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花絮

114:教學創新精進--課程活絡韌性培育
同學和老師先練習合奏

中文系智慧人文實務創新深耕講座「曲學曲會」(成心如主講)

「曲學」的課程中,除了讀曲(小令與套數、雜劇)的內容之外,還需要理解曲牌的宮調與曲牌,什麼是宮調與曲牌的關係,與曲唱有直接關聯;為了讓同學們更直接地理解宮調特色及其實際運用,課程中有識譜(工尺譜)以及拍曲(學習唱曲),在平時的課堂上,由老師帶著唱;期末考後的第十八週,請來笛師——心如老師為大家擫笛。請笛師到課堂,有兩大重點,第一:示範曲笛的笛色(宮調)與轉調,並簡介平均孔「不定調」笛和不平均孔「定調」笛,在配合演唱時的差別。第二:讓同學們感受曲家清唱的樣貌。第三:若同學對文場音樂有興趣,可以帶自己的樂器來,請老師指導,與老師一同演奏。  【更多

高上雯老師演講

看懂博物館的策展敘事

本次講座邀請本校歷史學系高上雯老師,以「看懂博物館的策展敘事」為題進行專題演講,為「文化資產創生與數位策展」課程的重要活動之一。高老師長期專注於博物館學、文化資產保存與歷史教學的交叉研究,具備豐富的策展實務與理論背景。講座內容聚焦於博物館策展作為一種文化敘事實踐的角色,說明在當代文化場域中,博物館早已不只是保存與展示歷史文物的靜態空間,而是轉化為具有敘事力、解釋力與公共意涵的知識平台。  【更多

第一組-瓜地馬拉-成果影片

113學年度觀光西語自主學習成果發表

本週為自主學習期末成果發表,此活動目的為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加深對中南美洲國家的認識、練習口語表達能力,並配合十二到十四週的課堂,學習如何將 AI 工具應用到期末成果影片中。學生以組為單位, 作一支約五到六分鐘介紹中南美洲國家的影片,總共有七組介紹,主題從第一到第七組分別為瓜地馬拉、阿根廷、巴西、墨西哥、智利、玻利維亞與祕魯,影片內容包括國家基本資訊、觀光景點、文化與美食介紹,以及旅遊資訊等,每組同時會搭配海報作為主視覺。  【更多

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暨師資培育中心詹明峰老師分享設計思考如何應用在課堂上

設計思考與複雜問題解決&PBL 課程設計(實作工作坊)

研習活動於114年6月9日(一)完滿完成,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暨師資培育中心詹明峰副教授,與教師們共同探討設計思考與複雜問題解決。透過結合設計思考與問題導向學習的理論與實務分享,探討如何運用設計思考的五步驟架構,設計出具備問題解決導向與跨領域整合能力的教學活動,強調「過程導向」而非「結果導向」。  【更多

商管學院院長楊立人、統計系特聘教授林志娟、國企系助理教授蔡依瑩、授課教師管科系助理教授曾紫嵐、四位業師與修課學生進行合照。

2025 淡江大學虛擬校園 × AI 數位學生創作成果發表會

本課程整體教學成果以「2025 淡江虛擬校園 × AI 數位學生創作成果發表會」為核心展現,總計七十位學生分為十組完成專題製作並公開發表。學生透過跨週整合與業師指導,完成以下四項具體成果:  【更多

演講主題

為什麼對方總是聽不懂 ─ 職場溝通心法

職場敘事新智能一課,李建興老師請到了資傳系大學姐,現任《遠見雜誌》城市內容數位營運主編的王筱慈作為主講者,進行了一場主題為「為什麼對方總是聽不懂-職場溝通心法」的精彩演講。  【更多

美籍資工系學生運用3D列印,整合海洋與茶葉元素為茶席布置美學展現

【2025 茶文化節】 一杯茶,千種文化 (2025 Tea Festival)

「茶文化節」 (Tea Festival) 旨在推廣台灣特色茶,並促進台灣學生與國際學生的文化交流。本活動將由《茶與觀光》課程的學生主導,透過茶藝展示、互動體驗及產業探討,讓參與者深入了解台灣茶文化與茶觀光的魅力。同時,本活動亦融入台灣學生跨文化適應與溝通協作、國際學生對台灣產業的了解與友善留台意向、以及大學社會責任(USR)與在地連結等關鍵議題,使活動更具社會價值與學習意義。  【更多

期末專案發表

人工智慧醫療方法與應用期末成果展

為了支持並激勵學生學習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本課程內容將帶領學生熟悉醫療數據分析技術、掌握大數據處理與呈現的相關技能,並深入探討 AI 醫療的核心議題。課程設計結合實務案例與專題製作,讓學生系統性地學習人工智慧在醫療診斷上的實踐與應用。在申請者的指導下完成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抽樣檔案之專題研究與報告撰寫。期末成果展示於淡江大學商管學院 B120 舉行,為學生提供展示其學習成果的平臺。成果發表期間為 114 年 6月 9 日至 114 年 6 月 11 日。  【更多

各組進行連線思考分享職涯規劃的挑戰(1)

打造我的個人品牌,傳達我的個人價值

本課程於第16週,利用既有課室環境,舉行「打造我的個人品牌,傳達我的個人價值」一分鐘自我亮點簡介成果發表會,由每位同學展示的投影片、口頭報告以及同儕評選的意見可發現,本課程引導學生把承載個人價值的學習物件應用於增進未來工作適應的任何真實情境場域,持續發揮課程創新特色與學生自我優勢的影響力。  【更多

戴老師說明展場布置

景中景:校園新象

藉由藝術知識為基礎,使學生對藝術文化及生活美學有更深刻的體驗,建立的藝術鑑賞能力、培養深入的美學素養,達到讓藝術知能與生活結合的目標;即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每個人都是獨特的生活藝術家。  【更多

授課老師解說整體展覽主題

行銷管理與企劃

本課程將以「布魯姆分類學,Bloom’s Taxonomy概念」之六分類為基礎,首先透過同儕互動與討論,加上授課教師講與業師案例介紹,讓學生能激盪出行銷主題,同時也能評估學生「互動力」與「提問力」,接著,應用整合設計思考模型與角色扮演法,讓學生實際創作出產品原型,最後配合期末發表法培養學生「表達力」,加入業師講座與企業參訪對於行銷實務更清晰了解,以解決行銷實務問題為本課程目標,EMI行銷管理課程中往往需要學生展現其作品或發表其行銷專案,在「表達力」培養上,必須與「互動力」與「提問力」相互輔助,必須與目標客群有良好溝通與互動,在互動過程中需仔細觀察目標客群回應,此時,也可透過提問方式,了解目標客群想法,立即調整發表方式與發表內容。  【更多

課程進行

大語言模型簡介

本次講座主題為「大語言模型簡介」,由鴻海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所徐銘鍵研究員主講,針對文學院及財金相關系所學生,深入介紹當前AI技術,特別是生成式AI與大語言模型(LLM)的發展趨勢與應用情境。內容涵蓋AI於資通訊產業的影響、生成式AI的基本概念、應用場域(如智慧製造、金融科技、內容生成等),並特別強調AI在金融產業的實際應用,如風險管理、詐騙偵測、信貸評估與KYC(認識你的客戶)流程自動化等。  【更多

演講宣傳海報

中文系智慧人文實務創新深耕講座「一個人的馬戲團」(林纓主講)

《萬聖節馬戲團》系列小說是林纓長篇小說代表作,全套作品已出版至第四輯,作品曾獲國家文藝基金會獎助創作與出版,更以台灣最年輕女性小說家身分獲邀參與國際作家會議,同時餐與2023年資深作家楊澤所主導《寶島漫波》電影演出。  【更多

開場介紹(一)

2025淡江藝文講座- AI時代的藝術煉金術-劇場與社會實踐-狂想劇場介紹

廖俊凱老師與製作人曾瑞蘭在現場分享作品及創作經驗,利用互相與同學探討紀錄劇場特點。開始用手機程式開始,整個講座同學隨時可以用手機提問,這個形式也是劇場中的與觀眾互動的模式。  【更多

李老師演講題目

氣候變遷與淨零排放系列演講—浮生若夢下的滬尾生態與畫家筆下的淡水

曾經是漁火點點、河口生機蓬勃的滬尾,如今淡水夕照依舊雖美,卻掩不住生態的改變。本場演講將結合生態視角與視覺文化的詮釋,透過畫家筆下的淡水,看見風景如何成為記憶的載體,這是一場從生態環境與人文藝術的對話,也是一次凝視我們所處土地的邀請。李老師以其以其長期關懷淡水在地生態的專業出發,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理解自然人文的交織。演講結合藝術家郭雪湖、陳澄波、廖繼春等人的經典作品,讓同學了解過去畫家眼中的淡水樣貌。從河口的潮汐變化,舟楫往來的熱鬧,到山城光影與地景色彩的轉換,畫家用畫筆紀錄了淡水多元的風情。李老師也請同學思考數十年來隨著都市化與氣候變遷,淡水環境的變遷如何影響我們與土地的連結。透過演講,學生不僅獲得生態知識與美術涵養,更啟發對自身生活環境的觀察與省思。  【更多

蔡老師分享LaPBT教學法對學習成效、自主效能感與自主學習態度的影響

《績優計畫分享》教學對談: 從理論到實踐的應用與成效

本次研習活動於114年5月20日(二)圓滿完成,土木工程學系 蔡明修老師,與教師們分享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一同探討自創的LaPBT(Learning after Problem-Based Trial )教學法對學生在課堂實踐中的應用與成效。  【更多

國立臺灣圖書館無障礙閱讀資源整合查詢系統

資圖系 專題演講 聽障者/視障者無障礙閱讀服務

此次「兒童圖書館課程專題演講」活動,邀請到國立臺灣圖書館視障資料中心館員闕詩穎擔任主講。國立臺灣圖書館視障資料中心,設置於民國64年,主要業務為製作出版及供應身心障礙圖書資源,並提供流通借閱、參考諮詢及舉辦多元終身學習課程等服務。100年12月,該館經教育部指定為全國視障專責圖書館,肩負落實及推動視障電子化圖書資源整合與應用的重要使命。103年11月28日復經擴大指定為落實及推動「身心障礙者數位化圖書資源利用辦法」之專責圖書館。  【更多

講者自我介紹

氣候變遷與淨零排放系列演講—運動賽事的環境永續作業

本場活動特別邀請動能策略行銷楊義雄總經理,分享他在推動萬金石馬拉松永續實踐中的寶貴經驗,從實際案例談運動賽事如何兼顧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演講將針對以下主題進行深入探討:首先釐清碳排放、減塑與永續三者之間的異同,並分析在運動賽事中,碳排與減塑何者更為關鍵。此外,也將介紹何謂永續活動,並以萬金石馬拉松作為全世界第一個通過ISO 14068認證的賽事,以及成為世界田徑總會(WA)認可之永續典範的經驗,分享其在推動減碳、資源循環與在地參與方面的具體作為。最後,楊總經理將提供簡易的永續活動自我檢核表,協助參與者日後將環境永續理念落實於活動規劃與執行。  【更多

開場

自主學習課程演講-Experience the Contemplation of Western Medieval Icon Arts

本學期歐洲文化藝術行旅:「藝術與觀看」單元,邀請專家帶領現場體驗。演講目標在回到歐洲中世紀背景下,了解時人如何通過圖像觀看,來認識和探索作品的象徵和指涉。內容包括 (一)何為聖像畫的默觀? (二)步驟說明 (三) 暖身及體驗 (四)回饋分享及討論。演講人首先簡要說明圖像默觀的名義,並先透過觀看一般圖像藝術的練習,幫助同學熟悉如何觀看、及分享外感官對圖像藝術作品的感知,並逐一進入內感官的觀看。在小組討論、分享及為圖片命名的過程中,遂能逐漸明白圖像的觀看意涵。當進入主題觀看(以 A. Rublev 之Trinity為例),以及進入默觀體驗時,則已能領會作者所展現的主題詮釋,乃至畫中故事人物間的關係想像之中,是少有能了解和體驗西洋中世紀圖像藝術如何運作的難得經驗!能提供認識藝術富涵多層次意義之面向,值得進一步探究。  【更多

講者與學生的直接對話

資圖系 閱讀與理解:作者與讀者視角的重合與再塑 專題演講

李玟萱(Shine Lee),文字工作者,擅長書寫社會邊緣與女性經驗。近年作品《茶室女人心:萬華紅燈區的故事》透過口述訪談,記錄萬華地區女性的生命歷程,包括性工作者、移工與NGO工作者,展現人在時代與產業中的掙扎與韌性。代表作《無家者:從未想過我有這一天》榮獲2018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非小說類首獎,深刻描繪無家者的真實處境,備受肯定。  【更多

演講宣傳海報

中文系智慧人文實務創新深耕講座「貼近一個最好的時光——圖文創作的第三人稱敘事」(愛羅主講)

本學期「編輯與出版」以文學創作與編輯出版實務為主軸,鼓勵同學以現代詩、散文、極短篇小說、圖文創作為主要創作類型,配合課程綱要特別邀請文壇素有「手機攝影美女詩人」美譽的詩人愛羅,以「圖文創作的第三人稱敘事」為主題,闡述在「貼近一個最好的時光」寫作者應如何以第三人稱的客觀視野,融合文學與影像美學,創作出更具特色的圖文作品。作者如何在親近與疏離間,創作者如何出入於圖像與文字,創造第五文類的獨有魅力。尤其是AI年代中,生成式AI如何介入傳統格式的圖文創作,賦予圖文創作不同的創作新方向。... 【更多

資傳系演講--探索虛擬世界:從VR展覽到沉浸式社群的未來

本次講座邀請長期耕耘虛擬實境展演領域的策展人李暉煌先生,針對「虛擬實境與沉浸式社群」主題進行演說與現場互動。李暉煌先生活躍於VRChat中文社群、Virtual Comic Verse線上VR動漫展、Educators in VR等平台,具有豐富的虛擬展場設計與活動策劃經驗,長期推動虛擬空間在藝術、教育與公共社群應用之可能性。  【更多

課程進行

AI對金融業帶來的優勢及不可取代的層面

在本次講座中,講者說明了生成式AI(如 ChatGPT)對金融保險產業帶來的影響。他指出,隨著AI技術進步,消費者獲取金融資訊的方式發生改變。例如,當人們對保險商品有疑問時,過去多依賴保險業務員的說明,但現在可直接透過生成式AI獲得即時回覆與建議;在投資理財方面,也可利用AI進行基金分析,快速取得個人化建議與市場資訊,進一步降低對人工服務的依賴。  【更多

優秀學生作品,探討高齡繭居議題

假裝我們是設計系

本課程為本系第二屆畢業專題課程,因獲自主學習課程補助而有機會至台灣設計研究院「新一代設計展」展出。展覽主題「假裝我們是設計系」對應本系第二屆畢展以及展現勇於挑戰與探索的態度,展期5/9(五)-5/12共一週。效益說明如下:  【更多

共融劇場分享(一)

2025淡江藝文講座- AI時代的藝術煉金術:一起去劇場的路上—共融劇場分享

在本堂課程中,黃子翎老師多次帶領大家分組討論「共融劇場」相關議題,內容包括:什麼是共融?什麼是共融劇場?共融劇場與障礙劇場的差異?福利與權利之間的區別?老師讓同學們在初步思考之後,再進一步認識並探討共融劇場的概念。  【更多

介紹講員

2025淡江藝文講座- AI時代的藝術煉金術-法英哥德建築藝術

西歐建築主要風格:早期基督教、仿羅馬、哥德12-14C、文藝復興、 巴洛克 哥德的核心是一個結構技術,使能蓋得高而且能開大窗面,哥德建築是一種骨架式的系統,在幾個特殊的點將屋頂荷重傳至地面。為了形而上而實際上的理由而追求光的摸索下,刺激哥德的技術上的發明。 哥德建築有三個結構元素:1. 尖拱2. 肋拱頂3. 飛扶壁。 早期歌德:哥德風格源於法國北部巴黎周圍法蘭西島區域。第一次發生在巴黎郊外的聖德尼的僧院教堂。 聖德尼是法國的皇家僧院,它是德尼第一個巴黎主教的墓葬地。德尼在第三世紀... 【更多

講解角色及功能說明

影像故事力

本活動以普洛普敘事結構理論為核心,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好萊塢電影中的故事架構與角色功能。透過學習普洛普所提出的31項敘事功能與7種角色類型,學生得以理解故事中各角色所扮演的功能性角色(如英雄、反派、施予者、幫助者等),並能具體辨識劇情事件如何依循一定的敘事邏輯展開。課程設計結合理論講解、電影觀賞與片段分析,引導學生實際操作敘事功能的對應練習,進一步掌握文本的結構性與重複性敘事模式。活動中透過小組合作與簡報呈現,學生不僅能與同儕交流觀點、深化理解,也在過程中培養出清晰有邏輯的表達能力與批判性思考能力。整體而言,學生在活動中展現出積極參與與高度投入,能將理論應用於實際文本分析,提升了對影視敘事節奏、衝突設計與角色安排的敏感度。本活動有效結合理論與實務操作,為學生日後進行影視分析、文本詮釋與創意寫作等相關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亦拓展其敘事理解力與跨領域應用視野。 活動照片 (至少4張照片,另請提供照片原檔,以利上傳深耕計畫網站。)  【更多

演講開場

募款高高手的鍛鍊心法

在公益或社會創新的行動中,「資源」從來不只是錢的問題,而是關乎價值的認同與影響力的展現。本場專題講座邀請在資源發展領域深耕多年的實務專家,帶來一場深入且實用的分享,幫助同學換個視角深入認識「社會影響力」與「價值溝通」在募款過程中的核心角色。  【更多

授課老師曾堃賢

資圖系 專題演講 圖書館不只是書 我們用展覽說故事:以淡江大學圖書館策展實例談閱讀推廣

此次「圖書館不只是書 我們用展覽說故事:以淡江大學圖書館策展實例談閱讀推廣」專題講座,邀請到淡江大學覺生紀念圖書館典藏閱覽組石秋霞組長擔任主講。講者擁有十餘年在大學圖館與校史館實際執行策展業務與經驗,尤其講者特別擅長於尋找圖書館館外資源尋求協助與支援,讓所策展活動在最經濟、最低成本下成功完成策畫工作。  【更多

老師介紹講師背景(一)

2025淡江藝文講座- AI時代的藝術煉金術-藝術之路_金枝演社的美學實踐

王榮裕老師首先介紹自己成立金枝演社成立的背景和經過,他師承劉若瑀3年,1993年創辦金枝演社,94年隨林懷民「雲門舞集」演出至2014年,共演出219場。金枝演社供奉戲神田都元帥,是台灣唯一現代劇團供奉傳統戲神,兒子王品果同為戲劇演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