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

日期:2019-05-11

點閱:578

參考檔案:

我思師,故我在~臺灣教育改革的回顧與展望-陳伯璋教授紀念研討會

SDGs:
為緬懷陳伯璋教授及促進高中教育人員更瞭解國民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整體學習模式。特於陳伯璋教授逝世週年,5月11日於師範大學舉辦學術研討會,通過伯璋老師的學術研究關懷及教育理想實踐之道路,省思與前瞻臺灣這二十多年來的教育學術研究及教育改革實踐之發展。

主持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退休的譚光鼎教授於開始提到,雖然伯璋老師的生平已會彙集成冊於去年出書,但學生們心中的願望,希望在老師過去以後能夠彙集所有學生們學術上的一點貢獻,為老師舉辦一場學術研討會。經過陳老師的幾位門生努力,終於促成今天的研討會,這個研討會的範圍很大名稱很宏觀『我思師故我在--臺灣教育改革的回顧與學術展望』。也非常高興與榮幸有十多位教授提供他們的大作。並謝謝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行天宮文教基金會的經費贊助,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高教深耕計劃工讀人力支持,讓研討會得以順利進行。

黃昆輝董事長更是肯定今天這個學術會是由陳教授的門生子弟及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共同籌辦,這樣的意義深遠。除了緬懷追思陳伯璋教授在教育界、學術上、教育行政、教育改革所做的貢獻外,也藉這樣的研討,大家來集結智慧、檢討、反思、省思過去教育改革及臺灣教育將來應該走的方向,非常之有價值。

本次研討會由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研究生前來見習協助,因此淡江大學教育學院潘慧玲院長對於今天籌辦這樣的研討會認為深受感動,潘院長特別說到,這是一個別具意義的紀念會,含蘊著非常深層的感恩、薪傳、以及知識的散播意涵。言談中聊到與陳伯璋教授認識的過程,認為陳老師當時在交友上不只是跨域更是跨界的交流,在當時就已經是做到「跨領域」的最佳典範。陳伯璋教授更是在擔任淡江大學教育學院院長任內時積極推動高等教育,設立全國第一所高等教育研究所。

國立東華大學退休吳家瑩教授認為陳伯璋教授是位具有前瞻性的學者,「寧靜致遠」更是與他的心性特質、精神氣質相符,這些特質都彰顯於他提出許多前瞻性的理念及在許多學校設立創新的學術單位,在在與現今的潮流相應的。吳家瑩教授更提到陳伯璋教授能將自已的心超越出來才能夠做許多創新的工作,最後也祝福所有學術人能與陳伯璋教授一樣有個「寧靜致遠」生命境界而更有所創造發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林逢祺主任言談中敘述了美有兩種,有優美也有崇高。優美有二個重要特色,一個會讓人產生愉快的感受,另一個是讓人知覺到無目的的目的。當你無論在什麼樣的學習狀態,任何人跟伯璋老師在一起就是會感到愉快,無論你的階級高低或帶有什麼目的接近伯璋老師,到最後所有目的都會化為無目的。伯璋老師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純粹的美,是個理想化的化身。伯璋老師的崇高對教育理念的堅持、真理的執著、社會的奉獻。

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薛雅慈所長此次也帶著她的研究-「潛在課程研究的分析視角與教育實踐力」與大家交流分享。薛所長提到今年是臺灣教育改革非常重要的一年。2018是12年國教新課綱的上路,我們在反思伯璋老師從1994年參與教改審議會25年,一路上老師對於教育一直是抱持著正向的希望,認為教育是有藍天。伯璋老師對於社會多元的思維與勇於批判的精神,讓他不以純教育人的角度去分析教育問題,讓整體教育改革與政策發展得到了活性。薛所長最後更是以身為大學學術人提醒自身,莫忘身為知識分子的社會實踐職責。

政治大學教育系退休馮朝霖教授憶起與陳伯璋教授相識於一場發表「總體性教育權」與「多元文化教育理論政策課程」的研討會上。馮教授認為一位學術人空有批判而無創造就是一個空洞,但單有創造而無批判既是盲目。伯璋老師不單是位具有批判性又帶有創造性的學術人,這二十多年的相處情誼,令人深深懷念。

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吳清基講座教授於在最後的綜合討論上點出教育是無窮的偉大,大學教授需具備教學、研究、服務。今天的研討會正好印證陳老師不只在教學上的專精,而其潛在課程-從他身上流露出來的思維、言談、行為基準,雖然他人已離開,卻深深影響了許多人。教育其實是利用課程去改變學生,讓學生的智能情意有所成長,潛在課程若做成功,教育的效果會更加倍。

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院退休黃光雄院長說到自身最喜歡參加研討會,這是吸收知識最便宜的方法。每一位講者都會將他最精華的研究利用20分鐘呈現,即便現在年紀雖然大還是儘量出席這樣的場合持續學習新知。黃院長也舉例自已年輕時在倫敦大學唸書時,七點的研討會六點半就座無虛席,很可惜在國內目前還是沒有這樣子的求知狀況,黃院長勉勵大家多多參加研討會對於自身受益良多。

國家教育研究院許添明院長回想與陳伯璋教授相識過程及受到的照顧,當時因為伯璋老師的一句話「非常的人用非常的方法聘」所以才有後來這的些經歷,伯璋老師的「寧靜致遠」這寧靜的背後更有的是堅強的意志。這樣的堅持是超乎我們的想像,對於正義、人才是無私的,所做的事影響到學生們後來做事也是用這樣的方式在思考,只要是對於臺灣的教育好的就會去做。

最後在亞洲大學幼教學系盧美貴講座教授細數與陳伯璋教授的生活小事中,帶大家回憶伯璋老師的日常點滴,雖然一再提到兩人性格不一樣,一個淡泊名利寧靜致遠,一個熱情活潑勇於夢想,但不難從言談中聽出兩人相互支持的超脫情感。

伯璋教授留下未完成的遊輪夢想,將留到【愛盧夢憶】的書中,期待可以將這份夢想流傳下去。伯璋教授用自身演示的潛在典範也將影響臺灣的教育源遠流長!

計畫別:在地實踐成就使命--人才培育區域治理

發佈單位:教政所

上一則:戲劇影片實務音效製作與配樂流程概述
下一則:校園與社區服務學習課程地方創生專題活動:菁桐捨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