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

日期:2022-10-18

點閱:102

參考檔案:

111學年度國際事務學院「多元與創新」教學研習活動-在教學現場進行隨機實驗:以國際關係課堂為例

SDGs:優質教育 
教師會前交流
教師會前交流
郭老師首先說明自己對於教學實踐研究的看法,過去老師們的教學和研究多半是獨立的,但事實上應該是要想辦法讓二者產生連結,他也舉美國政治學會為例,創立了政治學教育的範疇,讓學者們發想如何透過教學方法的精進來引領同學在政治相關學科上的學習。在這樣的想法之下,他開啟了第一次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的申請,也就是這次跟大家分享的主題。這個計畫事實上進行了二個實驗,一個是教學方法的實驗,另一個則是透過學生的表現去驗證/否證國際關係理論的實驗。
這項計畫主要是想要測試「輔助性教學方法」對於同學學習成效的幫助,郭教授非常詳細的說明執行步驟、研究成果、以及對於未來持續研究的建議。令人相當意外的是,研究結果顯示輔助性教學方法對於學生的學習成效並沒有顯著的提升,具有影響力的其實是學生的學習動機,不過在進行事後的異質性分析時,郭教授也發現參與輔助性教學方法組別的同學對於輔助教法都提出相當正面的回應,郭教授也認為這相當值得後續繼續進行研究。
開放現場與會者討論時,參與的老師發言非常踴躍,提出的問題包括輔助性教學方法中,影片播放的方式、隨機分組後的統計分析方法、如何將教學實踐研究成果發表在非教育性質的期刊、輔助性教學方法是否適合應用在專業科目上,是否可能減損專業知識的教授等等、在申請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時,大約需要納入多少比例的教育學文獻。郭教授一一回應並與現場與會老師踴躍的交流
近年來本校積極推動鼓勵教師申請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本次活動藉由郭教授的分享,希望提供老師對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有更多的認識,同時也可以藉由其他老師的教學方法來重新思考調整本身課程教學方式的可能性。與會老師對於此次活動皆相當滿意,相信應該都有滿滿的收穫。
講者分享
講者分享
教師們專心聆聽
教師們專心聆聽
教師提問
教師提問

計畫別:課程教學開創新局--學教範式創新萌變

發佈單位:政經系

上一則:111學年度文學院 「多元與創新」教學研習活動--我在「民雄學」學民雄
下一則:舉辦工廠參訪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