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

日期:2019-09-16

點閱:290

參考檔案:

「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從無到有的構思」經驗分享與座談

SDGs:
何啟東學術副校長致詞
何啟東學術副校長致詞
為協助本校教師進行教學實踐研究,教師教學發展組邀請本校運管系鍾智林老師與電機系楊淳良老師分享在教學研究計畫中如何在課程中找到適合的主題與方法,另一部份,也邀請了本校圖書館館長宋雪芳館長以及資訊處郭經華資訊長分享校內的資源及應用。
首先,由鍾智林老師分享自身執行教學實踐研究的經驗,並聚焦於如何從文獻資料或教育現場中來發掘研究的主題。鍾老師提及在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網站中有歷年通過研究計畫的資料,透過這些資料可以找到一些目前研究的趨勢,舉例來說,透過網站紀錄的資訊來看,可以明顯地發現近兩年來商管學門有許多研究在探討問題導向學習的應用。鍾教授認為尋找研究主題有兩種切入點,一種是跟著主要趨勢做研究,一種是避免同質研究尋找創新亮點,但這兩種切入點是可以二合一的,因為雖然有許多研究的主題和方法雷同,但套用在不同課程和班級上會有不一樣的區隔。鍾老師進一步的以自己在英語授課EMI的教學研究來說,先以學術搜尋的方式找出目前研究的主趨勢,經過文獻的整理和分析後,結合自身的優勢和資源做出創新的亮點。
鍾老師說明資料對研究的重要性。第一類的資料來自於教學現場,包括問卷/訪談、教學評量、考試/作業、教學資源平台(Moodle、i-Class),舉例來說,從問卷/訪談中能了解學生和老師對於英語授課的主觀認知,從歷年的教學評量可分析英語授課課程評量的變化,從考試/作業可以看出修課生英語程度的變化,而從Moodle平台日誌能了解學生線上學習歷程;第二類的資料來自淡江校務資料庫,內容豐富可以多加利用;而第三類的資料來自校外各大資料庫,包括大學校院課程資源網、大專校院校務資料公開資料庫、政府資料開放平臺...等可使用,能將校內資料與全台大專院校的資料做進一步的比較與分析。最後鍾教授再次強調資料的重要性,勉勵與會老師們能加以應用。
接著,由楊淳良老師分享其執行教學實務研究中的經驗。楊老師以稻米的生長過程來比喻光纖傳輸實務課程的演進,從99年學年度至108學年度,最初以傳統的講課方式,到增加期末專題的實作、加入iClass學習平台的輔助,至今在課程中加上單元專題實作,讓學生們進到實驗室作實驗,經過多次的改良,這門課程受到學生們的喜愛,而此門課程的教學實務研究計畫也受到委員們的肯定。楊教授認為每位老師的課程都像是種子,隨著教學時間的演變,會有不同的想法,可以適當改變與修正。
楊老師提及從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的定義來看,主要目的是提升教學的品質、促進學生的學期習成效,所以可以從教育現場著手,經由授課時,同學的反應和自身的感受做為改善的依據,另一部分,呼應鍾老師所提出的,可以從文獻資料來尋找研究的主題。楊老師進一步說明教學中值得研究的元素:從課程目標(問題意識)、理論基礎、教學題材、教學方法、學生學習、成果評量中來思考研究主題,舉例來說,在課程目標的部分思考為什麼要開這門課、希望解決什麼樣的問題,而教學方法的部分可以思考什麼樣的教材能促進學生的學習成效,從不同的元素切入思考,找到研究的方向和主題。楊老師說明108年度計畫審查的評分項目,其中計畫主持人佔百分之20、計畫執行內容部分佔百分之80,楊老師特別提到除了教育部所列的審查項目外,主持人與教育部的互動、有沒有執行教育部相關的計劃很重要,而在計畫執行內容的部分則著重於如何做教材的設計與改善。
最後,圖書館宋雪芳館長介紹圖書館在教學研究中的角色,圖書館能協助老師們將課程資料做一個系統化的整理、幫助課堂做策展,或是把成果發表從課堂拉到圖書館,並舉全球各地的例子,呼籲各位老師能夠在教學研究的路上善用圖書館的資源;而資訊處郭經華資訊長則提及學校有iClass的學習平台,也有提供數據的收集與分析的工具,可以有系統的支持老師們做教學實踐研究,並邀請與會的老師們參加資訊處所舉辦的各種平台工具的研習活動,以協助教學實踐研究順利進行。本次活動計有48位教師參加,整體滿意度5.73(6點量表)。
教師發學發展組李麗君組長引言
教師發學發展組李麗君組長引言
鍾老師說明如何從資料中找尋研究主題
鍾老師說明如何從資料中找尋研究主題
楊老師以稻米的生長過程來比喻光纖傳輸實務課程的演進
楊老師以稻米的生長過程來比喻光纖傳輸實務課程的演進
宋館長說明圖書管能協助的部份
宋館長說明圖書管能協助的部份
郭資訊長介紹學校數據和平台的資源
郭資訊長介紹學校數據和平台的資源

計畫別:課程教學開創新局--學教範式創新萌變

發佈單位:教發組

上一則:機械手臂應用實務
下一則:Unity 3D 場景設計入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