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

日期:2020-10-19

點閱:162

參考檔案:

教學實踐研究的現況與省思

SDGs:
邱學謹院長分享教學實踐研究現況與省思
邱學謹院長分享教學實踐研究現況與省思
為協助教師們進行教學實踐研究,本中心舉辦教學實踐研究系列研習,於109年10月19日邀請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語文學院邱學謹院長分享教學實踐研究的現況與省思,以幫助本校教師進行教學實踐研究。
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的釋義
首先,邱院長提SoTL(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教學學術研究)的理念,強調將大學中有關知識的教授及轉譯亦視為專業的學術研究工作,透過任課老師反覆省思、探討教學問題、尋找解決方法,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承襲這個理念,教育部推動了教學實踐研究強調從解決教學現場的問題出發,並以有系統的步驟與方法來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為教學而研究,在研究中教學』便是此計畫的主要精神。
而其中最重要的兩部分為:1.改變教學現場:需有明確的問題意識與創新且與時俱進的解決方法,透過不斷反思是否真能改變教學現場;2.具證據的評估:需要有系統的觀察與分析,並且避免模糊焦點。
邱院長也說明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與科技部計畫雖然同樣都是教學結合研究,但注重的部分有些差異的差異,科技部計畫偏向研究,而教學實踐研究則更重視真實場域的落實與實踐。另外,邱院長整理了四個在教學中可以研究的議題,1.教學法:哪種教學方法可以提升學習動機和參與度?;2.學生學習:學生如何建構知識?學習的歷程和特質為何?;3.學習成效評量:哪種工具、模式可以有效地評估學生學習成效或教師的教學成果?4.學生能力、素養與行為改變:學生專業能力、知識應用能力、團隊合作、社會關懷、跨域能力…等能力如何透過教學而改變?
計畫徵件說明
在此,邱院長提醒110年度計畫的徵件時間、執行時間以及新的變動,如USR(大學社會責任)專案增加多年期計畫;撰寫計畫時要留意新格式的規定,如新增「研究計畫簡要架構」、計畫主持人部分不超過5頁…等。
另外,邱院長特別提到除了體育課程以外,非通識課程不能投件於通識學門;若投件於USR專案時需在撰寫上特別說明USR的場域,具體描述所關注之社會實踐議題,說明場域與課程之間的關係,並具體的說明如何評量學生成效;技術實作專案是希望協助在課程中融入場域實作、產學合作等教學,因此需要描述配合的實習場域、教學模式、及如何針對學生的實作任務進行成效評量。
108年度計畫相關研究分析結果
邱院長將108年度研究計畫分析彙整,首先,在研究問題的部分,大部分學門的研究聚焦在『大學生所需具備之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專業知識與能力培養』、『課程發展』這三項,僅教育學門的研究較聚焦於『學習態度與動機』。邱院長提醒,若是要探討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動機,在計畫書中要詳細地將課程設計的過程寫清楚,不論研究哪類型的問題,都要選擇正確對應的評量工具作為研究有效的證據。
另外,教學法的使用各學門有些差異,如:工程數理學門在常使用示範與實務操作的教學法;社會學門則使用較具示範性、互動性的教學法;商管學門使用個案教學、情境模擬教學及合作教學的比例較高;而教育學門強調課堂內的實務演練與實作,因此示範、觀摩、實務操作的教學方法較為常見。
在課程模式的部分以教學場域與實體/科技融入進行分類:1.一班課堂教學、2.課堂+場域、3.場域、4.科技融入式課程,一般大學以課堂教學+實作活動的課程模式比例最高。
研究資料搜集的類型分為質性資料和量化資料,問卷和量表是很常見的工具,提醒評量工具的信、效度需要被審視,而將學生的作業作為成效評量需要建立適當的評量尺規,例如將學生的發言內容有系統地去做評比,以用字遣詞分析或是建立兩個以上的評分者都可以增加評量的客觀性。
最後,邱院長引用約翰・杜威的名言『如果我們用昨天的方法教授今天的學生,我們就是在剝奪他們的明天!』,鼓勵在座老師們投入教學實踐研究的行列。
教師出席人數98位,活動整體滿意度5.78(6點量表)
學術副校長何啟東致詞
學術副校長何啟東致詞
與會老師認真聆聽邱學謹院長的分享
與會老師認真聆聽邱學謹院長的分享
教務長林俊宏主持會後的討論
教務長林俊宏主持會後的討論
教務長林俊宏頒發感謝狀給邱學謹院長
教務長林俊宏頒發感謝狀給邱學謹院長

計畫別:課程教學開創新局--學教範式創新萌變

發佈單位:教發中心

上一則:109學年度淡江學園住宿書院【樂活永續】主題活動
下一則:113學年度觀光西語自主學習成果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