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

日期:2025-04-07

點閱:9

浪漫電影行 Journey to the romantic movie

SDGs:優質教育 性別平等 
同學們之間的交流
同學們之間的交流
一、活動緣起與目的
本次活動以電影《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為主軸,藉由放映與映後座談,帶領學生進入一場關於愛、記憶、身份與情感覺醒的美學之旅。此片改編自紐約城市大學研究生中心教授André Aciman於2007年出版的同名小說,小說與電影雙雙被譽為文學與電影的經典之作。
藉由這部普魯斯特風格的作品,我們希望參與者能透過藝術作品反思自我,探索愛與成長的多樣樣貌,進而培養出更細膩的情感感受力及多元文化視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活動內容簡介
活動分為兩部分進行:
1. 電影放映:觀賞由Luca Guadagnino執導的電影版本《Call Me by Your Name》,全片約132分鐘。
2. 映後座談與討論:由老師引導同學進行開放式對話,分享觀影感受與對故事角色、情節及主題的理解。同時,為促進深入思考,老師準備了一份學習單,列出10個深度題目,邀請學生選擇3題進行書面與口頭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學習單題目與學生回饋摘要
以下為學生選擇題目後的分享主題摘要與觀察:
• 題目1:時間、記憶與渴望 多位學生引用Perlman教授的話語——「我們撕裂自己,這才是我們感受到過生命的證明」——來詮釋Elio的內心掙扎與成長,認為記憶中的渴望與痛苦本身就是愛的一種延續。
• 題目3:年齡差距與關係倫理 學生對Elio與Oliver之間的年齡差異展開討論,有學生指出這在當代語境中或許更具爭議性,但片中以極細膩的方式呈現出雙方在關係中的對等與尊重。
• 題目6:性向的流動性 多數學生認為電影中的性取向並非被框限為特定類型,而是自然地呈現出「流動性」。這讓他們反思當代社會對於性別與愛的理解是否仍過於二元化。
• 題目7:藝術與情感的互動 有學生分享音樂在Elio的情緒釋放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尤其是他彈奏鋼琴時,那種情感的寄託與表達超越語言,藝術成為情感與內心對話的媒介。
• 題目10:壁爐前的凝視 學生們被結尾處Elio面對火焰的靜默深深打動,認為這個長鏡頭不只是悲傷的停留,更是情感成熟的一種體現,是對過去的溫柔告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學習與成長觀察
透過電影賞析與思辨題目的引導,可觀察到以下幾點學生的學習成果:
1. 情感表達能力提升:學生能以更細膩的語言表達情緒與感受,並能尊重他人不同的觀點。
2. 多元視角的建立:透過性別、文化、歷史的討論,學生展現出對「他者」經驗的同理與理解。
3. 獨立思考與美學感知能力強化:部分學生在分享中展現對象徵元素(如水、語言、音樂等)的細緻觀察,反映出良好的文本解讀與審美敏感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建議與展望
本次活動證明文學與電影能有效結合,成為引發學生深度對話與心靈共鳴的橋梁。未來可持續辦理以「文學轉譯為影像」為主題的系列活動,並加入跨文化與性別議題討論,提升學生的國際觀與公民素養。

參與人數:師長1人、學生22人。
沉浸於影片中
沉浸於影片中
學習單探討
學習單探討
專心觀看影片
專心觀看影片

計畫別:教學創新精進--三全教育影響外溢

發佈單位:三全教育中心

上一則:113-2「團隊發展」入門課程講座--活動策畫與執行(二)
下一則:資圖系專題演講 價值百萬的個人成長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