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

日期:2024-04-17

點閱:128

參考檔案:

2024藝術行旅-與大師的對話講座(第二場)

SDGs:良好健康和福祉 優質教育 減少不平等 
吳聲杰老師演示電視戲偶(一)
吳聲杰老師演示電視戲偶(一)
吳聲杰老師目前是臺北木偶劇團專職布袋戲表演藝師,2023年以《水鬼請戲》一劇獲得第34屆傳藝金曲獎「最佳偶戲主演」獎,出生於北管世家的他原本學習的是北管音樂並擔任後場樂師工作,唸了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後接觸了前場操偶師,於是開啟了他的布袋戲人生。
吳聲杰老師在講座裡以實際操偶演示臺灣布袋戲的各種特色。他首先介紹布袋戲的歷史特點和發展概況。布袋戲源於漳州、泉州一帶,傳統於神明生日演出,稱為「外台戲」。至日治時代由於政治原因改為皇民化布袋戲,用日本音樂、故事內容及日語演出。戰後開始於戲院售票演出稱為「內台戲」。就內容主題可區分為「古冊戲」、「劍俠戲」及「金光戲」等等。戰後布袋戲從現場表演進入電視布袋戲,但因為太受歡迎被政府認為影響日常生活而被禁演了一段時間。布袋戲的發展歷程間除了戲偶尺寸、服飾、舞台效果等隨著場地不同而出現不同程度的改變,核心不變特色仍倚靠藝師以台語演出各種角色的口白。
講座的第二部分由吳聲杰老師親自示範布偶戲中不同角色分類:角色可區分為生(男)、旦(女)、淨(花臉)、末(老人)、丑(丑角)、雜(擬人,如孫悟空)、獸等七大類。吳聲杰老師均以戲偶演示介紹不同類別的內容及角色的口白、動作特色。這些分類與明清戲曲角色分類相似,戲偶臉譜的顏色亦代表角色的性格。最後吳老師也精彩示範了「丑角」及「雜」與「獸」的武打戲,並讓同學嘗試操作這些布偶的竅門。
參與人數65人;滿意度5.87
吳聲杰老師示範孫悟空(二)
吳聲杰老師示範孫悟空(二)
吳聲杰老師示範丑角戲(三)
吳聲杰老師示範丑角戲(三)
吳聲杰老師示範旦角(四)
吳聲杰老師示範旦角(四)
吳聲杰老師示範「獸」角(五)
吳聲杰老師示範「獸」角(五)
大合照(六)
大合照(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