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導覽
聯絡我們
淡江首頁
Toggle navigation
淡江大學高等教育深耕專區
最新消息
深耕簡介
成果展現
活動花絮
影音專區
專刊
下載專區
相關連結
活動花絮
日期:2023-05-08
點閱:204
參考檔案:
圖書修復與紙張介紹
SDGs:優質教育
講者:徐美文
臺灣圖書醫院/圖書修復師徐美文老師,透過豐富的工作經驗與學術專長,分析目前台灣對於圖書修復的概況及圖書的保存條件、環境溫溼度與維護應該注意的事項,以及紙張的使用。
講者為讓了同學們更進一步的認識紙張及修護圖書時所用紙張,除了介紹手工紙的起源、紙張歷史典故與製作材料、保存方式外,還特別製作流沙箋讓同學們將「楮皮紙、竹紙、典具紙、鳳髓紙、磁青紙」貼於背面做成一個紙樣。
圖書修護以近期修護花二年時間修護的500年前《可蘭經》為例,當時的書籍有一種青毒,對於在修護者是有傷害的。可蘭經因為年代久保存的狀況並不理想,讓整個修復過程更加的困難,講者說明修復書籍的糨糊需用無蛋白質的澱粉加上過濾水來煮糊化後方可使用,修護時的托表過程,及復原書籍的整個過程,讓同學更深入的瞭解圖書的維護與修護。
流砂箋又稱為斑石紋紙(marbled paper),是利用水或膠液(size)為載體,應用多種操作技法將染液濺灑在載體上,再把紙張輕覆在充滿色彩圖紋的液面上,等紙張的纖維吸收液表的顏料或染料,再將紙張的一端從液面揭起,可以將液面的彩色圖紋轉印到紙張表面,此種特殊的染印技法的命名由來,據稱是因為所得的圖案在液面上觀看時有如水上的雲彩,轉印在紙張之後上卻有如流砂一般,因而在中國古代稱為「流沙箋」。這些充滿自然靈動的線條圖紋色彩,在日本則稱為「墨流紙(suminagashi)」,在土耳其和波斯則稱為「Ebru」或「雲彩藝術(cloud art)」。
上課情況
上課情況
上課情況
介紹紙張
流砂箋又稱為斑石紋紙(marbled paper)
紙樣製作
同學製作紙樣
計畫別:教學創新精進--課程活絡多元適性
發佈單位:資圖系
上一則:
數據驅動下大學圖書館創新應用與實務
下一則:
舉辦工廠參訪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