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

日期:2025-06-02

點閱:14

參考檔案:

113學年度教師社群成果展示暨經驗分享

SDGs:優質教育 
中村香苗老師
中村香苗老師
本次教師專業社群成果展於114年6月2日(一)舉行,邀請各組教師社群進行兩分鐘的成果亮點分享,並邀請教師們於會後共同欣賞各組成果海報及投票。教務長更勉勵各位教師能夠藉由成果發表會,看見各種不同領域中的教學面相與可能性。
以下為各別專業教師社群的成果亮點:
1. 永續素養社群
辦理「永續大使實作任務」與「淡水SDGs指南撰寫」等活動,並將永續議題融入中國思想史課程,推動學生參與競賽與地方實作。教師間則透過教案觀摩與線上交流分享資源,強化課程設計與跨系合作,深化永續教育內涵。
2. 資訊傳播系AIGC輔助跨域學習教學設計教師社群
透過MidJourney與Stable Diffusion影像工具教學、AI空拍與影片製作應用分享,以及業師座談,打造AI結合藝術與行銷的跨域課程,並透過定期工作坊增進教師專業力。
3. AI化的傳播課程設計
邀請業界講師與教師分享AI應用實務,涵蓋工具操作、教學經驗與未來趨勢。課程設計強調學生實作與批判思考並重,透過引導學生探索AI技術在人文傳播領域的應用,培養其創造力與面對科技變革的適應能力。
4. 技術與藝術: 淡江大一建築設計課程規劃組
系統性規劃模組化課題,引導學生以材料與空間脈絡轉譯設計概念,並透過經典建築案例分析與形式發展練習,建立由簡入繁的設計邏輯與批判思維能力。
5. 設計做為行動研究社群
以USR課程為基礎,辦理三場「淡味創生見里山」主題課程合展,師生共同走入社區進行實地課程發表。透過地圖採集、生態體驗與在地知識轉譯,結合課程實作與地方創生,深化學生對社會議題的理解,並促進設計教育與實踐的融合。
6. 航太未來發展趨勢與教學經驗分享社群
舉辦航太業界講座、飛機修護教學經驗分享與AI教學應用研討,整合實務與趨勢知識,增強課程內容前瞻性,並透過社群交流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實作能力,促進教學品質提升。
7. 資工精準智慧創新跨領域研究社群
透過Teams與實體會議進行教師跨院合作,聚焦AI智慧推薦系統,設計跨領域研究架構,並預備投稿研討會及申請相關研究與補助計畫,同時思考未來在地深耕與產業合作的可行性。
8. 以全英語教學之資訊課程對於大學社會責任的影響
挑戰全英語授課困境,教師設計創新教學策略提升學生學習效果,並透過跨領域知識涉獵與幽默引導,提升本地學生在國際化課程中的適應與學習表現。
9. 電機系永續發展社群
辦理AI在工程數學、智慧家居與虛實整合機器人等講座,結合實作與應用展示,提升教師對產業趨勢的理解與教學創新能力,並推動高齡友善科技應用教學。
10. 量子電腦與量子科技學習社群
舉辦四場量子主題講座,從離子阱、超導體到中性原子量子處理器,結合原理解析與實作討論,推動量子科技教學創新並拓展教師跨領域知識應用。
11. 淨零碳排與ESG永續AA1000
規劃永續與AI碳盤查、CBAM政策、農牧循環經濟等主題講座,融合產業與實務案例,提升教師對ESG政策與實作的理解並發展教學素材。
12. 融入ESG的國際企業實習課程
辦理ESG識讀與國際趨勢講座、教師經驗分享與學生面試輔導,深化實習課程內涵,使學生在實習中理解企業ESG實踐,強化職場適應力與永續觀念。
13. 涵養社會責任之創新日語教學實踐
與日本NGO合作實施PBL課程,帶領學生設計烏干達人道援助企劃,舉辦跨國線上聯合發表會,強化學生日語表達與國際議題關注,培養社會行動力。
14. 自主學習為本的AI跨域日語學習課程經營
安排NotebookLM操作課程與動漫小說創作活動,促進學生結合AI工具進行內容產出與跨域創作,強化語言應用與自主學習能力。
15. AI融入俄(外)語教學並結合教師專業之實作與運用
舉辦多場專題講座與操作工作坊,介紹LiberChat、GPTs、NotebookLM等AI工具,並實際創作俄文歌曲與教學影片,推動語言教學與AI融合。
16. 自主學習、服務學習和ESG素養融入課程內容之教學設計
透過專題講座與案例研討,設計出強調文化尊重的「節慶文化」課程與能源外交課程,推動ESG與服務學習概念進入教學實務,並激發系內課程改革意願。
17. 大一年研究
舉辦講座從校務資料、學生端與輔導端三面向探討大一新生學習與身心狀況,分析特質與壓力來源,優化教師教學設計與輔導策略,強化學生就學穩定。
18. AiSTS(科技與社會)公民科學家行動社群
執行AR生態教材、AI動畫與互動標本裝置製作,並於海尾仔沙灘、頂田寮農場等實地進行環境走讀與場域活化活動,推動USR教案開發與科技倫理教育,建構地方導向的跨領域學習模式。
19. 社區由心生-淡水心理健康基地創生社群
盤點淡水心理資源與人口結構,設計適合本地之問卷與線上諮詢平台,並實地參訪社區機構,結合教育與諮商心理學訓練學生,推動心理健康基地建構與在地服務。
20. 科技素養教學社群
舉辦AI工具實作與教學應用分享,並開發「AI淡小虎教師助理」支援教學備課與學習單製作,有效提升教學效率與學生參與,形成穩定成長的專業學習共同體。
21. 性別教學研究社群
透過性別圖像、英語課設計、校園事件處理與性別職場議題等四場講座,深化教師性別敏感度,並促進性別教育融入通識教學與師生日常實踐。
易志孝老師
易志孝老師
林逸農老師
林逸農老師
許哲修老師
許哲修老師
教務長勉勵
教務長勉勵
與會老師於會後觀賞成果海報與投票
與會老師於會後觀賞成果海報與投票

計畫別:教學創新精進--課程活絡韌性培育

發佈單位:高教深耕計畫辦公室

上一則:自主學習經驗分享(輔仁大學企業管理學系連育民)
下一則:外語專業結合AI工具,推廣台灣在地文化(法國語文學系陳麗娟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