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導覽
聯絡我們
淡江首頁
Toggle navigation
淡江大學高等教育深耕專區
最新消息
深耕簡介
成果展現
活動花絮
影音專區
專刊
下載專區
相關連結
活動花絮
日期:2025-11-20
點閱:9
在全英語授課中探索資料科學與環境教育:從教學挑戰到學習成效的反思
SDGs:優質教育
講者(左一)正分享教學經驗
本次活動以「在全英語授課中探索資料科學與環境教育」為核心,由張斐章老師透過 EMI 教學示例,說明如何運用水文與環境資料來理解環境議題,同時體會雙語能力在科學溝通中的重要性。課程從全球永續發展的脈絡出發,引導大家認識資料科學在環境監測與管理上的關鍵作用,並進一步讓我們理解,推動 EMI 教學不僅是語言政策的需求,也是未來與國際學者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基礎。
面對全英語授課常見的挑戰,例如抽象概念難以理解、專業術語不熟悉、課堂互動不足等,張老師在教材設計上加入許多支架式學習策略。例如投影片以中英雙語呈現關鍵詞、搭配流程圖與概念圖降低負擔、將複雜內容拆解成小單元、以「概念–例子–重點整理」的方式講解,讓學生逐步累積理解。此外,課堂中穿插小組討論、即時測驗、資料判讀活動與簡易英文說明練習,讓學生在低壓力的情況下逐漸習慣英語使用。
在活動中,張老師以兩個實作案例串連 EMI 教學的核心目標。第一個案例是水資源資料分析,透過雨量與水庫入流量的時序資料,帶領學生探討乾旱形成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調度策略。第二個案例則聚焦於空氣品質分析,利用開放資料進行 PM2.5 的處理、AI 建模與視覺化呈現。這些實作活動不僅提升了學生在資料科學上的實作能力,也讓學生在模擬國際研討會簡報的情境中,有機會練習以英文清楚表達自己的觀察與推論,進一步連結 EMI 教學的目標與實際應用。
張老師也要求學生課後撰寫反思,並以中英文給予回饋,協助學生釐清概念並提升語言使用的自信。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在課堂參與度、作業內容表現、英文提問與討論意願等方面都有明顯成長,能更自然地在課堂中使用英文關鍵詞,也更能把資料分析結果與實際環境議題連結起來。本次活動展現張老師在 EMI 教學上的用心調整,也讓學生在內容學習與語言能力兩方面都獲得實際成效。
講者說明了 AI 工具在教學中的應用方式
講者説明著如何用互動式的方式進行教學
頒發感謝狀
計畫別:專章-國際化行政支持系統--學教互助全英共翔
發佈單位:國際處
上一則:
微積分的英文教學經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