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

日期:2021-11-10

點閱:106

參考檔案:

教育服務的認識與大學合作的未來可能性

SDGs:優質教育 減少不平等 
  大學與高中或教育組織合作的未來,將為學習者開啟對真實世界的認識,貢獻教育服務,成就共好,更尋找大學善盡社會責任的多元方向。
  淡大薛曉華教授主持的高教深耕計劃「大手牽小手,高中與大學共備課程、共創學習」,11/10的演講邀請平安飛行動教會的理事長-鄭元獻牧師來與我們對談,與我們分享平安飛的理念、實際作為與經驗分享,在薛曉華教授主持下,希望透過教育服務的行動,帶給社會溫暖,期待未來台灣教育的改變。
「2017年在大園空難撞擊點的那間房子裡,我開拓了第一間教會,從三個人開始到目前五十個人。中間有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就是台灣平安飛福音文創關懷發展協會創立。」鄭元獻理事長檢視著自己一路走過的痕跡,發現人應該追求永恆。

「助人就是我的理念,也是協會的理念,而且是不求回報的助人。」鄭理事長補充。協會創立至今大約四年,做過許多大家覺得很奇特(或是奇怪)的事情。常年在病房鼓勵病人、替孤兒院蓋房子、去偏鄉陪弱勢孩子等,目前也正在替社區的五個弱勢家庭照顧他們的學齡兒童一週六天,並關心兩個低收入的弱勢家庭。從點滴故事聽見助人的美好,藉由無私的「付出」及「分享」散播溫暖的愛,不僅幫助許多家庭間的問題、個人的問題,協會也賦予他們最強大的能力,重新面對這個複雜、充滿壓力的社會。然而,看似非常美好且正向的影響,鄭牧師也坦言,自己曾經也犯過許多罪、做過許多錯事、做過許多不同的職業,甚至接觸毒品。「我一直對於那種誤入歧途的人有著刻板印象,不敢接近他們甚至有些厭惡,但這次的演講讓我改觀,讓我知道還是有人真的能夠完全改過自新,且讓我相信了『人性本善』。」有位同學做出了這樣的回饋,感受到鄭牧師的分享能夠帶出盼望。

「那些曾經犯過錯的人也會想要悔改、想要讓自己的人生改變,甚至是想重新開始,為什麼普遍大眾還是不願意接受他們呢?我覺得社會上需要更多像牧師這樣的人,願意接納他們、願意不帶有偏見的看待他們。我覺得這是大家都該學習的。」聽著鄭理事長的分享,許多人開始重新思考如何看待身邊各式各樣的人,無論是弱勢家庭、犯過錯的人,都應該享有人寶貴的尊嚴,並且獲得更多社會對他們的接納。當然,他們也不必再遭到冷眼旁觀甚至不平等的對待,而是透過更多人的服務及奉獻,陪伴他們走過艱難的路途。

理事長也告訴我們,教育與服務的精神,是從周圍開始看見需要,當自己有能力去扶持另一個人,他鼓勵我們發揮助人的力量,從自己身邊開始改變環境。教育也一樣,帶著能夠改變他人的使命,深入校園、職場,橫跨至整個社會。大學最看重的就是學生及教育,當學校能夠燃起學生對於服務社會的熱情,甚至從教育開始產生影響力,未來的教育就會有所改變,並且能夠帶著生命意義和助人的心走入社會。

最後,「如果有一件事可以讓人開心又平靜,我想只有『助人』這一件事。」鄭理事長鼓勵我們,當我們能學習快樂的給予,我相信施比受更為有福。

計畫別:在地實踐成就使命--人才培育區域治理

發佈單位:教政所

上一則:非政府組織與大學合作之可能性
下一則:化學遊樂趣(化學車)五月份新北市巡迴活動 (石門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