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

日期:2025-10-14

點閱:25

115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申請說明會

SDGs:優質教育 
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張月霞主任主講115年度教學研究計畫申請說明會
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張月霞主任主講115年度教學研究計畫申請說明會
本次研習活動於114年10月14日(二)圓滿完成,邀請淡江大學教務處教師教學與發展中心張月霞主任,說明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申請的重點,給予老師幾個大方向的規劃建議,以及分享過去歷屆教師通過的心得,幫助老師能夠更清楚計畫如何能夠撰寫教學實踐研究計畫。

“教育部及校內審查重點提醒”
教育部自107年度起,開始推動「教學實踐研究計畫」,鼓勵教師將教學現場之痛點與研究方法結合,推動高等教育的教學創新。整體而言,全國平均通過率約為43%;而本校歷年通過率多數高於全國平均。114學年度送件數為歷年之冠,整體通過率略低於全國平均。
張主任分享近年在審查計畫時常見之問題:研究問題往往不夠具體,例如僅以「學生學習動機不足」作為研究主題過於籠統,應明確指出「在何種學習情境下動機降低」,如「學生在小組討論時參與度不足」等,以凸顯研究焦點。其次,教學策略缺乏創新性,建議教師提出更具體、貼近現代教學需求的介入方法,展現教學設計的創意與時代性。此外,在資料蒐集上,部分計畫僅採用前後測或問卷方式,欠缺系統性與多元性。教學研究是一連串的過程,每個過程可以更具體的規劃要採用的多樣的可觀察與可量測的方式及工具。

“歷年計畫審查意見歸納”
彙整本校近年計畫之審查意見,修改建議有:計畫主持人的部分缺乏具體的教學成果或經驗連結,申請人應明確說明自身的教學經驗如何與本計畫主題相關,其次,教學問題與研究目標往往過於普遍一般,不建議僅停留在描述學生「學習動機不足」或「學習困難」等普遍現象,而需聚焦於特定課程或學習歷程中的核心問題。以及在研究架構與研究流程的部分,常見兩者混為一談,建議明確區分概念關係圖與執行步驟及時程表。研究規劃與成效呈現方面,也應避免將「學生滿意度」等同於「學習成效」的誤用,並確保評量工具能真實反映計畫所欲驗證的教學目標。
此外,在概念與論述的精確度上,建議使用專有名詞時,應給予清楚的定義與情境脈絡,讓概念有「登場的儀式感」。例如,若提及「跨域合作」,需具體說明合作對象、合作方式以及課堂中實際的操作過程,而非僅以字面敘述帶過。張主任認為讓每個概念名詞有亮相登場的程序,把握儀式感,是一件重要且讓可讓教學研究設計更加嚴謹的細節。

“學術倫理與IRB要求”
關於學術倫理也是撰寫計畫須留意的重點,依規定,計劃研究涉及人體研究者,皆須送交IRB審查。教師在蒐集學生資料進行研究前,應告知課程包含研究計畫,提供「知情同意書」讓學生簽署是否同意參與研究,課程大綱宜區分課程評量與研究參與。同時相關研究紀錄需落實「去識別化處理」等保密措施,並建議於課程結束後再進行資料蒐集。此外,若研究採用對照組與實驗組設計,也應確保學生權益的公平性。
此外,張主任提到,教學實踐研究與國科會研究並不完全相同。有些期刊不一定要求嚴格的前後測設計;但多數計畫審查者仍期望教學實踐研究能展現科學精神與嚴謹性,如進行問卷信效度檢驗。建議教師可依據投稿期刊的取向與研究目標,決定研究方法的深度。
“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申請流程及注意事項”
張主任提醒,申請計畫時務必參照當年度徵件格式撰寫,避免計畫因內容錯字或是格式不符,導致計畫申請失敗。切勿使用過往舊計畫內容提出申請,若今年的計畫與去年內容高度相似,即使研究對象學生年級不同,仍會被視為「同一計畫」而不予通過。校內審查以下情事會以退件處理:申請計畫未符合當年度徵件格式;以未大幅修改之未通過計畫重新提出申請,經查核屬實者除退件外,隔年亦不受理該教師之申請案。
最後,張主任提醒,即日起老師能夠至計畫申請平台申請帳號及修改帳號資料。本校計畫申請截止時間為114年12月15日上午10點,老師務必於截止時間前完成資料上傳。教師如有計畫撰寫/初稿諮詢需求,教發中心於申請期間也提供一對一諮詢服務,幫助各位老師順利申請計畫。
會前經驗交流
會前經驗交流
與會教師專心聽講
與會教師專心聽講
會後教師提問交流
會後教師提問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