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

日期:2023-10-12

點閱:220

參考檔案:

如何使用ChatGPT申請教學實踐研究計畫

SDGs:優質教育 
資訊工程系張志勇教授分享如何使用chatGPT申請教學實踐研究計畫
資訊工程系張志勇教授分享如何使用chatGPT申請教學實踐研究計畫
教務處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於112年10月12日(四)邀請資工系教授張志勇老師分享如何透過提問技巧,使用ChatGPT工具來協助教師撰寫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張老師譬喻ChatGPT就像一匹千里馬,而教師是伯樂。教師應該明確了解教學實踐研究的內涵,並懂得如何對ChatGPT提問,以引導其共同創作。
“ChatGPT 簡介”
張老師指出,並非是使用ChatGPT代替教師寫計畫,而是要與它共同創作,透過ChatGPT的幫助,能將腦中模糊的計畫內容轉化為更具體、可行、多樣和深入的方案。他先簡要的介紹ChatGPT,廣泛的應用包括撰寫論文、小說、劇本,以及回答問題、歸納重點等。張老師表明ChatGPT理解問題的能力,和作答時的深度、廣度都是值得肯定的,ChatGPT不僅被認可在審查一流期刊論文方面具有專業審稿人的能力,並且在律師考試中打敗9成的考生表現出色,展現其已經具備了足夠的專業性和邏輯性,可應用於多種領域。
“使用ChatGPT的通用提問技巧”
接著,張老師列舉ChatGPT的六大提問技巧,包括「交代背景、動機與目的」、「設定ChatGPT與自己的角色」、「給予背景知識,閱讀後回答」、「給予限制,約束範圍及輸出格式」、「分階段提問再進行整合」和「探究原因及過程」。這些技巧有助於教師們更有效地與ChatGPT進行對話,以獲得所需的答案。
張老師透過實際案例示範如何運用這些技巧,他在與ChatGPT對話之前,明確說明背景知識、動機和目的。這有助於ChatGPT提供更具深度和組織性的回答,並確保它理解我們的需求,以獲得更精確的答案。另外,指定ChatGPT扮演特定角色,可以使對話更符合特定專業領域的需求,提供更具深度和廣度的參考知識。
張老師建議可以採用分段式的方法與ChatGPT交談,並在每個階段進行深入探討和討論,最後讓ChatGPT整合提供的答案,以獲得更多樣化且有組織性的內容。通過分階段提問和整合,可以將最初的問答形式轉變為選擇題,教師在從多個選擇中挑選最合適的答案。
“善用ChatGPT 提亮眼的計畫”
教學研究計畫是教師為提升教學品質和促進學生學習成效的目的而制定的計畫。透過課程設計、教材教法、引入教具、以及科技媒體運用等方式,解決教育現場問題,並選擇適當的研究方法和評量工具,以檢驗所提出的改進方案的有效性。
張老師將企劃書的撰寫比喻成挖礦,與ChatGPT的交流深度將決定能挖掘多少寶藏,透過深入的對話,ChatGPT的回答和建議可以激發創新思維。他表示要想善用ChatGPT 提亮眼的計畫,首先,教師需要選擇一門自己教授的課程作為計畫的主題,在與ChatGPT的對話中,教師需明確告知知識背景並指定角色。然後,詢問ChatGPT有關教學現場可能發生的問題和原因,找出有感的現場問題,並進一步探討這些問題的重要性和解決方法。但,最終計畫的內容需反映出教師自己的風格和個性。只要讓審查委員感受到教師的專業和創新,並認為態度充滿了用心和熱情,就可以成功通過計畫。
與會教師56位,活動整體滿意度5.77(6點量表)。
張老師說明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的定義
張老師說明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的定義
與會老師專注參與研習
與會老師專注參與研習
教發中心李主任頒發感謝狀
教發中心李主任頒發感謝狀

計畫別:教學創新精進--學教支援韌性培育

發佈單位:教發中心

上一則:2023淡江大學教學實踐研究研討會
下一則:舉辦工廠參訪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