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

日期:2018-11-23

點閱:284

參考檔案:

「教學實務研究與成果」-應用可編程之觸覺回饋模組於嵌入式系統課程成果發表

SDGs:
電機系周建興老師研究實務經驗分享
電機系周建興老師研究實務經驗分享
周建興老師在電機系程式課遇到的問題是,期中考到達一個門檻,同學的程式能力有明顯的差距,課程內容前後銜接,跟不上的同學就會在這時候退選。因此周老師提出三個解決方式:教材可自學或網路化、期中考採取上機考試為評量、期中考後以分組實際操作為主。
 第一,周老師大量運用網路教材,將教材轉為自學或網路化,每一個題目都有教材影片放在網路上,縮短講課時間,接下來大量實作,並且將參考程式碼以圖片提供給同學,讓同學有回家練習的機會。第二,期中考皆採取上機考,每達到一個功能有一定分數。第三,根據不同年級調整上課內容,難度、重點皆不同,大一著重在程式基本語法訓練與認識基本的電子電路元件,大三以熟練程式語法為主,並認識更多感測模組,碩一則著重在報告、專案的獨特性,舉例以消暑聖器為題目,開始發想、把idea放在牆壁上Design Thinking,並上台報告、討論,同學們自備材料做出低擬真原型(Low-Fi Prototype)會涼的抱枕,完成後再拍攝成一支影片。
成果發表時,周老師為訓練大一報告能力及設計理念,借小型會議室,邀請兩位業界老師與系上老師到場,大三為了將遊戲跟硬體串在一起,設計嵌入式系統並於期末分享。針對碩一生,周老師重視整體概念、流程及使用者體驗,例如遊戲設計不只看遊戲內容,更偏重於互動情形。
 最後,周老師表示自己覺得更有效的做法是微學分學習,學生常在期中考後認為不會過就放棄,現在用專題方式鼓勵他們多學習、主動找資料,但能照顧到的人畢竟是少數,如未來有機會,程式課以微學分的方式進行是最好的。
 回應人為資工系黃連進老師,肯定周老師先讓學生把重要技術先學好,可以提升教學效果,在短時間進入情況。周老師回應自身經驗是要給大一明確的主題、每個禮拜要求進度,大三給一個題目方向,到碩班就會著眼在多樣性,鼓勵學生越不一樣越好。
本次教學實務研究與成果研習講座,藉由周老師豐富的教學成果分享與回應,讓我們學習到教學創新以及資源運用的技巧,以提升學生之學習成效與競爭力。
回應人資工系黃連進老師給予回饋及建議
回應人資工系黃連進老師給予回饋及建議
與會老師提問
與會老師提問
教師組李麗君組長總結
教師組李麗君組長總結

計畫別:課程教學開創新局--學教範式創新萌變

發佈單位:教發組

上一則:與淡水商工海洋與船舶導覽合作計畫
下一則:外語專業結合AI工具,推廣台灣在地文化(法國語文學系陳麗娟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