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協助本系學生深入了解研究所生活,以評估是否適合繼續升學,特別邀請系友潘昱丞(現就讀陽交大傳播所碩二)前來分享經驗與心得。
一、學習歷程與升學準備
潘昱丞在大學時主修傳播行銷,副修美學設計與科技應用,並完成榮譽學程,成績表現十分優異。他根據興趣修讀了文創學程、大傳系、教科系及國企系等課程,拓展跨領域知識。此外,他參與了系上與台北捐血中心合作的專案,並擔任大四畢籌組成員。最值得一提的是,他成功通過國科會大專生研究計畫,此成果在申請研究所的過程中獲得審查委員的青睞。
二、研究所生活與適應挑戰
昱丞指出,研究所的學習方式與大學有顯著不同,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學習。課堂形式涵蓋預習、閱讀文獻、彙整資料、帶領討論等,初期適應需要一定時間。研究所學習強調閱讀大量英文文獻,若英文基礎薄弱需投入更多時間準備。研究計畫的形成是一個完整的研究過程,包括研究基礎建立、文獻分析、研究問題與方法設計等,這些過程為碩士論文打下堅實基礎。他特別提到,頂尖國立大學的圖書資源是研究的重要利器。
三、研究生的生活安排
研究生的生活在碩一(上)時大約花費七成時間在學習,碩一(下)到碩二時,因為已適應學習模式大約花費五成時間在學習,其他時間用來參加研討會、講座、工作坊、擔任TA、活動參與等,非常的充實與豐富。
四、升學建議與評估面向
昱丞建議學弟妹們未來在申請研究所時可從學校資源、系所資源、自我興趣和未來發展四個面向去評估:
(一) 學校資源:如圖書館與研究設備。
(二) 系所資源:包含師資、研究方向及課程安排。
(三) 自我興趣:與自身專業、研究方向的契合度。
(四) 未來發展:學術研究或實務工作的發展路徑。
五、銜接研究所學習的建議
為使學弟妹未來銜接研究所的學習能夠順利,建議在大學期間可以多做一些跟研究相關的練習或精進,例如與同學自組讀書會、多關注社群媒體的經營或時事相關議題、多看台灣傳播學會開放的研究論文、留意數位時代平台的產業脈動趨勢等,也推薦一些書籍。碩士是學術研究,與實務走向不同,這個是學弟妹要去思考是否未來適合走研究路線。最後,昱丞給自己的座右銘:「我要變成巨人,踏著力氣,踩著夢。」,希望學弟妹也能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