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導覽
聯絡我們
淡江首頁
Toggle navigation
淡江大學高等教育深耕專區
最新消息
深耕簡介
成果展現
活動花絮
影音專區
專刊
下載專區
相關連結
活動花絮
日期:2023-11-14
點閱:149
參考檔案:
藝術季演講-畫外之寓/域:形式所寄託的不可遺忘之事
SDGs:良好健康和福祉 優質教育 尊嚴就業與經濟發展
羅頌恩老師主講
觀賞過文錙藝術中心的開幕展覽後,隨即展開專題與藝術家座談,別具意義。
策展人之一羅老師表示:繪畫感知的現代化歷程是從傳統的象徵到現代創作的寓意,當藝術脫離傳統經典文本的表現法則後,視覺形式的存在就開始具有高度的寓意指涉。藝術家以新的眼光重新看待形式,它不只是如它所是的存在,同時還保留著「被取捨後」,看不見的存在。而戴主任的創作歷程變化不但是形式寓意的論述基礎,亦是策展的開始;會中並逐一介紹參展藝術家作品及詮釋創作理念:
戴佳茹:靈光系列創作的心像空間。
潘顯仁:抽象幾何的身體感與勞動性。
鹿向夷:光景、岩中花樹、地圖的臨在暗示。
楊智傑:苦厄荒謬的肖像是圖文創作的互為主體。
周冠妤:病症的藝術書寫像是風景。
楊 琴:《日日潔淨》的靈性觀照與藝術製造。
陳梓聰:山的意象需要封存形式的再詮釋。
羅頌恩:素描「島.國」是對「主體的母體」進行永恆提問的異象。
參與人數60人,滿意度5.44
戴佳茹主任講解創作理念
潘顯仁詮釋作品
鹿向夷介紹媒材
楊智傑詮釋作品
楊琴講解裝置藝術
計畫別:教學創新精進--課程活絡多元適性
發佈單位:通核中心
上一則:
112年11月三全導師進駐輔導 —— 政經系
下一則:
舉辦工廠參訪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