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

日期:2019-11-04

點閱:219

參考檔案:

數位調查報導如何選題與成型

SDGs:
老師介紹講者何柏均主任
老師介紹講者何柏均主任
本次講座邀請到蘋果日報新調查中心主任何柏均蒞校,與我們分享數位調查報導的製作。
講者首先提到數位時代帶給媒體衝擊,隨著手機與社群媒體出現,資訊開始爆炸,媒體工作者們的工作效率漸趨緊繃,傳統媒體更面臨了挑戰:媒體的更新資訊的速度永遠不及網路論壇。
講者接著帶出數位報導的誕生及所需相關媒介,除了傳統的文字、圖輯、聲音、影像,更囊括了許多網路及科技元素:大數據、互動遊戲、地圖等,並解釋何謂數位報導?在數位報導中,除了舊有的良好的新聞內容與視覺設計外,為打破傳統載具限制,新增技術工程師這一塊,結合三者具備即是數位報導。
講者進而從中歸納出五大類型的新聞可發展成數位報導-具專業性質、有相關數據、長篇人物紀實、特定地理位置的探究、具複雜深度性等,也談到數位報導因能追蹤受眾的閱讀動態,分析讀者習慣,而發展成具極大優勢的報導形式。
講者以蘋果日報新調查中心多項作品為例,來談不同類型的新聞,有不同的思考模式,如何依據不同新聞題材與架構,做出最淺顯並吸引人的呈現,例如在「屍體對話者法醫」中,因應現代人使用手機閱讀習慣做影片尺寸的調整,用兩分鐘短片敘述深度內容。「囚島移工」根據不同受訪者有不同語言的呈現,「反紅色滲透 無聲統戰」如何正確搜集資訊,且從大量資訊中建構脈絡清晰的架構,網站的特殊編排設計有什麼樣引人入勝的巧思,再談到呈現上更進階的挑戰與合作,如 「GPS解密回收黑幕」利用追蹤器形成的軌跡作為有力的佐證,進行深入探查。
最後講者以學生作品「百年南北軒 傳承北管文化」為例,教學生此篇報導因具備悠久歷史背景,只要與特殊人物當地特色文化結合,配合影音敘事便能發展成良好的數位報導,並推薦使用Google我的地圖、Wix網頁製作平台及PlotDB視覺圖表工具,讓數位報導初學者可以更容易上手製作。
講者通篇演講以「為每一則新聞打造最適合的報導」為核心,以真實案例做範本帶學生研究何謂優質且完整的深度報導,並讓學生們了解,若要做出優秀的報導,自身對社會的關心與對新聞價值定義的明確,都是好的記者需要具備的媒體素養。
老師對此次演講作結
老師對此次演講作結
講者自我介紹
講者自我介紹
學生認真聽講
學生認真聽講
講者介紹數位報導作品
講者介紹數位報導作品
講者分享數位報導製作心得
講者分享數位報導製作心得

計畫別:課程教學開創新局--課程活絡多元適性

發佈單位:大傳系

上一則:UX/UI 基本概念
下一則:國中學生英語文學習發展與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