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

日期:2021-04-15

點閱:277

參考檔案:

撰寫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應留意的學術倫理與研究倫理議題

SDGs:優質教育 
顧長欣副研究員說明研究的學術倫理與研究倫理
顧長欣副研究員說明研究的學術倫理與研究倫理
為協助教師們進行教學實踐研究,教務處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於110年4月15日邀請國家實驗研究院的顧長欣副研究員分享在撰寫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時應留意的學術倫理與研究倫理。
首先,顧博士說明要如何區分學術倫理與研究倫理呢?其以美國學術倫理辦公室所頒布的內容說明,學術倫理是指負責任的學術行為,而研究倫理則是指在人類的研究上,必須遵守尊重自主、善行無害和正義原則等三項倫理原則才能進行實驗,因此,學術倫理的範圍涵蓋較廣,除了人類的研究還包含了受試者為動物的研究,而研究倫理則是針對人類的研究。
研究倫理與人體研究法
科技部和教育部皆對研究倫理有明確的規範,其中科技部規定若有涉及人體研究需檢附倫理審查委員會(IRB)核准的文件,而比較特別的在於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司的研究計畫只需繳交的送審證明;教育部的計畫亦規定有涉及人體研究需檢附IRB的核准文件,但若是以學生為對象的教學專業研究且內容不涉及人體研究,只須檢附對研究參與者招募方式及告知同意內容的相關文件。
顧博士說明人體研究法的立法目的是為了保障人體研究對象的權益,因此在執行上要尊重研究對象的自主權,確保研究進行之風險與利益相平衡,此法規範的範圍是該研究若有從事取得、調查、分析、運用人體檢體或個人之生物行為、生理、心理、遺傳、醫學等有關資訊的研究就算是人體研究。但在101年衛福部的釋函中尚不包括社會行為科學研究及人文科學研究,顧博士提醒人體研究在實施研究前要經過IRB的審核通過才可執行,研究內容有所變動,也須要提出變更案,審查通過才可執行新的研究內容。也提醒研究開始後,要注意研究操作上的規定,像是告知同意、保密義務、研究材料,研究計畫應依審查會審查通過之同意方式及內容,取得研究對象的同意。另外,在計畫執行期間,每年至少應查核一次,計畫完成後要提報執行的情形和結果;若是以原住民為研究對象且屬性為人體研究,需加送專管中心審查,而根據「原住民族基本法」若於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及周邊一定範圍內從事學術研究,建議先諮詢原民會。
顧博士提醒人體研究法是有罰則的,若違反的話主持人和研究機構都會受到處罰,因此要小心研究是否有涉及到這部分。
實務操作注意事項
顧博士提醒在規劃計畫與研究設計時,要考量到研究對象的權益和福祉,若補助機構被通知應送審IRB審查,要配合送審及提供證明,研究執行時,要避免不當的引誘。若研究不需送審IRB,還是要落實的在研究中保護受試者的工作,確保受試者的權益。另外,顧博士提到雖然民法下修成年的年齡為18歲,但這要到112年才實施,所以現在的成年年齡依然是20歲。
學術倫理的部分,在計畫書、成果報告和著作發表的內容上要注意不要抄襲,應在理解後重新撰寫,若某些重要觀念需要逐字抄寫時,需將範圍縮小,並加註引號、說明出處和參考文獻,並避免任何造假、變造、偽造…等行為。最後,顧博士提醒在座各位老師,在研究的每個階段皆需遵守的倫理原則,以小心謹慎的態度地進行研究,便不會觸犯到研究的倫理。
本次活動共計31位教師參加,回收率 87%,整體滿意度5.8(6點量表)。
顧長欣副研究員引述美國學術倫理辦公室的學術倫理
顧長欣副研究員引述美國學術倫理辦公室的學術倫理
與會老師專注聆聽顧長欣副研究員的分享
與會老師專注聆聽顧長欣副研究員的分享
李麗君主任頒發感謝狀給顧長欣副研究員
李麗君主任頒發感謝狀給顧長欣副研究員

計畫別:課程教學開創新局--學教範式創新萌變

發佈單位:教發中心

上一則:公民行動課程教學成果發表會
下一則:舉辦工廠參訪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