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

日期:2020-10-06

點閱:179

參考檔案:

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撰寫暨執行經驗分享-教育學門

SDGs:
巫博瀚助理教授分享自身的教學方法
巫博瀚助理教授分享自身的教學方法
為協助教師們進行教學實踐研究,教發中心舉辦教學實踐研究系列演講,109年10月6日邀請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巫博瀚助理教授分享教育學門的撰寫經驗,以幫助本校教師進行教學實踐研究。
教學實踐研究三元素
首先,巫老師認為教學實踐研究有三個環環相扣的元素:教學、實踐、和研究,教學指的是在課程中期望學生學會什麼,實踐則是教學目標的達成所運用的策略和方法,而透過一系列嚴謹的資料搜集程序,來證明教學有達到預期的期望則為研究。
教學實踐研究的拆招解密
巫老師將教學實踐研究拆解成五個部分進行分享,第一部分為研究問題意識的發想,從教學現場上觀察到的待解答問題或痛點著手,並以『要解決問題的本質是什麼?為什麼這個問題很重要?以及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三個問題來思考研究的問題意識。其強調須將問題意識化為能被操作與測量的「變項」方式呈現欲討論的現象;第二部分為教育目標的擬定,希望學生在課程過後能學習到什麼?這部分是由問題意識衍生出的,巫老師進一步舉例,在統計課的教學上,發現三個問題意識,1.學生對學習統計感到焦慮2.學生對於學習統計沒有興趣,3.學生覺得學習統計沒有用。而由此對應到三個教學目標,1.希望降低學生對統計學習的焦慮感受、2.提升學生學習統計的興趣,3.提升學生應用統計學知識解決真實問題(學習遷移)。
第三部分為教學方法,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或策略來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延續上述舉例,其利用PBL教學法問題情境具有”複雜性”、”有意義的”、”具有吸引力的”以及”真實的”等4項特徵,促進上述教學目標的達成;第四部分為課程設計,利用逆向設計的三個階段,從期望的學習結果思考要用什麼樣的學習/教學活動,讓學生們有機會展現他們的學習成果,巫老師進一步說明其以問題情境案例進行教案設計,利用ORID焦點討論法(focused conversation)從O:客觀事實陳述、R:感受反映、I:意義詮釋(以先備知識思考、分析問題)及D:作出決定等四個步驟依序帶領討論,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最後展現他們的學習成果;第五部分為學習評量,在這部分要思考能用什麼樣的評量方式或工具,來檢驗教學目標是否達成,也就是那些資料能佐證學生已達成期望的學習結果,這也與第四部份的課程設計連動,巫老師提到其將課程設計和學習評量做結合,將所欲測量的標的放進PBL的教案設計,確保學生能有效學習遷移,而學生的學習成果一方面能作為學習成效的檢驗,一方面也能減輕學生寫問卷的負擔。

最後,巫老師認為在課堂上建立一些生活化、有趣的並富有挑戰性的問題能提升學生們學習的興趣,也能透過實作任務,增進學生上課的專注力,另外,也提醒在座老師們,研究的每個部分都很重要,要清楚的將每個部分具體的呈現在計畫內,既然有『研究』兩個字,那麼教學就不單單只是教學了,必須用科學、客觀的方式來表現,並與學術社群分享。本場次參與教師共計33位,整體滿意度5.82(6點量表)。
巫博瀚助理教授以課堂經驗舉例說明
巫博瀚助理教授以課堂經驗舉例說明
與會老師專注聆聽巫博瀚助理教授的分享
與會老師專注聆聽巫博瀚助理教授的分享
李麗君主任頒發感謝狀與禮品給巫博瀚助理教授
李麗君主任頒發感謝狀與禮品給巫博瀚助理教授

計畫別:課程教學開創新局--學教範式創新萌變

發佈單位:教發中心

上一則:數位教材輕鬆做-放心使用網路素材(場次1)
下一則:化學遊樂趣(化學車)五月份新北市巡迴活動 (石門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