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

日期:2025-05-12

點閱:9

114年5月三全導師進駐輔導——英文系

SDGs:優質教育 夥伴關係 
活動照片一
活動照片一
一、活動名稱

靜默書信交流–用文字連結彼此

二、參與人數
共計 8 位學生參與

三、活動目的
本活動旨在提供學生一個安靜、低壓力的交流空間,特別照顧內向型(I型)學生的參與感與安全感。透過匿名書信的方式,促進同儕間的理解與支持,幫助學生表達住宿生活中的情緒與困難,並培養同理心、傾聽力與自我覺察能力。

五、活動流程與內容
活動全程以「書信」為媒介,參與者匿名書寫與回應彼此的住宿生活經驗,過程中不需言語交流,營造安靜自在的氛圍。具體流程如下:

暖身與規則說明:導師說明活動規則,強調匿名、尊重與安靜,並引導學生放鬆心情。

第一次書信書寫:以「住宿生活中讓我感到開心/困擾的一件事」為主題,學生匿名書寫信件。

信件交換與閱讀:隨機分發信件,學生安靜閱讀他人書信。

第二次書信書寫:針對剛才閱讀的信件,寫下回應、鼓勵或共鳴。

再次交換與閱讀:再次隨機分發回應信件,學生閱讀他人對原信的回應。

心得分享:開放自願分享心得,可口頭發表或由導師代讀。

總結與回饋:導師總結活動意義,並發放回饋單收集學生建議與感受。

六、活動觀察與成果
本次活動共計 8 位學生參與,然而實際進行時發現,多數學生對「靜默書信交流」的活動形式興趣不高,參與意願較低。經與學生溝通後,活動臨時調整為以輕鬆對談的方式,了解他們本學期參與社團的情況與未來的社團規劃。由於淡江大學社團活動為必修課程,學生對此議題較有共鳴,討論氣氛也較為自然與投入。

透過這次經驗,我觀察到以下幾點可能影響學生對原活動形式的接受度:

📌 為何學生對「靜默書信交流」興趣不高?

習慣即時互動:現代大學生多習慣即時通訊與快速回饋,對於「靜態、延遲互動」的書信形式較不熟悉,也較難投入。

缺乏情緒表達習慣:部分學生對於書寫內心感受感到陌生或不自在,尤其在匿名但仍需揭露情緒的情境下,可能產生抗拒。

活動形式過於靜態:對於偏好動態或口語互動的學生(如E型人格),活動缺乏吸引力,容易感到無聊或與自身需求不符。

缺乏明確動機:若學生未能理解活動對自身的幫助或意義,容易將其視為「額外負擔」而非有價值的體驗。

🔧 改善建議

活動前加強引導與動機建立:可透過影片、故事或學長姐經驗分享,說明書信交流的價值與可能帶來的正向影響。

提供多元參與方式:除了書信,也可加入圖像表達、匿名便利貼牆、或線上留言板等形式,讓學生有更多選擇。

結合社團主題或生活議題:將書信主題與學生關心的議題(如社團經營、人際關係、未來規劃)結合,提高參與動機。

設計分組互動版本:可嘗試小組輪流書寫與回應,增加互動性與趣味性,降低活動的「靜默壓力」。

與社團課程結合:將活動納入社團必修課程的一部分,讓學生在熟悉的社團氛圍中進行,提升參與意願。

參與人數: 9人
活動照片二
活動照片二

計畫別:教學創新精進--三全教育影響外溢

發佈單位:三全教育中心

上一則:化學遊樂趣(化學車)四月份新北市巡迴活動 (海山高中國中部)
下一則:⿈⾦三秒抓住觀眾:短影⾳企劃實戰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