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

日期:2025-03-12

點閱:16

參考檔案:

訓練AI模型擔任小助教--機器人幫忙掃地人類才有時間喝茶

SDGs:優質教育 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 
淡江大學 建築學系 鄭晃二教授
分享如何透過大數據模型建置個人助教
淡江大學 建築學系 鄭晃二教授 分享如何透過大數據模型建置個人助教
本次研習活動於114年3月12日(三)舉行,邀請建築學系鄭晃二教授帶領教師們,瞭解如何透過CHAT GPT語言模型來建設個人化的課堂助教。藉由體驗學生端的使用背景與狀況,說明教師端如何建置個人化模型做為課堂助教以協助評分、提供建議。
首先,鄭老師藉由現場同步實作,提供模板文字讓與會教師可現場使用鄭教授所製作的模型進行作品的生成及評比,模擬學生端的使用流程。鄭教授表示,過去老師因需要檢閱大量的作品並一一給予回饋,導致整體學習回饋的流程拉長,讓學生無法進行多次嘗試與試錯。而透過AI助教的引入,學生寫作業時可獲得立即的回饋與改進建議,除了提高整體學生的作品水準,也加速教師的瀏覽速度。
教師端的建構,需使用電腦版CHATGPT付費版,並從「探索GPT」進入,即可建置教師個人模型。透過輸入功能說明或加入專屬使用者的特定條件,如學生使用的語言、已具備的先備知識等,可讓該模型更加個人化、準確與穩定。除了提供基本指令供AI遵循,亦需要上傳作品或參考範例來塑造模型的知識庫,來避免AI因為指令框架過於模糊而產生錯誤,例如:若需要AI建立試卷題目,可以上傳相關的教材,GPT的知識庫即可根據知識庫內容與預設的指令生成題目與答案,教師只要進行審核或修改的步驟即可;若需要建立自動的評分標準,可以分別上傳不同程度的範本,並告知AI具體的評分與優良標準須具備的條件。此外,學生端的使用是完全免費的,且學生上傳的文字或檔案也不會被他人或教師獲取,具備一定的安全性。
「或許有老師擔憂 AI 助教是否會使老師的身分被取代—」鄭教授表示:「AI 的優勢確實在於理性且全面地快速閱覽大量的作品,並給予回饋、比較評分。但導師的價值則在於深入探討作品,提供豐富經驗累積的見解與不同角度的解析。」
鄭老師提供個人模型
讓教師們體驗學生端如何使用
鄭老師提供個人模型 讓教師們體驗學生端如何使用
鄭老師分享教師們現場生成的作業案例
鄭老師分享教師們現場生成的作業案例
與會老師專注參與研習
與會老師專注參與研習
與會教師踴躍回饋與提問
與會教師踴躍回饋與提問
教發中心張月霞主任致贈感謝狀
教發中心張月霞主任致贈感謝狀

計畫別:教學創新精進--課程活絡韌性培育

發佈單位:高教深耕計畫辦公室

上一則:EMI教學工作坊:讓我們一起享受EMI課程(國企系孫嘉祈教授)
下一則:資圖系專題演講 價值百萬的個人成長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