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

日期:2023-11-22

點閱:80

參考檔案:

112-1「社會議題探索暨實踐課程」專題14說明會暨性/別教育講座《Are We Still Invisible?》

SDGs:優質教育 性別平等 
英文系王蔚婷老師介紹主講人陳子良先生
英文系王蔚婷老師介紹主講人陳子良先生
一、本次社會議題探索暨實踐課程講座為專題14-多元文化中的性別議題初探(跨性別族群) (Transgender Issues)主題任務,由英文系王蔚婷老師引言,邀請陳子良先生主講。
二、陳子良先生對於自己的生命經驗,十分真誠的與同學分享。首先讓同學了解台灣同志目前生養孩子的困難與挑戰:台灣同婚專法實施後,同志權益就到位了嗎?可以自在生活、成家、生養孩子了嗎?同志家長仍面臨的種種挑戰,包括生育計劃的困難、資訊龐雜、價格昂貴,尤其是社會系統的層層挑戰--以異性戀為常規的社會壓力與「微歧視」,像是親職能力質疑、性別角色偏見,這些在日常生活中細微的、有意或無意的冒犯,所帶來的壓力十分惱人。
三、分享自己出櫃同志的成長經驗,以及養育孩子的經歷:啟蒙在戒嚴時期,當時面對要接納自己是同志的困難,及家庭、大環境的極度壓抑,忍耐著到了當兵完後逃亡至美國紐約。逃亡是另尋出路,但現實中很多人無法有這個選項,讓他了解了同志團體、社會運動的重要。在美國他遇見了想一起編織未來夢想的伴侶,從相識、同居、磨合、求婚、向家人出櫃的過程,體會到同志伴侶相處磨合的多層面挑戰。他們打算辦一場非法婚禮,看見了同志婚禮與家庭對異性戀常態社會的挑戰、傳統父權婚姻觀中性別角色的翻轉,他們自我創造的婚禮儀式代表了文化解構與重組。成家、代孕的階段,除了擔心原生家庭的看法,也體會到婚姻平權的重要與專法的限制,人是走在法律前面,需有披荊斬棘的決心。他們育兒的基本態度是必須完全出櫃,從小告知孩子的生命故事,坦承公開,並從繪本與身教,幫助孩子了解多元文化議題,以「拓荒者」與「倡議者」的態度和方式,為孩子尋找、建立安全支持的環境與正向的經驗,進而倡議系統性的改變。現在他們的孩子19歲了,對於自身的性別認同非常開放,因受到家長的支持與信任,因為他們的信念--讓自己活得更自在快樂,快樂自在的家長才能養育出快樂自信的孩子。

一、本次說明會暨講座參加人數為36人,整體滿意程度為5.7分。
二、同學分享:聽完這個講座有讓我更了解LGBTQ+的整個內容,認識了許多不同性別和如何友善看待與自己性別不同的人,講師也分享了很多自己的故事,讓我覺得他們也是很辛苦,就算台灣已經通過同性婚姻,但還是有很多政策上的缺失需要注意,特別印象深刻的是學校如果有舉辦任何關於母親或父親的活動時,會讓同性婚姻的家庭造成困擾!也有同學分享在這次的活動中,學到了各種性別的種類,認識性別可以自己定義,以及平常溝通中的生活案例,還學會了要尊重每一個有著與我們自身性別認同不一樣的人。
三、活動效益:透過此次講座,從一個男同志的生命經驗分享,帶同學思考同志伴侶與家庭的相關社會議題,使同學更了解同志所面對的社會壓力及心路歷程,我們可以成為同志(或任何一個弱勢族群)的盟友,尊重及支持他們,進而讓同學思考「性別平等」與「社會正義」實踐的意義。
學到了各種性別的種類,認識性別可以自己定義,以及平常溝通中的生活案例,還學會了要尊重每一個有著與我們自身性別認同不一樣的人。
三、活動效益:透過此次講座,從一個男同志的生命經驗分享,帶同學思考同志伴侶與家庭的相關社會議題,使同學更了解同志所面對的社會壓力及心路歷程,我們可以成為同志(或任何一個弱勢族群)的盟友,尊重及支持他們,進而讓同學思考「性別平等」與「社會正義」實踐的意義。
陳子良先生分享生命經驗,帶同學思考同志伴侶與家庭的相關社會議題
陳子良先生分享生命經驗,帶同學思考同志伴侶與家庭的相關社會議題
同學提問如何協助同志朋友
同學提問如何協助同志朋友
講師與同學合照
講師與同學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