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

日期:2023-11-14

點閱:100

參考檔案:

中文系跨域深耕講座「你我都是歪歪的人:書寫作為一種指認」(謝凱特主講)

SDGs:優質教育 
活動海報
活動海報
本次講座我們邀請到著名作家謝凱特,以歪歪的人為主軸,探討性別議題以及書寫帶給人的力量進行延伸討論。
我們之於這個世界,或多或少,總有歪斜。
講座一開始,凱特老師透過一場課堂裡的投票,問我們:「性別有所謂的本質嗎?」或是如朱迪斯.巴特勒 (Judith Butler)《性/別惑亂:女性主義與身分顛覆》所說「性別是一種操演(performativity)」?
他先自《性/別惑亂》一書來談起。
・生理性別有所謂的本質嗎?
男性跟男性之間,透過「分配沒有陽剛身份的女性」來建立連結,將女性、財產等等做為所屬物,操演陽剛氣質,來確定自己是否有資格擔任生理男性,女性因生理構造不同所以把自己置於從屬地位,用來建構男性的必要;而男性不是因為「有陽具」而成為男性,必須「展示陽剛」才能成為真正的男人。
例如:「我是女生,所以我要化妝,所以我是女生。」、「我是男生,所以我要有車有房,所以我是男生」然而,是否從迴環的框架跳脫出去,我們就可以得到自由?是接下來老師帶領我們探討的問題。
・跳脫固有框架就自由了嗎?
凱特老師舉例:志祺77這位著名Youtuber,因整形在網路上造成軒然大波的事件進行下一步討論。
為何這位著名Youtuber整形會被放大檢視呢?主要原因為人們的「不安感」,大眾給予志祺77一個固有「肥宅、宅宅」形象,而當他打破這個固有形象促使人們產生不安感,造成軒然大波。
而女性亦然,女性在社會中被凝視,不論外在、家庭、個性、作為⋯⋯等,常常都會被放大檢視及言語攻擊,被凝視著的女性,無法做自己所想做的事,而我們可以輕易地透過「語言的習慣」,發現「性別與權力的共謀」形成多數決的的性別框架,使其產生權力,以規範大眾需要照著框架發展,若想改善這種情況便要奮不顧身的打破框架。
因此凱特老師鼓勵我們,跳脫這固有的性別框架,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勇敢成為歪歪的人。
・書寫作為一種指認,指認種種可能,看見更多可能
書寫若為權力的共謀,只會讓世界變得單一、極權,因此需要「指認種種可能」,使語言參與其中,使得書寫成為指認更多可能,並使人「看見更多可能」。其實性別具有不連續性,並非穩定的身份(生理性別≠社會性別≠個人認同≠性傾向),認知到自己可以是更多可能,給予自己與世界更多的自由,書寫作為一種指認,他讓我們看見,也讓我們共感。因此我們需要保持開闊的心、同理的腦、縝密的邏輯推論,而這也是人文教育的最重要處。
・推薦書目
楊千鶴〈花開時節〉
郭良蕙〈青草青青〉、《兩種以外的》
光泰〈逃避婚姻的人〉
白先勇〈滿天裡亮晶晶的星星〉
邱妙津《鱷魚手記》
謝凱特〈挽面〉、〈切手〉
程廷〈編織・我〉
馬翊航〈娘娘槍〉
主講老師
主講老師
大合照
大合照
探討性別議題以及書寫帶給人的力量進行延伸討論
探討性別議題以及書寫帶給人的力量進行延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