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

日期:2022-10-14

點閱:197

參考檔案:

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成果分享:大數據時代下的專題導向技能實作學習之課程設計

SDGs:優質教育 
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洪暉鈞老師分享109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
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洪暉鈞老師分享109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
本次研習活動於111年10月14日舉辦,邀請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洪暉鈞老師,分享自身109年度的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以計畫成果報告的格式進行執行內容的呈現,使整體的脈絡更加淺顯易懂,也分享其撰寫申請計畫的心得,給予老師們實質上的建議與提醒。
“教學實踐研究的重要性”
洪老師以「教學」、「實踐」、「研究」三個階段所需重視的項目揭開活動序幕,引導老師們進行思考後,再分別說明各自的重要性。其表示教學是計畫整體的必要條件,且需有明確的目的與動機;而實踐為確切的執行內容與方式,當中需有明確的對象與方法;最後研究則著重於成果分析與課程回饋。
“教學現況與課程規劃”
而洪老師也以自身資料視覺化的通識課程作為分享,首先因發現課堂中學生缺少創意、組織以及理解資料、歸納資料的能力,因此其規劃專題導向實作搭配產業技能合作的教學方式,使學生了解資料探勘基礎理論及產業需求與實質應用,透過實體及虛擬的實作方式,帶領學生從開放式資料中挖掘產業的現實議題,在教學過程中也引入業界專家進行協同教學,學習與業界接軌之大數據資料分析技術。
實作教學的進行模式,則為課前的問題導向學習,課中的小組實作示範、講師互動討論、業師資料實作及實作技能學習,課後的期末專題規畫,整學期操作下來不僅解決教學現況的問題,也提高了學生整體的學習成效。
“計畫撰寫心得與反思”
最後洪老師分享撰寫申請計畫的心得,在資訊教育的領域中,需明確呈現出計畫的重要性、急切性與獨特性,而創新實踐的部分,則需注意科技融入課程實施的創新度及可行性,最後研究方法則需考量整理規劃是否完整周全以及評量工具(質化、量化)的資料收集方式。同時洪老師也表示透過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能夠對自身的課程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而在教學時也會學習透過傾聽與溝通的方式,進一步了解學生於課堂中發生的問題,藉此不斷反思並提出教學規劃,使課程整體更加完善。
與會教師人數19位,活動整體滿意度5.71(6點量表)
與會教師專注參與研習分享
與會教師專注參與研習分享
與會教師熱烈參與研習討論
與會教師熱烈參與研習討論
教發中心李主任頒發感謝狀
教發中心李主任頒發感謝狀

計畫別:課程教學開創新局--學教範式創新萌變

發佈單位:教發中心

上一則:2022淡水福爾摩莎國際詩歌節:國際詩歌節詩集書展
下一則:舉辦工廠參訪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