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

日期:2019-10-04

點閱:243

參考檔案:

「107學年度重點研究計畫教學研究類成果發表」

SDGs:
學術副校長致詞
學術副校長致詞
為協助本校教師進行教學研究,教師教學發展組邀請本校運管系鍾智林老師、教科系鍾志鴻老師、大傳系馬雨沛老師和體育處陳文和老師來分享他們去年度的教學研究成果,並邀請師培中心的張雅芳老師給予四位教師一些回應。
首先,由鍾智林老師分享其探討本校學生英語授課課程選課偏好影響分析的研究成果。此研究的動機來自老師對自己開設的兩門英語授課選修人數的反思,四年來課程不停的求新求變,但修課人數卻逐年減少,以運輸工程這門英語授課的課程來看,104年有45人修課,106年卻下降到27人修課,一直到今年度修課人數為30人。而從教學評量的分數來看,英語授課的教學評量分數高於系平均分數,顯示此課程受到學生們的肯定,但為何修課人數還是逐年下降?鍾老師提到已經有很多研究探討過學生修課動機,但大多採用問卷或訪談來搜集資料,且只有蒐集一個學期的資料,因此在同樣的研究主題下,鍾老師從校務研究(IR)的資料中,蒐集104學年度入學的114名學生,從大一到大四習修英語授課課程的資料,分析可能會影響學生習修英語授課的原因。
研究的結果顯示,三分之一的學生沒有修過EMI課程,而三分之一的學生修過一門課,其餘的學生修過兩門以上,進一步從性別、國籍別和區域別三個變項來探討,男女選修英語授課的比例沒有顯著差異,但有修過英語授課的學生以女生居多,而較特別的是雖然男生選修的比例較低,但只要修過一門課後,會再繼續選修第二、第三門課;境外生和本地生的修課比例無顯著差異,但境外生平均修課數為2.67門高於本地生的1.82門;北部與東部曾修過英語授課的比例較高,但中部、南部還有境外生雖然修課比例較低,可是修課後繼續選修英語授課的意願較高。鍾老師研究總結發現,若學生第一次習修英語授課的成績較高,則後續修課意願也較高,而若學生的英語程度較好,修課意願也較高。最後,鍾老師提到仍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沒有修過任何英文授課,認為可能是因為學生的自信心不足,呼籲老師們能夠多多鼓勵學生們。
接著,由教科系的鍾志鴻老師分享研究成果,此研究的發想來自於人力資源發展概論的教學經驗,鍾老師發現這幾年來部分修課的學生沒有將注意力放在課堂上,因此思考如何創新自己的課程,曾嘗試用討論、案例分析的方式,但學生們反應此課程與他們的相關度不高。因此鍾老師最後採用貼近學生生活的電玩模式授課,使用免費的Creativers遊戲為教學媒介,鍾老師提到在遊戲式教學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在於學生過於專注於遊戲本身而非結合學習,因此促使自己去調整遊戲與學習的比重。
此研究方法傾向於行動研究,並運用問題導向式學習法,輔以分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們共同分析、討論問題。鍾老師將人力資源發展概論課分為四個區塊,第一區塊為需求分析,老師先設計一些問題提供學生們分組討論,舉例來說,問同學理想的家園要怎麼蓋?請同學們討論後開始在遊戲中建設理想家園;第二區塊為職能模型,請同學們進一步思考怎樣能夠建設得更好,並連結到在實際的工作中,如何連結不同的資源,使得工作效益提升;第三區塊為訓練與發展,當學生們體驗到如何才能更好,進而思考如何設計和規劃訓練課程;最後一個區塊為領導與溝通,作法為讓各組團隊競賽。鍾老師使用前後測發現這樣的學習方式能讓學生的學習成效有顯著的差異,而以結構方程式模組分析出最重要的因素為幫助條件,但是表現不佳,因此下一個學年度的課程,會再根據此結果進行改善。
大傳系馬雨沛老師的研究主題為社會行銷與實作課程-結合專業知能與服務學習以增進學習成效,現在的行銷課程非常多,大部分的重點都在於介紹經典的案例,但學生反應這些過去的案例舊了,因此馬老師把行動研究的概念放入課程內,在課堂上除了讓學生學習傳統的專業知識,再加上服務學習增加學生的實踐知識,讓學生學習將行銷專業知能融入社會服務的實踐。
馬老師以前後測、學生寫服務日誌以及反思紀錄來作為分析的資料,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效。馬老師提及課程的限制因為是行銷企劃案,不像一般的服務學習能與場域連結,因此在課程結束後難以執行,也難以知道企劃案的成效。所以透過同儕發表、外部業師評審給予每組評論與建議,讓學生們能夠更進一步的了解業界的實踐方式。馬老師提及此門課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傳播科系的專業素養,強調內容和行銷的結合,過去十年來這門課的服務類型太多,評審也問是否能挑出主軸,但馬老師認為社會議題不停的改變,有非常多值得探討的議題,因此回答評審:『想要藉由學生在社會行銷增進之外,也能夠在社會參與上看到各種不同族群他們和社會所發生的部分』。
陳文和老師分享風浪板學習課程的研究,風浪板的操作光在游泳池無法有效學習,因此需要至戶外的微風運河實際操作,但學生在校外教學時會感受到較大的挫折感,因此陳老師思考如何設計校內教學的課程,提升學生的知識與能力,以降低學生實際操作時的挫折感。陳老師根據文獻分析風浪板運動需要什麼樣的多元智能,並根據這些能力設計課程和作業,在校內的課程中先教導同學一些簡單的操作,最後再帶到微風運河實際操作。
陳老師的研究設計,以多元智慧問卷進行前、後測,而在課程進行的過程中輔以一些相關的作業,並成立iClass討論區和LINE的討論群組,方便同學們討論,而在課程後也會檢測學生們的學習動機。研究結果發現,學生在多元能力中的學習成效皆有顯著差異,而在學習動機各向度上的分數也都相當高,因此,根據課程的規劃,經過課程實施之後,顯著的增加風浪板多元智慧的學習成效。
最後,師培中心的張雅芳老師簡述四篇研究皆屬於教學實踐研究,且研究的問題與任教的專業課程有關,並給予四位老師的研究一些回應和建議,並提醒投稿需要的注意事項,鼓勵老師們投入教學的研究。活動整體滿意度5.93(6點量表)。
鍾智林教授說明學生首修英語授課的成績與再次修課意願呈現正相關
鍾智林教授說明學生首修英語授課的成績與再次修課意願呈現正相關
陳文和教授分享風浪板課程的課程設計
陳文和教授分享風浪板課程的課程設計
鍾志鴻教授分享學生的作品
鍾志鴻教授分享學生的作品
馬雨沛教授分享研究所使用的校內資源
馬雨沛教授分享研究所使用的校內資源
張雅芳老師回應
張雅芳老師回應

計畫別:課程教學開創新局--學教範式創新萌變

發佈單位:教發組

上一則:「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從無到有的構思」經驗分享與座談
下一則:化學遊樂趣(分析車)四月份新北市巡迴活動 (中和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