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

日期:2023-11-09

點閱:177

參考檔案:

2023淡江藝文-與藝術的對話講座(第一場)

SDGs:良好健康和福祉 優質教育 尊嚴就業與經濟發展 
講師蔡佳芬教授開場
講師蔡佳芬教授開場
今天邀請到台大創新設計學院的蔡佳芬教授來為我們演講音樂與舞蹈的共創,由於本課堂是與蔡老師帶領的台大音樂創作課程共同創作,因此同學們在聽講座時都非常踴躍的回答蔡老師的提問。
首先蔡老師提出第一個問題給同學們:什麼是音樂與舞蹈?以及為什麼音樂和舞蹈被稱為「表演藝術」,蔡老師說是因為雙方都具有「節奏感」。而說道節奏感,構成「節奏」的要素共有三個,分別是Beat、Tempo以及Rubato,而Rubato是義大利文的「偷」的意思,在音樂中用來指「彈性速度」。意思就是說如果你這邊快一點,可能下一小節就要慢一點。
再來是關於時間(Time),構成音樂時間的要素分別為:重音(Accent)、拍號(Time signature)、速度(Tempo)以及拍子(Meter)。這個環節老師讓同學們分成兩組,一組打4拍子,另一組打5拍子,用重拍在不同時間來製造多層次的節奏。而第二次則是在同樣的時間中做一樣的事,會形成重拍同時,但不同拍子的現象,這稱為「復節奏」。
最後老師帶領著同學們進入「世界樂舞巡禮」,欣賞舞蹈與音樂的結合。有俄羅斯的蘇菲旋轉、印尼傳統的峇里島舞曲、烏克蘭的霍巴克舞曲、紐西蘭的毛利人哈卡舞、阿根廷/烏拉圭的Tango、美國民歌-鐮幫工作歌曲等等,最後以台灣的陣頭做為結尾。
這次蔡老師的演講讓同學們收穫非常多,不只是對音樂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更學習到了在不同曲風下的舞蹈會有什麼不一樣的變化,相信這對於同學們在創作中有極大的幫助。
參與人數18人,滿意度5.69
本次演講主題
本次演講主題
同學們認真聽蔡老師分享
同學們認真聽蔡老師分享
老師播放音樂範例並跟同學們講解
老師播放音樂範例並跟同學們講解
蔡老師解釋節奏與旋律
蔡老師解釋節奏與旋律
全體大合照
全體大合照

計畫別:教學創新精進--課程活絡多元適性

發佈單位:通核中心

上一則:自主學習課程專題演講—「產業分析實作」:專家經驗分享
下一則:資圖系專題演講 價值百萬的個人成長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