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

日期:2022-10-03

點閱:245

參考檔案:

紙藝創作經驗分析 專題演講

SDGs:優質教育 
講師和同學分享自己的作品
講師和同學分享自己的作品
本次活動有幸邀請到在紙藝方面成就卓越的洪新富老師來分享他的創作與經驗。帶領我們親眼看見一張平凡無奇的紙是如何被玩出創意,又是如何的紙藝能夠走出台灣,讓世界看見的同時又不忘初心。
課程開始前就見講師在前排忙碌,大大的背包猶如百寶箱一般,只見一個又一個精美的紙藝品從裏頭被拿出來。由大家都有過的童年引起共鳴:玩具。每個人小時或多或少都有過一兩樣玩具,而老師拿出的則是紙做的玩具。蝴蝶、孔雀、甚至甩炮,沒有一樣不是用紙摺出來的。我們從介紹中彷彿能看見講師童年所在的年代,雖沒有我們現在物質豐富,卻也用一張張紙摺出的玩具給童年添了豐富的色彩。講師說,有了意義,紙張便不只是紙。接觸紙雕的一開始其實是為了追求喜歡的女孩子。那時沒有前輩可以問,只能靠著書本自學,雖然到後來沒有成功追到喜歡的女孩子,但也開啟了與紙藝的緣分。
而說到洪新富老師便不得不提紙燈籠了。每逢元宵節便能見到區公所發放的紙燈籠,其實最一開始便是出自他的巧手。自從元宵脫離紙糊的燈籠和奶粉罐,政府開放競標統一發送的燈籠設計。其中洪新富老師的設計竟然一舉包下第一與第二名。自此以後,孩子手上便人手一盞紙燈籠。不會被明火燙傷,更能讓家長與孩子一起組裝同樂。「紙燈籠的難度不會太難,主要是大人能陪著小朋友一起動手玩。」講師透露的設計理念與元宵的團圓不謀而合,同時又拿起了好幾盞燈籠讓我們欣賞。有會自轉的,看起來會跑的,甚至能在地上遛的。種種的巧思給好幾代的孩子帶來了歡樂。
除了燈籠以外,紙玩、立體書甚至名片。講師不停帶給我們驚喜,下課後不少同學跑到台前欣賞一個個精美的紙藝品或拿著自己動手做的成品玩得不亦樂乎。
「台灣是一個溫暖且願意支持夢想的地方」,這是洪新富老師分享的心得。這一路下來他樂於分享自己的創作,不藏私地大方做派讓更多紙藝人取經,既使有遇過專利上的爭議也依然樂觀,希望未來能見到講師更多精采的作品。
台下同學認真聽講
台下同學認真聽講
講師的作品在台前陳列
講師的作品在台前陳列
同學聽講師細說作品細節
同學聽講師細說作品細節
講師展示豬年紙燈籠
講師展示豬年紙燈籠
講師展示紙燈籠作品
講師展示紙燈籠作品

計畫別:在地實踐成就使命--社會創新實作分享

發佈單位:資圖系

上一則:「教師跨領域研究社群」-經濟小百科:做中學,學中做
下一則:舉辦工廠參訪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