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導覽
聯絡我們
淡江首頁
Toggle navigation
淡江大學高等教育深耕專區
最新消息
深耕簡介
成果展現
活動花絮
影音專區
專刊
下載專區
相關連結
活動花絮
日期:2023-10-03
點閱:207
參考檔案:
結合數位學習和自主學習法之跨領域資訊教學經驗分享
SDGs:優質教育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的蘇家玉老師分享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
教務處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於112年10月03日(五)邀請臺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的蘇家玉老師分享110年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申請、執行過程及研究成果。
“為解決教學現場問題,進行教學實踐計畫”
蘇老師表示自己近年來在教學現場發現的兩大問題,促使她申請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希望透過計畫的執行改善問題。首先,是傳統教學的枯燥性,有時老師傳授的內容可能不足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或者學生覺得這些內容對他們來說不夠重要。第二,被動學習的成效不佳,學生缺乏學習動機,對老師指派的任務感到沒興趣,這導致了學習效果不如預期。
蘇老師將「運算思維與程式設計概論」的遠距課程作為計畫場域,以「數位學習」、「自主學習」、「跨領域」及「專題實作」等四項元素設計問題解決方案,希望能夠教導醫學背景的學生,結合資訊技術與其本科知識(跨領域)完成「專題實作」。她以「數位學習」,讓學生透過遠距或翻轉教學的多元學習方式,在課前閱讀相關資料,或者在家中以自己適合的時間進行學習,不僅符合學生的需求,在疫情時期,這種靈活性的教學方式更受歡迎。期末「專案實作」則透過「自主學習」的概念,讓學生自行選擇感興趣的主題,並通過同儕合作完成,藉以提高他們的學習動機。
“多元的教學方法”
在面對醫大學生,多數沒有資訊背景的情況下,蘇老師強調選擇合適的教材,以確保學生對內容不感到過於艱深,在降低教學門檻的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對複雜的主題感到困惑時,她會透過生活實例來解釋,像是使用決策樹來解釋資料探勘的概念,引起學生的興趣,或是透過圖片解釋難懂的概念,像是介紹程式語言時以動漫呈現語言間不同的特性。
此外,蘇老師認為,在學生的實作過程中,同儕間互相觀摩的學習方式,能夠為學生提供不同的思考角度,這比僅僅參照老師示範要更豐富多樣。在她的教學中,期末「專題實作」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平台,他們可以自由選擇感興趣的主題,以小組方式展現創意、相互學習和觀摩。對於缺乏想法的學生,其也會引導他們參觀業界關心的競賽,透過實務教材來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教學成果”
最終,這些教學方法的成功表現在學生的學習成果上。蘇老師鼓勵學生將專案成果投稿至SCI期刊或延伸至科技部大專生計畫,這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展現自己的機會,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學術參與度。學生們評量回饋的分析,也證實了數位學習的成效良好,學生對這種適性教學方式十分喜愛,這樣的教學方式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力,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參與教師人數30人,活動滿意度5.64(6點量表)。
與會老師專注參與研習
與會教師參與研習交流與討論
教發中心李主任頒發感謝狀
計畫別:教學創新精進--學教支援韌性培育
發佈單位:教發中心
上一則:
濕地夢公園-關渡自然公園
下一則:
舉辦工廠參訪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