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

日期:2020-05-21

點閱:129

參考檔案:

創意課程規劃與評量工具發展

SDGs:
教務長開場致詞
教務長開場致詞
為協助教師們進行教學實踐研究,教師教學發展組於109年5月21日,邀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與職業教育研究所張仁家教授說明教學現場的歷程如何與教學實踐研究連結,以幫助教師進行教學實踐研究。
首先,張教授提到BOPPPS教學法,此教學法為學者們將教學歷程整理成六個部分:包含引起動機/導言(Bridge-in)、學習目標身/結果(Objective/Outcome)、前測(Pre-assessment)、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 Learning)、後測(Post-assessment)和總結(Summary),張教授認為這些是師者每堂課在做的事情,但在規劃教學實踐計畫的時候,老師們應該要詳細的思考每個環節。
在課堂上會發現許多教學的問題,包括學生學習動機不高、表達能力不佳、學生程度差異大太…等等,如何將這些教學上遇到的問題,轉換成研究問題,這時候就需要BOPPPS的架構來幫助更細緻化的思考。在規劃教學研究計畫時,會發現很多教學的問題,但不要試圖解決所有問題,要從中抓出一個或兩個重點來進一步探討。張教授進一步舉例,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是兩件事情,所以如果要針對這兩個問題研究,必須要清楚的將學習動機和學習成績這兩部分切開來處理,並且規劃相對應的研究方法。
另外,張教授也提醒與會老師,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的題目訂定很重要,題目中應要明確的表達自己的研究內容,讓評審能一目瞭然。
張教授認為好的教學有三個部分是環環相扣的,學生的學習成效、教學的方法/活動和適當的評量,在執行教學前,這三個部分所有內容的規劃都要先完成,這樣評量內容與方式,才能對應教學目標與範疇,開學時也能與學生溝通後進行調整,而學期中則根據教學現場的狀況做小部分的調整,如此便能有系統地進行教學。
再來,張教授提到學習成效評估的範疇,和學者Bloom所提到的學校教學三大目標有關,此三大目標為認知領域、動作技能領域和情意領域,每位教師所訂定的教學目標跟這個三大領域分不開,而學習成效評估的訂定則和教學的目標息息相關。
一份好的學習成效評估工具,需要注意是否有足夠的信度、效度,且難易度也要能正確地分化出學生程度上的差異。而張教授提到教學實踐研究的申請,重視老師們的評量裡,是否有觀察紀錄、檢核表、評定量表、作品量表和檔案評量,建議老師們可以多利用這些多元評量的方法,並在研究中呈現。
最後,張教授建議在座的老師們,若在研究中需要用到量表,如果能找到信、效度都很高的現成量表,就使用現成的量表,惟須考量題數與適切性;而在評估學生學習成效的方法上,盡量以客觀的、多元的方式來評量;在撰寫計畫時,可以附上所使用的試題、量表、或訪談大綱,增加計畫內容的豐富度。
張仁家教授說明BOPPPS架構
張仁家教授說明BOPPPS架構
與會老師們專注聆聽
與會老師們專注聆聽
與會老師提問
與會老師提問
張仁家教授回應
張仁家教授回應
教務長頒發感謝狀給張仁家教授
教務長頒發感謝狀給張仁家教授

計畫別:課程教學開創新局--學教範式創新萌變

發佈單位:教發組

上一則:撰寫研究計畫應留意的學術倫理與研究倫理議題
下一則:校園與社區服務學習課程地方創生專題活動:菁桐捨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