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

日期:2020-11-04

點閱:122

參考檔案:

教學研究型升等經驗分享

SDGs:
中文系林黛嫚老師分享教學升等經驗
中文系林黛嫚老師分享教學升等經驗
教發中心於109年 10月14日邀請中文系林黛嫚老師,進行「教學研究型升等」講座,林老師以自己人生經歷與升等經驗,向與會教師說明其心得與建議。
不一樣的跑道
林老師是大學中文系畢業,研究所社會學畢業,在活動一開始就說到自己原為國小教師,但因追求夢想,希望興趣可以當工作,於是進入報社,寫小說、編報紙,在報社工作到一段落後,不知不覺就過了20年,林老師思考著未來的生活也是相當重要,於是決定再回去當老師,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要回去當國小老師真的不知道行不行,經過一番考慮,林老師決定開始攻讀中文系博士,然而中文系與社會學系的論文書寫方式有些差距,剛開始真的有些吃力,但林老師說到不禁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林老師成功成為大學教師,開啟了另一段的教學的歷程。
多元升等種類選擇與介紹
林老師表示自己在創作寫作方面有超群絕倫的能力,許多寫作比賽都有得獎,在創作小說上也賣得不錯,擁有相當亮麗的銷售量。然而「卻無法使用創作來升等」,想到無法將自己的專業使用在人生最重要的題題上,林老師轉而開始研究多元升等制度。林老師說明多元升等分為三種:學術研究型、教學研究型、技術應用型,其中技術應用型和林老師不相關,教學研究型的研究重點主要為以教學實務為範圍所獲之成果,研究內涵應以教學實踐與學生學習成效為主體,對受教對象之學習有正面效益。林老師也發現大多數老師都是以學術研究型來做升等,而教學研究升等和學術研究升等最大差別就在於「教學評鑑」。最後林老師決定以教學研究型來升等。
・教學研究型升等詳細介紹、過程與結語
1.教學研究型升等:申請升副教授者應在任教學科領域內有持續性教學實踐成果、教學或教材研發著作或成果報告並有具體之貢獻。2.升等代表著作應符合下列內容之一:(一)有關教材發展之成果(二)有關教學與學習活動設計且經整裡分析之研究成果(三)有關教學改進與創新之成果或績效,且前項著作應符合專門著作經審查程序請公開發行。3.代表著作與整體成果審查範圍,教學研究主題:含教學研究主題之理念與詳細內容,教學研究方法與設計:教學研究之規劃與實施,包含研究方法、資料蒐集、分析及推理等,成果貢獻:包括教學研究成果之實用性、獨創性或前瞻性。林老師說明由於許多教授覺得其原本的代表作品太淺,不太可能升等成功,於是林老師把寫作理論用論文方式書寫,並附上參考文獻,最後加上緒論,來重新出一本書。最後林老師給有意以教學研究升等的教師在個人準備上的建議,要爭取教學績效(優良教師等)、持續發表期刊論文或會議論文、在自己的領域有專業的成績、開發教學或研究成果的獨創性或前瞻性。
與會教師專注聆聽
與會教師專注聆聽
林黛嫚老師分享教學升等經驗
林黛嫚老師分享教學升等經驗
教師提問
教師提問
會後教師交流
會後教師交流
主持人梁蓉教授致贈感謝獎
主持人梁蓉教授致贈感謝獎

計畫別:課程教學開創新局--學教範式創新萌變

發佈單位:教發中心

上一則:高階英文寫作與新聞閱讀
下一則:舉辦工廠參訪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