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

日期:2023-05-19

點閱:166

參考檔案:

教學特優教師教學分享:如何運用教學及社交平台活化教學現場(英文學系蔡瑞敏老師)

SDGs:優質教育 夥伴關係 
邀請英文學系蔡瑞敏老師分享「如何運用教學及社交平台活化教學現場」研習活動
邀請英文學系蔡瑞敏老師分享「如何運用教學及社交平台活化教學現場」研習活動
本次研習活動於112年05月19日舉行,邀請英文系蔡瑞敏老師分享自身的教學經驗,以結合社交軟體與教學平台的方式,輔助設計豐富且多元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探討課本外的相關知識,不僅有效提高在教學上的效率,也促進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各平台屬性與功用介紹”
首先,蔡老師介紹了幾項使用過的社交軟體與教學平台,如「Padlet、messenger、instagram、iclass、msteams等」,並表示不同的軟體都有其特性與功用,透過不同教學活動的安排,可有效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也可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利用社交軟體的群組化功能,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也能提供學生即時的反饋與協助,對整體教學品質有顯著的提升。
“教學與社交平台之運用與活動設計”
接著,蔡老師也分享了自身在教學活動中的設計,如讓學生於社交平台上利用搜尋或hashtag功能,尋找符合課堂議題的文章(IG、Twitter貼文等),並分析其英文寫作及表達方式,接著於課堂上進行發表或截圖繳交於教學平台上。另外,也能設計讓學生找尋社交軟體上的議題影片,並以小組的形式,引導學生概括出影片的重點,於後續錄製講解影片或繪製心智圖等等,以多元學習的方式增強課程的實用性與趣味性。
“課堂教學與研究計劃實施建議”
最後,蔡老師分享了幾項活動實施上的重點,如進行教學活動時,需清楚的說明步驟與其進行的目的,並提供正反面的參考範例,以訂立明確的評分標準,接著依照老師的個人習慣,決定是否透過社交軟體提供學生即時的回饋與幫助,以提高整體教學活動的成效。此外,蔡老師也分享了在教學實踐研究計劃中,教學與社交平台運用於教學現場的注意事項,例如計畫中可針對必要性去說明社交平台融入教學所帶來的效益,也需以有邏輯、組織化的方式詳述活動實施步驟,並透過「協同合作、專案式學習、問題導向學習」等面向來尋找參考文獻支持,提供與會老師們相當實質的建議與協助。
蔡老師分享社交軟體與教學平台的特性與功用
蔡老師分享社交軟體與教學平台的特性與功用
蔡老師分享自身的教學活動設計
蔡老師分享自身的教學活動設計
與會教師專注參與研習分享
與會教師專注參與研習分享
與會教師熱烈參與互動與交流
與會教師熱烈參與互動與交流
教發中心李主任頒發感謝狀
教發中心李主任頒發感謝狀

計畫別:教學創新精進--學教支援韌性培育

發佈單位:教發中心

上一則:跨領域教學對談(外語學院吳萬寶院長vs文學院資圖系林信成教授)
下一則:舉辦工廠參訪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