”
最後,紀老師也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是否應在淡水引入觀光稅等問題,並討論其可能的影響與挑戰,以設計一個有效的稅收策略,平衡旅遊業的發展與對當地資源的保護,隨後更強調了持續監測與評估政策效果的重要性,使學生能有效將知識內容融入到生活環境當中。而外交系李文基老師表示,透過世界咖啡館的主題式分組討論,可觀察到能有效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相當值得學習,不過值得思考的是,於全英文教學課程中的分組方式,或許可多加考量學生的特質、語言能力、學系班級、語言能力來進行分配,以達更好的教學成效。
紀老師引導學生進行分組案例討論
紀老師引導學生進行分組案例討論
紀老師邀請學生上台發表案例討論結果
紀老師邀請學生上台發表案例討論結果
學生專注參與課堂教學
學生專注參與課堂教學
觀課教師專注參與課堂教學
觀課教師專注參與課堂教學
教發中心張主任頒發感謝狀
教發中心張主任頒發感謝狀

計畫別:教學創新精進--課程活絡韌性培育

發佈單位:教發中心

上一則:使用AI發展沉浸式教學--上課進行密室逃脫,課前尋找闖關鑰匙
下一則:上鮮佇遮─麥仔酒文化與活化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