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

日期:2022-11-10

點閱:77

參考檔案:

從教學設計到成果評估:學習成效看得見

SDGs:優質教育 
高雄醫學大學人文與藝術教育中心黃淑玲副教授分享
高雄醫學大學人文與藝術教育中心黃淑玲副教授分享
本次研習活動於111年11月10日舉辦,邀請高雄醫學大學-人文與藝術教育中心黃淑玲副教授,分享自身的教學經驗與實用技巧,以「述說、傾聽、試做、理解、期許」五個層面,引導老師實際體會教學設計的重點方針與改善方向,並藉由分組活動,協助與會老師進行評量尺規的設計,以改善學習成效的評估效益,使教學發展更具意義。
首先黃老師認為師生間的交流與互動是教學的必要過程,因此黃老師藉由圖卡進行心境分享的破冰活動,讓與會教師透過述說及傾聽來認識彼此,並以此引導老師們以學生的觀點反思教學,透過認識學生的過程,找到需要解決的教學問題,同時也能培養師生間相互尊重的觀念與態度。
“找出關鍵問題與教師發展情境”
黃老師表示,要促使學生成功,教學的理念與方式相對重要,其邀請與會老師進行課程改善的行動會議討論,藉由不同角度的切入與反覆的回饋,引導老師們從教學現況的問題中,找出最根本的關鍵問題,同時透過會議討論的過程,找尋有效的教學策略,並以教師發展的四個情境(找不到出路、轉彎處、主控權、變革的驅力),分別描述不同階段的困境差異與相關建議。
“教學設計的改善”
黃老師也表示評估是藉由實證研究所衍生出來的,是了解學生學習成效的依據,而非代表教學成效的好壞或作為賞罰的衡量,因此其建議可將「建立學習目標、創造學習機會、評估學習成效、運用評估結果、提出改進方向並重新規劃」以上五個步驟作為循環,以此確認學生是否學會關鍵的學習目標,同時也可促進改善課程的教學規劃、活動安排以及資源配置等。
“學習成效的尺規與檢證”
黃老師也分享了自身進行學習成效評估的技巧與方式,與會教師也透過分組的實作活動,設計評量尺規的內容與標準,並透過多重事證(直接、間接證據)來交叉檢證學習成效,將學習成效由無形轉為實證資料,不僅能提高學習成效的評估效益,也對於日後進行教學計畫發展有著莫大的幫助。
活動最後,黃老師呼應工作坊主題留下學習紀錄,邀請與會老師以一句話回饋今日工作坊的收穫,老師們表示:教學設計要能夠實踐,所謂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實際參與了很多討論,對於學習成效的評估有更加釐清、希望學生能從教學中得到收穫、課堂需要重視提問,並給意見、了解學生的需求(可發問卷),教學時給學生方向,不要急著給答案、每個人想法不同,可透過引導的方式互相學習、教學給得太用力,能轉變為溫暖又有效果的思維、行動會議可更加認識彼此,也可增加課堂氛圍。
黃老師透過圖卡活動引導老師們進行課程上的反思
黃老師透過圖卡活動引導老師們進行課程上的反思
黃老師透過行動會議討論引導老師們找出關鍵問題
黃老師透過行動會議討論引導老師們找出關鍵問題
黃老師帶領實作活動-設計尺規的內容與標準
黃老師帶領實作活動-設計尺規的內容與標準
教發中心李主任頒發感謝狀
教發中心李主任頒發感謝狀

計畫別:課程教學開創新局--學教範式創新萌變

發佈單位:教發中心

上一則:112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申請說明會
下一則:舉辦工廠參訪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