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

日期:2019-03-20

點閱:286

參考檔案:

「以實踐研究為基礎的教學創新」(國立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黃俊儒)

SDGs:
國立中正大學黃俊儒教授分享
國立中正大學黃俊儒教授分享
為鼓勵本校專任教師投入教學,教師教學發展組於108年3月20日舉辦「教學實務研究與成果」座談,邀請國立中正大學通識中心黃俊儒教授分享其多年教學實務研究的經驗與成果。
黃老師表示在未能結合教學與研究的狀況下,導致高等教育的學用落差、社會失能的現況。其將過去的教學跟研究比喻為兩條平行線,提出如果適度結合兩者為雙螺旋,互相滋養,老師可以存活的更好、給學生更多正面影響。而教學研究該如何入手,推薦行動研究法,從研究自己的教學實況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所驅動的一連串系統性反省、批判與建構的歷程,最後結果再回饋給教學現場。
黃老師從過去執行教學研究的經驗,整理出教學課堂中值得研究的元素,包括課程目標、理論基礎、教學題材、教學方法、學生學習以及成果評量。黃老師以「科學、新聞與生活」這門課程分享教學題材的研究,此課程前身為「科學新聞導讀」,上課以介紹自然科學的方式進行,在教學反思後,修正為每堂課分享十種台灣科學新聞錯誤報導案例,目標定為學生出社會後能辨認80%以上的假新聞。為了教導學生台灣科學新聞編譯的過程,黃老師著手研究”翻譯過程中產生的偏差”,取樣後分析112則新聞,觀察到國外八卦小報是台灣科學新聞的主要來源-英國媒體佔65%,且1/3來自每日郵報。研究結果顯示翻譯過程中會省略研究方法、只擷取結論,標題也常為了聳動而誤導。報導內容被扭曲,自然便產生許多假新聞。
黃老師也分享「教學方法」的研究,他發現學生對教學內容不感興趣,因為學生沒有經歷過發現問題的過程,重新檢視教學理念”希望學生從案例學會批判性的思考”,於是修改教學模式,第一次上課就提供經典的假新聞,提供分組討論單,討論科學是如何遇上媒體的、媒體又希望藉由這則新聞得到什麼?從各種角度討論這篇科學新聞是否可信。最後透過小組成果發表,由教師澄清可信度,並說明實際的真相。
從這些不斷修正過程中,整理出思考課程步驟為發現問題、診斷問題、擬定實施行動、分析資料,得到結論,再回歸到課堂接受回饋,形成上課教材,剛好符合行動研究的過程。黃老師將十幾年課堂經驗,集結成一本書「別輕易相信!你必須知道的科學偽新聞」,每個單元背後都是嚴謹的學術研究。黃老師表示研究跟教學,未來是雙軌架構,主著作需要有創新性,來自於教學現場的調查。最後以「研究作為教學的憑藉,以教學作為研究的發想」作為活動的總結。
本次教學實務研究講座,藉由黃俊儒老師豐富的教學經驗分享與回應,讓我們學習到教學實務研究的過程與方法的應用,藉由持續的教學回饋,達到提升學生之學習成效與競爭力。本次活動參與教師共計51人,活動整體滿意度5.73(6分量表)。
學習與教學中心張鈿富執行長主持
學習與教學中心張鈿富執行長主持
教師參與情形
教師參與情形
與會教師提問
與會教師提問

計畫別:課程教學開創新局--學教範式創新萌變

發佈單位:教發組

上一則:淡江大學數位微學程有學有獎_徵文活動
下一則:化學遊樂趣(化學車)四月份台中市巡迴活動 (雙十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