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

日期:2019-07-04

點閱:730

參考檔案:

AI時代的新興科技、學習心理與學習領導跨領域研究 論壇

SDGs:
AI 時代來臨對於教育的影響無所不在,人工智慧下的運算思維與大數據分析受到重視,甚至程式教育也成為不少國家下一代溝通的語言。然而,在此科技資訊排山倒海而來衝擊我們生活的同時,身為滑世代的教育制度該如何合宜地安排資訊科技教育?這次的論壇除研究團隊外,特邀請到新北市立育英國小林作逸主任、台北市立明德國中劉文鴻校長、新北市興華國小李連成校長、新北市林口高中高栢鈴校長、新北市立安康高中朱晉杰主任、新北市三民高中林軒廷主任、基隆市八斗高中資訊組蔡佳慶組長、台北市中正高中資訊科賴和隆老師、新北市私立淡江高中資訊組謝君誠組長、基隆市基隆女中呂宗皋主任,一同就1、國小資訊課的改變,實務上如何應因?2、各縣市資訊課程是否有城鄉差距的問題3、資訊課高中端資訊需求與大學合作需求4、APCS的需求等問題一同交流討論

首先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教授兼教育學院潘慧玲院長感謝微軟張執行長、工學院、商管學院、教育學院老師們的跨領域團隊,透過這樣跨領域專業的分工讓我們每一次見山不只是山,可以從很多不同的角度一起來探討交流。

微軟台灣AI研發中心張仁炯執行長分享了微軟在面試過程中經常會做外撥點引用白板去寫程式,可是寫程式是需要練習手感的,在現今寫程式較以往便利許多不需要像以前一樣還需要拿本書在翻閱,但這些工程師、學生寫久了,若請他們用白板寫反而寫不出來。就像使用手機電腦打字久了,許多國字也不會寫,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結果??事實上是因為「便利」,一但「便利」後,其它能力就會「退化」,張執行長認為我們現在在談的AI嚴格來講是個能力,是我們所具備的基本能力,應該讓AI協助人來完成一件事情,這點是值得我們省思的。

接著在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黃政傑教授及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韓貴香所長、未來學研究所紀舜傑所長、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張貴傑教授的主持下,展開了一場精采的跨領域研討交流與論壇。

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薛雅慈所長提到AI科技涉及非常的廣,但何謂適齡的程式教育?國小究竟適不適宜安排電腦課?在今天從幼兒到小學、國中、高中跨到大學的論壇上很期望聽到大家一起來探討。薛所長本身是個捷運通勤族,她在坐捷運時觀察到現今手機的運用有年紀越往下的趨勢,而孩子一生最重要的發展卻是在幼童時期的墊基,因此有感而發寫下「AI時代資訊科技使用的適齡性探討」發表文章。薛所長認為AI時代來臨變的是孩子使用工具與選擇,但隨之而來的可能是知識的落差與更大的貧窮差距。在108課綱將上路之時,我們將資源如何友善運用,能使科技的發展與應用得以與社會環境的永續發展友善共存,是科技領域的重要課程目標之一。在幼兒階段還是以五感體驗的學習為主,不應用3C產品取代實際的互動學習。在國小階段應重邏輯思考而非學資訊技術,而且是高年級再學也不遲,再來科技產品的使用是為了自主學習之需要而活化運用並合宜的融入各領域。

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張貴傑教授透過研究參與者的網路學習主觀經驗中,了解他們怎麼想這件事情正在經驗些什麼,張教授也舉例與學生有趣的對話內容提醒自身,有些之前從未想過的觀點是存在著,透過這些觀點來反思及回看教育的未來可能想像和作為教師的角色與功能,思考學校與教室存有的價值與可能性。

淡江大學師資培育中心陳劍涵副主任與淡江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研究生陳俊宏從師培與課程的角度特別關切中小學的教材,對於AI這樣跨領域的議題之下,自身的領域又會有什麼樣的激盪與想法?在高升學率少子化的情況下,教育要怎麼改變?課程與教學要怎麼跟著改變?劍涵主任與研究生也透過研究與大家分享,陳俊宏認為沒有一套完整的教材,可是透過跨領域的合作讓教材、教法跟課程可以更加完善、完美。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洪福財主任認為對於教育人來說任何新的元素加入孩子的生活,它的正向與負向都應該被討論。洪主任指出AI的發展、資訊科技社會的來源、科技產品應用等這三個不同面向對孩子產生的影響都有值得深入探討的地方。學術界可以透過跨域的研究交流提出相關的實証,例如:視力、心理學…等等,証明資訊科技對於孩子的種種影響。

玄奘大學社會工作學系何慧卿教授分享自身與孩子使用手機及磨課師的經驗,提到一句話值得大家省思「如果人人都有手機、平板,還需要資訊教育??」,透過網路學習是可以激發孩子的自主性,但孩子對資訊的判讀能力還是需要加強的,手機除了玩遊戲,我們如何引導孩子利用手機、媒體資訊來做些什麼?

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何俐安教授說明新課綱的素養不只是單向的傳遞知識,而是需要經由觀察、體會、獨立思考分析到實踐的。課程中利用媒體資訊可以透過問題導向與孩子交流想法,日後在遇到何種情境能運用上這樣的精神。過去以教師為主的學習模式轉換到以學習者為主的學習模式,我們的師培中心也應準備好應對這樣的轉化,這需要各層級的單位去改變。

淡江大學工學院電機系饒建奇教授表示英國是最早推動兒童程式教育的國家,他們認為學寫程式教育對兒童而言的好處(引自南港高中高慧君老師):建立自信、安全的冒險、透過遊戲動畫講故事…等10點,這些都是符合108課綱生活科技項目裡資訊教育的程式教育目標。現今除了英國外,全球都在推行程式教育,經由寫程式可以提升孩子的創造、邏輯思考、自學、運算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



淡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施盛寶教授在這段研究高中程式教育對於運算思維實際作為的過程當中,看到高中端對於程式教育的老師是很缺乏,因此引發他好奇想去探討學生在高中端的程式教育是學了些什麼。施教授發現運算思維這樣的概念可以應用的領域非常廣,例如:電腦科學、機器人技術、物理學…都可以用這樣概念去發展。

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陳錫珍教授結合他的專長「校長領導」分享了時下新的議題「AI時代下的學校組織領導」,過去在六○年代的打字課走過半個世紀後已由AI時代取代,科技是倍數成長、日新月異。校長需透過有效管理、應用科技、與科技人員及專家有效溝通並提出適切的問題,帶領學校與學生在這個資訊泛濫、價值多元、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適應未來的社會。

淡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潘孟鉉教授在教授程式課程時是利用寫板書來教程式,大部份的教學現場老師喜歡用投影片來教學,學生常是發呆望著影片心里卻是無感的。寫程式應該是要很活,潘教授透過寫板書來授課,發現學生的手會跟著寫,腦袋就會跟著轉,而這樣的教學方式往往反應是很熱列的。過去的程式課程是一行一行寫,現在大多都是google來的,但寫程式應該要像堆積木一樣,而無法快速完成的。

東吳大學資訊管理學系黃心怡教授提到「運算思維」是在教導學生是一種思考的模式,若要套用在高中資訊課程的話,比較有可能的空間會是放在多元選修課程。對於現今大學申請入學的名額增加,黃教授在審核資料時,會對於提出作品的同學相對是有加分的,因現在高中學習生活中學生比較缺乏的是專題實作作品。黃教授更提出他的想法,可以藉由教師專業社群讓授課教師有更多的資源可以運用。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師培中心閻自安教授將資訊教育與美感教育融合,提出了「學校與科技的距離」這樣的想法。若學校的資訊教育是成功的,校園裡處處會有資訊教育的成果,而不會只停留在「教學」。在校園環境裡的每一份子,校長、教職員、學生如何將科技應用在生活周遭中,而不是因為沒有跟生活上有所連結,產生教過就忘了的現況。閻教授也認同資訊教育融入12年國教中,勢 必要把課程轉化成專題實作呈現。





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黃政傑教授提到現今科技發展無論對於教學或學生學習都趨近成熟,如何好好善用而不是過度利用?黃教授看到不論是課堂上、會議中大家最常使用ppt,教師需想想有許多可以使用的教材而非只有ppt方式,若不過度依賴科技教學,教師還可以怎麼做?對於科技過度及不當的使用,黃教授也提醒大家不要忽視現在非常嚴重的「網路成癮」問題。

新北市興華國小李連成校長特地提早過來聆聽並分享新北市國小的資訊課程學習內容,108課綱下的資訊課程並沒有消失,轉化為1節課的程式語言設計。李校長點出新北市小學校的教學現況除了混齡授課之外,還有師資及設備不足等狀況,更是需要政府相關單位協助的。李校長並認為國小階段應以培養興趣及基礎運用能力為重要發展指標。

新北市育英國小林作逸主任說明新北市國小資訊課程教學在實務面所面臨的問題,在低年級的部份是每學年排定2節課的時數,由級任老師授課。課程內容教導學生怎麼使用資訊科技去解決問題及對於資訊科技是有一定的熟悉度。在中、高年級的資訊課程就會有系統化的校定課程目標,目前小校還是只有科任老師擔任授課。資訊科技的應用及論理也是林主任認為要注意的地方。

台北市明德國中劉文鴻校長站在台北市大校的立場來分享,在105年台北市成立以日新國小為主的「自造教育示範中心」,當時加入區域聯盟的學校都可以申請培訓為種子老師,所有設備透過申請也可以外借。這樣的計畫在107年底,台北市又成立4所國中為主「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以明德國中為例,有部份課程可以申請經費辦理相關研習讓鄰近學生都可以報名參加。

新北市林口高中高栢鈴校長認為資訊科技不應該是獨立的單位,要把生活科技與資訊科技做整合。高中端在過去12年課綱資訊科技與生活科技課是被安排在必修課程中獨立的2門科目。在新課綱中這2門課的重要性更為提升,未來111年的繁星推薦將採計生活科技及資訊科技這個領域。高校長也樂見過去在國中端資訊課大多由理化老師授課,但透過教師增能,對未來的跨域教學相對是好事。

新北市安康高中朱晉杰主任不禁想起自身在國中參加一場電子公司所舉辦的營隊,當時就是在談AI相關的話題,但三十多年過去了,朱主任一直反思我們臺灣到底進步了多少?朱主任自身在寫程式方面有濃厚的興趣及天份,對於寫程式是很有感的,他認為很多東西是要思考,經過思考才能轉化出來。在求學過程中朱主任雖然選擇其它領域的發展,但他沒有忘記自身對於程式相關的興趣,後續也會朝該領域繼續深造。

新北市三民高中林軒廷主任謙虛的表示今日是抱持著學習的心態來學習,並將今日大家的經驗帶回學校分享。因為三民為完全中學,在國中與高中階段的資訊課程有些顯著的狀況,因該校的學生在資訊能力相對較低落,教師在授課時會依照程度而有所調整授課內容,以致會銜接不上108課綱對於高一目標的要求,對於這樣子的狀況,高中端的資訊組長更是親力親為參加相關課程的研習,希望能提升學生在這方面的學習。

台北市中正高中資訊科賴和隆老師對於小校師資的問題,提出他的建議,可以經由「跨校共聘」來解決這樣的問題。賴老師認為「考招」也是需要關注的議題,它會形成高中端課程的指導及大學各科系對於高中生在高中生涯修課紀錄的看待。大學端需要對應高中的課綱變化,大學在這一波裡面強調學習歷程檔案的對應,也會涉及到第一屆108課綱高一學生升高二時選修會面臨的問題。

新北市私立淡江高中謝君誠組長談到淡江是綜合高中,在「資訊應用學程」的文書處理、多媒體、硬體裝修、網頁設計、程式設計、影像剪輯等等課程都會要求學生需取得丙級或乙級的證照,有趣的是大部份選修的是男同學,因此學校在課程規劃中特別加入了樂高機器人。學校方面是很支持學生,曾經在2014年組隊帶學生到俄羅斯參加WRO競賽。最近也跟淡江大學合作,讓學生有機會到淡江來獲得大學教授的協助。

基隆市八斗高中蔡佳慶組長提到八斗高中校長是很重視「程式創作」,並將它當作校定必修課程。這堂課是與宜蘭大學朱志明教授合作,朱教授在週末往返宜蘭到八斗高中與教師群開會,經由每一次的開會討論大家將課程目標及授課內容一步步開發出來。蔡組長也將課程成果呈現給大家看,像第一堂課的內容就是帶學生由桌遊當中認識程式創作,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透過每一次設計的課程當中,幫助學生深入知道程式是怎麼寫的。

同樣位於基隆市的另一所學校-基隆女中對於程式課程也是相當重視,該校呂宗皋主任與大家界紹基隆女中擁有三間非常完善的電腦教室提供學生優質的學習環境,在今年也建置了2間學生分組學習教室,包含筆記型電腦及相關的資訊設備都能夠因應學生在未來學習所需的硬體設備。課程的規劃與設計除了部定必修之外,在多元選修課程對於3D列印、程式設計相關課程都受學生歡迎,基隆女中長期以來與海洋大學的師長也有合作關係,並於今年成立數理科技實驗班。

最後黃政傑教授補充說到,現在高中有更多機器人課程教學,以現有的高中師資來推行是有些困難,與大學合作是有其必要性的。很多科技都是涉及到人體問題,例如:人臉變識。這部份技術目前在臺灣是做的到的,但實際上若推行我們的老師、家長、學生會支持與否還是一個問題。還有最近美國提到要跳過5G直接到6G,希望由人造衛星收集資料減少誤差。這樣看下來我們的科技發展是有很大的空間的。黃教授經歷過去的大機器時代到桌機、筆電、到現在的智慧型手機,他認為不需要要求我們學生什麼都要學,最重要學習的是應用,不需要要求每個人都會開發。這一點若沒有掌握到的話,這個潮流是會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