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

日期:2023-12-21

點閱:114

參考檔案:

歷史系高教深耕講座「從圓仁與成尋行記看唐宋政府對外國僧人的移動管理」

SDGs:優質教育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黃庭碩助理教授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黃庭碩助理教授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黃庭碩助理教授主講「從圓仁與成尋行記看唐宋政府對外國僧人的移動管理」,內容包含「兩僧背景介紹、問題發想:過所/公驗研究、圓仁滯唐申請過程、成尋滯宋申請過程、兩僧滯留申請比較、唐宋政府處置比較」。九到十世紀的轉變,靠著民間航行,唐日間仍維持相當的交流,以「入唐八家」為例:使船:①最澄(804)②空海(804)③常暁(838)④円行(838)⑤円仁(838)民船:⑥慧運(842)⑦円珍(858)⑧宗叡(860)。至十世紀,兩國的交流熱度才開始趨緩,入華僧人數也開始減少?可能原因:平安朝廷財政出現困難,開始限縮對外交通的支出,使得國內僧人很難取得渡海許可。唐宋政府對外國僧人的移動管理,過去已有不少唐代研究者借助入唐日僧的相關史料,討論唐代政府對於一般老百姓的移動控管。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行記》顯示,入唐僧人無法隨心所欲亂走,而得向地方政府遞交旅行申請。獲得政府批准,他才可以離開他所在的那一州,且理論上也只能前往他申請的目的地。此官方通行憑證叫「過所」,又或者叫「公驗」。
古怡青老師與演講者黃庭碩老師合影
古怡青老師與演講者黃庭碩老師合影
上課同學聆聽演講
上課同學聆聽演講
黃庭碩演講風采
黃庭碩演講風采

計畫別:善盡社會責任--社會創新實作分享

發佈單位:歷史系

上一則:歷史系高教深耕講座「蒙元法制對明律的影響」」
下一則:化學遊樂趣(化學車)四月份台中市巡迴活動 (雙十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