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導覽
聯絡我們
淡江首頁
Toggle navigation
淡江大學高等教育深耕專區
最新消息
深耕簡介
成果展現
活動花絮
影音專區
專刊
下載專區
相關連結
活動花絮
日期:2023-09-05
點閱:87
參考檔案:
112學年度新聘教師教學工作坊
SDGs:優質教育
淡江大學112學年度教務長、主講者與新聘教師全體合照
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於09月05日舉辦「淡江大學112學年度新聘教師教學工作坊」活動,旨在透過工作坊的體驗,協助新聘教師快速地適應校園的教學環境與生活。而本次工作坊課程為教發中心李麗君主任,以及經濟系林彥伶、教科系王怡萱、企管系涂敏芬三位主講老師所協力規劃,內容包含淡江內部制度與資源介紹、教學經驗分享、教學技巧應用、實作設計和工作坊總結。
此外,教務處蔡宗儒教務長於開幕致詞時,也給予現場的新聘教師們諸多的鼓勵,期許藉由工作坊的體驗與學習,能使新聘教師們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強化自身的教學品質,並熟悉策略的應用等,提升教學上的整體成效與多元性。
活動報導:
一、教學二三事in淡江-李麗君主任
首先,由教發中心李麗君主任主講「教學二三事in淡江」,提醒新聘教師們校內各項制度及相關的注意事項,協助提早進行教學職涯規劃及熟悉相關規定,主要可分為教學規劃、教學評量、教學研習、教學獎勵與補助,以及教學研究與升等五大部分。
第一部份為教學規劃,李主任提醒新聘教師們需注意教學計畫表之上傳時間,並逐一說明其內容細項,同時為了讓新聘教師能夠快速熟悉淡江的教學環境,李主任也整理出了各類課程與學程,以供新聘教師們參考。
第二部份為教學評量,李主任說明期末教學評量為六點量表,並分有五大面向:學習效果、專業態度、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以及另外分類的性別平等,教師們透過教學評量結果,可初步瞭解自身的專業態度是否受到學生的肯定、學生對於課程的教學方法是否滿意等,而李主任也表示雖然不應由教學評量的高低來評斷自身的價值,但實際的分數仍會影響到教師們教學的熱忱,因此李主任呼籲「教學傑出的老師並不代表從來沒有失敗的經驗,也並非能永遠保持最佳的教學狀態」,且「傑出教學是可以學習來的」,以此勉勵新聘教師。
第三部份為教學研習,李主任說明112-1新聘教師須於規定時間內完成至少4次的研習次數,採計規則可參見「教師教學專業發展辦法」,而教師教學研習活動類型可分為下列三種類型:教發中心-教學研究與升等、各院系-學科教學、教發中心-教學知能。
第四部份為教學獎勵與補助,李主任說明教學相關獎勵及補助措施包含教學特優教師、教學創新成果獎勵、各類課程開設獎勵等,而為協助新聘教師於任職初期能順利步上軌道,教發中心也提供Mentor&Mentee良師益友傳承帶領之管道,透過兩學期的協力增能與主題諮詢,進行會談、輔導、觀摩等交流方式,協助新聘教師們解決教學上的困境。
最後一部分為教學研究與升等,李主任說明新聘教師可依意願選擇進行學術研究、教學實務研究,或技術研發研究之評鑑,可嘗試以教學實踐或學生學習成效為研究重點,整合個人的學科專業、技術,以延續教師的專業成長及教學的熱情,同時促進教學品質與學習成效的提升。
二、大學,你想怎麼教?-林彥伶老師
經濟系林彥伶老師於「大學,你想怎麼教」中,透過3種不同分組模式的組別,進行教學方法的討論與互動,除了讓每一位教師都能夠相互認識外,也可以進一步瞭解到不同組別所分配到的教學法內涵,藉由活動的過程,學習交換與彙整訊息,以達到成對學習的目的,而林老師也不斷以提問的方式來引導教師們進行思考,傳達以學生為中心的思考模式。
接著,林老師也表示自身非常喜歡做中學的教學設計,其可透過合作學習、教學引導、提供諮詢等方式來引發學生的自我導向學習,因此林老師以教學藍圖的設計為例,引導教師們思考自身課程可使用的教學方法、教學成效評估方式等項目,協助教師們進行初步的課程設計。
三、用科技、助教學-王怡萱老師
教科系王怡萱老師於「用科技、助教學」中,透過自身的教學經歷,分享科技工具融入課程的方式,其不僅有效幫助教師提高整體的教學效率、產生更好的教學互動,也提升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學習成效。
對於科技融入教學的過程,王老師以兩個層次來做為教學設計的劃分,層次一為達到基本目標與需求,可根據課堂選擇合適的工具來搭配,以達到自身預想的教學目標;層次二為強化多元學習的方式,根據課堂屬性,強化學生更深層的學習認知與能力。
而王老師也提醒新聘教師們,科技結合學習的方式依然存在著可行性、接受度、規劃難度等方面的挑戰,因此找到適合的工具並加以整合,較能夠避免學生因額外的工具使用,導致手忙腳亂,失去學習焦點,呼籲教師們可試著回到自身的專業,思考教學初衷,找尋最適合自身的教學方式。
四、顧客(學生)體驗旅程的大小流程設計-涂敏芬老師
企管系涂敏芬老師於「顧客(學生)體驗旅程的大小流程設計」中,邀請教師們以學生為顧客,老師為前台服務人員的概念,思考自身能夠在課程中提供什麼樣的顧客體驗旅程給學生,而後台即為事前的教學準備與規劃。
涂老師也以林老師先前的主題活動為例,逐步說明顧客體驗旅程的概念,透過簡單的問答與思考,使新聘教師們理解服務接觸點與時間順序的重要性,並以A.E.I.O.U的模式來設定教學模組,進一步建構流程肌群,協助教師們著手繪製自身課程的顧客體驗旅程設計,其內容包括:課程主題、對象、目標、以及課程中所設計的活動、內容,期間涂老師也針對有困惑的教師給予回饋與建議,讓教師們對於課程規劃有了更加詳細的規劃與調整。
五、遊戲式的教與學(分組活動)-林彥伶老師
林老師以經濟系的課程概念為例,帶領教師們透過分組的方式進行不同的競賽活動,透過趣味的遊戲式教學,實際感受教學的設計巧思與內涵,進一步了解教學的多元性。
整體活動包含卡牌的比大小、籌碼的分配、英文記憶加強訓練等遊戲,不僅使學習充滿樂趣,也引導新聘教師們體會到資源分配的風險評估與決策重要性,同時也增進了整體的學習專注力,林老師表示若能將較為艱澀的課程趣味化,不僅能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也能使其更加深刻瞭解其中的含義與知識。
六、互動式教學技巧體驗(分組活動)-涂敏芬老師
涂老師於開場時,將在場的教師們分成3人一組,進行「學習成效金字塔」的7種教學策略排序之討論,提供每個小組進行分享的機會,表示可利用CLIL或EMI等方式,提供學習技巧的鷹架,讓學習的過程中充滿互動性,也同時將語言和專業知識進行結合,達到雙重學習的效果。
接下來涂老師也透過各種案例的設計,讓新聘教師們以七種教學策略來進行課程規劃,並強調上課的流程極為重要,而課程中也不需給予學生太多有關任務的細節,以提供學生更多的發揮空間,學習掌握訣竅,才能使「學以致用」與「用以致學」同時並進。
七、科技輔助教學工具體驗(分組活動)-王怡萱老師
王老師以數位教材可能的呈現方式,介紹了幾種不同功能的科技軟體,其中包含Recordcast、oCam與Apower REC三種螢幕錄影軟體、PicPick與PhotoCap兩種素材處理軟體,而動畫製作工具則以PPT為範例呈現,並透過操作影片來展示各種軟體的使用過程。
而王老師也選用了Nearpod互動軟體,引導新聘教師們親身操作軟體的功能與情境,並以步驟式來講解其設計流程、教師端後台數據蒐集的方式等,表示透過軟體的應用,不僅可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也可作為課堂的發展活動使用,抑或是做為學習評量等,皆相當地實用。
最後,王老師也提到,數位工具除了即時與非即時性的學習平台,也包含了許多不同功能的軟體與工具,在使用初期多少會感到些許的陌生,但挑選到合適的輔助工具,並加以善用絕對能成為教學上的一大助力,因此鼓勵教師們可多加嘗試與摸索。
八、分享、回饋與發表&綜合座談暨閉幕-李麗君主任、林彥伶老師、王怡萱老師、涂敏芬老師
透過個人的分享環節,每位新聘教師皆以3分鐘的時間,和台下的教師們展示自身於工作坊的實作成果,許多新聘教師皆結合了今日所學的內容來進行課程規劃,也透過發表交流的機會,彼此相互學習,相互勉勵。
最後,主講老師們也給予新聘教師們總結性的回饋,首先李主任表示,無論將來要進行何種評鑑或升等研究,永遠要記得最重要的是學生,需持續瞭解學生的態度來進行調整,才能維持良好的教學品質,因此切勿將課程安排的過於緊湊,以免後續調整不易。而林老師同樣建議新聘教師們可多保持課程的彈性,避免過於緊繃,並從實際的教學經驗中,找到合適的教學步調,逐一的修改並調整,藉由每次的改善,使課程更加的流暢。王老師則表示看到許多老師們精彩的規劃與設計,其中自身於課程中,也很常使用花費短時間的講解,再讓學生動手實際操作的教學模式,推薦教師們可在合適的課程中嘗試看看。而涂老師也表示不管是任何課程、活動,每個流程都需要經歷不斷嘗試與改善,就像規劃每年的新聘教師教學工作坊一樣,隨著環境適時應變,嘗試不同的做法,都是實際教學中極需具備的要素與能力,也希望今日大家都能在工作坊中有所收穫。
教務處蔡宗儒教務長開幕致詞
李主任主講「教學二三事in淡江」
林老師主講「大學,你想怎麼教?」
王老師主講「用科技、助教學」
涂老師主講「顧客(學生)體驗旅程大小流程設計」
新聘教師進行分組討論與交流活動
新聘教師進行工作坊實作活動
新聘教師發表課程流程設計實作成果(1)
新聘教師發表課程流程設計實作成果(2)
教務長、三位主講者與李主任合照
計畫別:教學創新精進--學教支援韌性培育
發佈單位:教發中心
上一則:
112學年度Mentee教師座談會
下一則:
資圖系專題演講 價值百萬的個人成長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