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

日期:2023-12-22

點閱:42

參考檔案:

歷史學系高教深耕講座「1884年滬尾之役與臺灣本地武裝集團的動員」

SDGs:優質教育 
陳志豪教授介紹講題
陳志豪教授介紹講題
本次講者陳志豪教授是本系傑出校友,他以台灣歷史上有趣且極富爭議性的人物—張李成為例,說明歷史撰作及歷史想像的多元向度。此一講題與北台灣開發史及清法戰爭有著高度的關連性。
據網絡資料顯示,張李成(1842年-1894年)小名阿火,台北木柵人,相傳因做過亂彈班的捧茶旦,被稱為阿火旦。張李成天性強毅,好武、有膂力,時與人角勝為樂。法軍於1884年十月攻打滬尾,守將孫開華帶領清軍迎戰。張李成守東線後備,當法軍不支敗退時,張李成帶著士兵從半途殺出,身先士卒奮勇殺敵,殺得法軍落荒而逃,並斬下法軍軍官首級。清廷以軍功封為滬尾守備,並賞戴花翎、賞如都司銜。今木柵集應廟之「澤被東南」匾額即由張李成所立。
透過各種文獻史料、傳說創作、地圖及歷史創作的分析,陳老師說明了張李成作為淡水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由於不同的詮釋角度、政治立場及利益需求,而在學者文字筆下生產出極為不同的形象。多元歷史觀點不是不應該相信歷史、懷疑歷史學家的誠信,而是了解歷史是各種不同詮釋的彼此陳述,可以去分析、追蹤,更重要的也需要去相互理解。
陳老師介紹相關歷史記載
陳老師介紹相關歷史記載
陳老師演講神情
陳老師演講神情
陳老師介紹歷史人物的形象塑造
陳老師介紹歷史人物的形象塑造

計畫別:教學創新精進--課程活絡多元適性

發佈單位:歷史系

上一則:歷史學系高教深耕講座「綠能太陽能風電的挑戰與機會」
下一則:在地住居融合_趣遊三芝三生步道、麟山鼻步道輕旅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