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耕簡介

(一)計畫架構
  • 本校第二期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以「數位轉型」和「永續發展」兩大主軸為工作重點。為持續發揮「國際化、資訊化、未來化」三化教育特色,並建構三全教育特色,落實人才培育,以「教學創新精進」、「善盡社會責任」、「產學合作連結」及「提升高教公共性」為目標,擘劃四大面向,輔以國際化行政支持系統專章及資安強化專章,打造國際化及資訊安全之友善校園,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資訊科技與人文關懷」、「社會參與」、「跨領域」、「問題解決」、「國際移動」等關鍵能力,開發其終身學習、就業創新與國際競爭力。計畫架構圖如下:
(二)計畫摘要

  • 教學創新精進

  • 善盡社會責任

  • 產學合作連結

  • 提升高教公共性

  • 國際化專章

  • 資安專章
  • 面向一【教學創新精進】
    活化校級課程融入STEAM教育理念,並深化至系所專業課程,推動自主學習及創新創業課程微學分,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和跨領域學習能力。以學教支援賦能教師,建置全雲端智慧校園2.0,提升環境韌性,並以IR數據檢視學生各項關鍵能力。推動AI與程式語言及探索永續必修課程,培育學生數位能力和在地認同。以「三全教育」培養學生國際移動力,強化學習型住宿學園,打造新東村園區;蘭陽校園推動轉型學制,培養智慧科技健康照護之永續專才,共創醫護智慧產業新未來。強化國際交流和在地國際,邁向疫後新常態,提升本地學生國際移動能力和外籍生的中文聽說能力,推動「全雲端智慧校園STEAM-R/W人才培育計畫」,強化在地、國際化學教能量,提供學生跨領域與自主學習的多元視域。透過素養導向教育,培養學生終身學習和公民素養。
  • 面向二【善盡社會責任】
    培育社會實踐人才,以「社會實踐課程」回應108課綱與疫後新常態的STEEP分析能力,增闢場域性課程,提升師生社會參與。關懷身心障礙學生,透過青銀共學導入跨領域學分學程,完備「淡水維基館」數位共筆智庫。以社會創新實作分享延續化學教育及文創產業發展,深化第三期USR計畫和基地型計畫效益,協助地方創生。建構資源共享平臺及跨領域橋接基地,成就「公私協力聯繫網絡」,開放生態校園成為北海岸的「環境教育基地」,營造校園綠色生活;招募種子成員參與校園場域的永續任務實作,透過自媒體進行影響力溝通並建置評估機制。
  • 面向三【產學合作連結】
    與企業合作提升產學研發,強化教師跨域和國際合作,將國際非政府組織納入實習合作機構,提供更多實習機會。將精準健康學院整合醫院、社區與長照機構資源,開發實境教育實習場域。將樂創基地接軌育成中心,增益輔導新創團隊能量。視障資源中心積極媒合視障學生就業。深化應用UCAN平臺,協助學生就業。聯結AI人才培育與在地環境,建構應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技術的創新學習環境。以「AI創智學院」及「數位培力中心」培育具數位轉型能力及實踐經驗之跨域人才。輔導博士班學生於就學期間進入企業實作,培育具實務經驗之高階研發人才。
  • 面向四【提升高教公共性】
    提供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及身心障礙學生經濟扶助、生活輔導和就學輔助。透過課業輔導引導自主學習,以職涯輔導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加強境外生就業知能輔導,厚植其就業力。優化彈性薪資制度,爭取補助金額。持續揭露校務資訊,以校務研究提供決策智慧,強化關係人議合互動。持續培育華語教學人才、開發教材,達成開放華語全球共學目標。全員投入境外招生及輔導工作,發揮最佳國際化執行成效。
  • 國際化專章
    依「國際行政人力資源」、「境外學生學習支援」、「境外學生輔導支援」、「外籍教研工作支援」及「境外學生畢業留臺」等五項重點,規劃推動策略,以提升國際事務推動能量,優化國際化友善校園。
  • 資安專章
    依資安管理面、技術面以及教育與認知面等三構面,落實全校導入ISMS、強化學校人員資通安全認知與訓練、確保資通系統管理量能及落實管理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等四大策略。

  本校在邁入第五波發展之際,持續秉持國際化、資訊化、未來化的辦學理念,以「共創大淡水,智慧大未來」為中程發展願景,提出本校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 (一)計畫架構
    • 本校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架構於「共創大淡水,智慧大未來」的中程發展願景,呼應教育部倡導的「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發展學校特色」、「提升高教公共性」及「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四大目標,擘劃四大面向,並延伸出20項策略及70項執行方案,期以實際作為深耕土壤,灑下創新種子,培育出第五波發展之百年樹人教育豐碑。
  • (二)深耕計畫以學生學習加值為核心
    • 本計畫賡續前期計畫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思考,以學生學習加值為核心,從準新生的第一哩路到畢業生的最後一哩路,依據不同階段學習需求,為學生打造全方位學習計畫,建構大學四年之「學生學習加值鏈」。在學生學習方面,以三化教育及三環五育課程,強化通識與專業課程,培養學生八大素養、自主學習、基礎力、跨域力、創新力,以提升其就業力;在教師教學方面,積極改善教學品質,鼓勵教師發展創新教學模式;在發展學校特色方面,開展深化既有特色及培育人才優勢領域;在提升高教公共性方面,關懷弱勢並加強公共性及社會參與度;在善盡大學社會責任方面,透過校內資源及爭取校友與企業支持,結合師生對社區、社會發展的認同,推動「全志工」服務,將學用落實於在地及產業。
    • 本校高教深耕計畫架構與學生學習加值鏈之關聯圖
  • (三)各面向計畫摘要
    • 面向一【課程教學開創新局】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
      以「課程活絡多元適性」策略為核心,用以策進、鏈結其他策略;本校自107學年度全面調降畢業學分數,增加學生自主學習彈性,配合開設加深加廣、頂石總整、跨域、產學連結、榮譽學程、專業知能服務學習、通識微學程等多元課程,輔以必修社團課程,以更適性修習方式,促進學生學習,進而涵養本校學生八大素養並培養就業關鍵能力。以「學教範式創新萌變」策略配合課程革新推動,引導教師活化教學、帶動教學創新,運用分階研習、社群互動、觀課交流等途徑,並搭配獎助方式,鼓勵教師投入創新教學及研究,營造教研創新的大學生態,另建置友善數位化教學環境,進行全方位學教革新。以「特色校園寰宇揚聲」策略聚焦蘭陽校園大三出國、全英語授課、全住宿書院之「三全」教育,並擴大網路校園效益,導入網路資源與工具,跨越時空限制,協助教師發展數位教學多元模式,另將蘭陽校園住宿書院文化延伸至淡水校園。以「產學鏈結生態復育」策略結合國家核心產業之系所資源及運用本校優勢特色,培育產業核心人才。以「學教品質確保卓越」策略運用品質確保機制,實施全面品質管理與IEET工程認證,以學定教,建立證據本位之校務發展決策。
    • 面向二【全球在地逐鹿萬里】發展學校特色
      為深化本校國際化特色及優勢,規劃「屹立國際波瀾壯濶」策略,打造淡江地球村,強化學生海外移動力,使成為國際校園學教典範。以「智慧互聯虛實相照」策略新設AI創智學院,建立資源分享管道,推展本校既有研發優勢。以「研究茁壯群雄爭鋒」策略強化國際合作研究,建立本校品牌特色。以「產學鏈結奇兵創業」策略推動學校特色產學,成立跨領域產學群、打造創客基地統整產業及研究資源,並與夥伴學校共同推動產學聯盟;以「優勢領域特色培育」策略培育優勢領域專才,回應產業創新需求,以及全球化競爭為目標。
    • 面向三【高教治理開放共榮】提升高教公共性
      以「協助弱勢全面完善」策略建立弱勢學生輔導支援系統,強化其就業競爭力。以「改善結構留住人才」策略增聘教學研究優秀師資,改善師資結構。以「校務治理資訊公開」策略定期公開校務資訊,確保財務穩健,完善揭露校務治理資訊。以「實證導向精實決策」策略建立數據導向之校務管理模式,精進校務發展之專業化與科學化。以「開放華語全球共學」策略致力於培訓華語教學人才及開發數位教材,建構全球共學之華語學習環境,打造自我品牌。
    • 面向四【在地實踐成就使命】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以「人才培育區域治理」策略統整學生專業知能與實務,建構淡江校園成為北海岸中小學的環境教育基地,並與高中建立課程發展協作夥伴關係。以「產業鏈結跨域學習」策略善用產業合作,推動系系實習及海外實習等職域作為,接軌就業與國際市場,並透過化學車巡迴推廣科普教育。以「人文關懷在地實踐」策略推動志工參與、視障生弱勢扶持及銀髮長照,實踐在地人文關懷。以「社會創新實作分享」策略深耕淡水在地社區、蘭陽林美社區,發展人文特色及在地國際化。以「資源鏈結共創淡水」策略透過政府、企業、民間組織及中小學,聯合推動地方經營,實踐大學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