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花絮

114:教學創新精進--課程活絡韌性培育
介紹講員

2025淡江藝文講座- AI時代的藝術煉金術-法英哥德建築藝術

西歐建築主要風格:早期基督教、仿羅馬、哥德12-14C、文藝復興、 巴洛克 哥德的核心是一個結構技術,使能蓋得高而且能開大窗面,哥德建築是一種骨架式的系統,在幾個特殊的點將屋頂荷重傳至地面。為了形而上而實際上的理由而追求光的摸索下,刺激哥德的技術上的發明。 哥德建築有三個結構元素:1. 尖拱2. 肋拱頂3. 飛扶壁。 早期歌德:哥德風格源於法國北部巴黎周圍法蘭西島區域。第一次發生在巴黎郊外的聖德尼的僧院教堂。 聖德尼是法國的皇家僧院,它是德尼第一個巴黎主教的墓葬地。德尼在第三世紀... 【更多

講解角色及功能說明

影像故事力

本活動以普洛普敘事結構理論為核心,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好萊塢電影中的故事架構與角色功能。透過學習普洛普所提出的31項敘事功能與7種角色類型,學生得以理解故事中各角色所扮演的功能性角色(如英雄、反派、施予者、幫助者等),並能具體辨識劇情事件如何依循一定的敘事邏輯展開。課程設計結合理論講解、電影觀賞與片段分析,引導學生實際操作敘事功能的對應練習,進一步掌握文本的結構性與重複性敘事模式。活動中透過小組合作與簡報呈現,學生不僅能與同儕交流觀點、深化理解,也在過程中培養出清晰有邏輯的表達能力與批判性思考能力。整體而言,學生在活動中展現出積極參與與高度投入,能將理論應用於實際文本分析,提升了對影視敘事節奏、衝突設計與角色安排的敏感度。本活動有效結合理論與實務操作,為學生日後進行影視分析、文本詮釋與創意寫作等相關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亦拓展其敘事理解力與跨領域應用視野。 活動照片 (至少4張照片,另請提供照片原檔,以利上傳深耕計畫網站。)  【更多

演講開場

募款高高手的鍛鍊心法

在公益或社會創新的行動中,「資源」從來不只是錢的問題,而是關乎價值的認同與影響力的展現。本場專題講座邀請在資源發展領域深耕多年的實務專家,帶來一場深入且實用的分享,幫助同學換個視角深入認識「社會影響力」與「價值溝通」在募款過程中的核心角色。  【更多

授課老師曾堃賢

資圖系 專題演講 圖書館不只是書 我們用展覽說故事:以淡江大學圖書館策展實例談閱讀推廣

此次「圖書館不只是書 我們用展覽說故事:以淡江大學圖書館策展實例談閱讀推廣」專題講座,邀請到淡江大學覺生紀念圖書館典藏閱覽組石秋霞組長擔任主講。講者擁有十餘年在大學圖館與校史館實際執行策展業務與經驗,尤其講者特別擅長於尋找圖書館館外資源尋求協助與支援,讓所策展活動在最經濟、最低成本下成功完成策畫工作。  【更多

袁金塔教授主講

氣候變遷與淨零排放系列演講—環境變遷與我的藝術創作

氣候變遷不僅影響我們的生活環境,也激發藝術家以創作回應時代的挑戰。袁金塔教授將在演講中分享他透過創作,觀照環境變遷,將關懷自然的行動化為藝術創作中,並呈現藝術與永續思維交會的多元面貌。對一位藝術家而言,氣候變遷的全球議題,也可以成為日常生活中創作的靈感。袁老師的創作結合時代的脈動,長期關注境境與生態議題,他帶領大家從「觀察生活」出發,分享他如何透過身邊的素材,例如將廢紙與植物等做作紙漿與手工紙,並進行創作。袁老師的作品不只是藝術,也是一種呼籲與行動,讓觀賞者產生共嗚。在演講中,我們了解袁老師如何在他熱愛的藝術創作中回應氣候變遷的挑戰,也看到造紙的過程,以及藝術家對生活的熱愛與樂趣。  【更多

演講者照片

民主宮燈講堂 ─ 立法實務分享

邀請立法委員蒞臨,旨在藉由第一線政策制定者的分享,讓學生深入了解政策運作中的實務面向。立法委員作為國會議員,不僅負責審查法案、監督行政機關,更肩負民意代表的責任,能夠提供學生對政府決策過程、政策形成以及監督有更透徹的認知。本活動希望促進學術與實務的結合,讓學生在理論學習之外,能夠透過與立法委員的交流,理解當前政策議題,並提升對公共治理的興趣。此外,講座也希望提高學生對公共事務的關注,培養理性思辨與積極參與公共政策討論的能力,進而促使青少年更關心社會,未來能夠投入公共服務或相關領域,共同推動社會進步。  【更多

戴老師開場

2025淡江藝文講座- AI時代的藝術煉金術-「幾何(學)文藝復興的建築造型與空間經驗」

認識幾何學(Geometry):圓形(球形)正方形(正立方體)三角形(正三角體) 建築/空間:義⼤利羅⾺萬神殿(Pantheon) 具完美古典幾何比例,是保存最完好的古羅馬建築之一,結構精簡,主體呈圓形,頂部覆蓋着一個 大穹頂,穹頂頂部有圓形大洞,用於採光。這個洞是唯一的採光點,光線從頂部射下,並會隨着太陽 位置的移動而改變光線的角度,空間給人一種神聖莊嚴的感覺。 歌德教堂的特⾊:尖肋拱頂、飛扶壁、尖拱、玫瑰窗。 歌德式教堂興盛於歐洲中世紀高峰與末期的建築風格,由羅馬式建築發... 【更多

學生聽講

AI發展於產業之影響與應用

這場由洪若彬副研究員主講的講座「AI應用於農業領域的介紹」,內容聚焦於人工智慧與無人機技術如何結合應用於現代農業。講座首先從洪副研究員的專業背景出發,說明其在空間資訊、航空攝影測量、遙測影像處理等方面的豐富經驗,進而鋪陳農業工程領域的科技應用趨勢。講座內容涵蓋無人機的基本構造與飛行控制技術、空拍圖像的取得與處理流程、以及正射影像與三維模型的建置方法。進一步介紹AI如何透過深度學習技術,自動辨識水稻、茶園、竹林等作物分布,並結合地理資訊系統建立精準農業監測模組。此外,也展示以AI模組進行作物分類與面積統計的應用實例,像是嘉義地區水稻的長期影像觀測,以及農地坵塊圖與航照影像的判釋整合。本次講座不僅提供技術理論的介紹,更分享了實務操作流程與農業應用案例,讓聽講的學生對AI在農業領域的潛力有更深刻的理解。  【更多

邀請國際觀光管理學系-莊琇惠助理教授分享「頂石課程教學之旅:實踐經驗與反思」研習活動

頂石課程教學之旅:實踐經驗與反思(觀光系莊琇惠老師)

本次研習活動於114年04月24日舉行,邀請觀光系莊琇惠老師,分享自身於課程中推動「觀光專題」作為頂石課程的教學經驗與實務反思,課程結合自主學習、跨域整合與產業實務應用,引導學生從選定主題、執行計畫、參與競賽到成果發表,進行一趟兼具挑戰與成長的學習旅程。  【更多

葉主任的自我介紹

校共通課程演講-濕地夢公園-關渡自然公園

我們邀請了關渡自然公園的葉老師,為淡江大學通識課程《生態社區建構》的學生介紹關渡自然公園的歷史演變與生態保育工作。葉老師提到,這片珍貴的濕地能夠保存至今,仰賴歷任台北市政府與市議員的重視與努力,才得以抵擋開發壓力,保留下這片自然空間。他也分享了在都市環境中永續經營濕地的困難與挑戰,特別是如何在不能動用機器除草的前提下,設計適合親子參與的活動,如導覽、賞鳥及「邊玩邊除草」等有趣形式,讓民眾在遊玩中認識自然、保護自然。最後,葉老師也提醒即將前往公園參與服務學習的同學們,應注意園區的相關規範與安全事項,確保每一次的參與都能成為有意義且負責任的經驗。  【更多

淡江大學企管系 汪美伶教授 分享在撰寫計畫中如何測量素養能力

《績優計畫分享》教學對談:素養導向之主題式課程的學習成效(企管系汪美伶教授VS教心所張貴傑副教授)

本次研習活動於114年4月17日(四)圓滿完成。企管系 汪美伶教授、教心所 張貴傑副教授,與教師們分享其112年度績優教學實踐計畫,一同探討如何從課堂問題出發,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及評量方式,提升學生學習成效並達到「學以致用」的理想。  【更多

講者老公分享素材音樂是從哪取得的

社群影音平台創作歷程分享

講者一開始根據老師或同學的問題,回答了關於創作者經營頻道會遇到的事,也針對這些面向講了好幾個部分,第一面向講得是講者去旅遊都在想要怎麼拍片,旅遊已經不是放鬆休息而是工作,所以如果要休息的話會選擇待在家裡比較多,還有創作者的工作跟一般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很不一樣,有時為了趕上架影片,時常熬夜剪片。第二面向是針對同學提問的業配價碼,講者有說在業界的業配價碼通常是訂閱數的十分之一左右,但還是會根據頻道影片的流量去做些微調整,還有同學提問說本身有在拍影片,那影片的主題跟素材大概要怎麼定或者每支片都要寫腳本嗎... 【更多

講解VR的原理

超越螢幕的觀看-談AR/VR的應用可能

本次演講主題為「超越螢幕的觀看-談AR/VR的應用可能」,由林俊賢老師主講,首先講解擴增實境(AR)與虛擬實境(VR)的定義,並透過實際案例深入探討擴增實境(AR)與虛擬實境(VR)在各領域的創新應用。演講內容涵蓋教育、藝術、觀光與工業等面向,藉由豐富的國內外案例,說明AR/VR如何改變學習與工作場域的互動模式,並提升使用者體驗與操作效率。林老師示範不同情境下AR/VR技術的應用效益,使參與者能夠實地感受其魅力與潛力。本場演講不僅有助於參與者了解科技如何結合博物館實務,更提供教師與相關從業人員實... 【更多

邀請體育事務處體育教學與活動組-郭馥滋助理教授分享「從『學姐』變成『阿姨』的教學歷程與挑戰」研習活動

教學特優教師:從「學姐」變成「阿姨」的教學歷程與挑戰(學動組郭馥滋老師)

本次研習活動於114年04月09日舉行,邀請體動組郭馥滋老師,分享自身於體育及通識課程中的教學心路歷程,逐步由術科體育課走向學科通識課,再到推動USR青銀共學計畫,以誠懇且趣味的方式,深入談論如何因應時代變遷、學生特質的轉變與自身角色思維的轉換過程。  【更多

黃教授分享校史館規劃過程與空間設計的討論

溫柔的編織工:淡江大學校史暨張建邦創辦人紀念館的策展歷程、建築、環境

黃教授分享2017年開始參與圖書館的調整工作,在增補大紀事與第五波的照片,並建置一個討論區和一個大型螢幕,可以播放校簡介資訊,也回應了圖書館多功能空間的企劃。當時守謙會議中心興建完成,學校定調第五波「超越」。在這個過程中,思考了如何呈現淡江大學的故事,2019年籌備2020年校慶70週年活動,校友捐款建立校史館,並於2020年11月校慶開幕,這是一次難得的策展經驗,經歷10個月的規劃、蒐集資料、討論與執行,呈現出淡江大學的策展敘事。從張建邦創辦人的想法出發,淡江大學75年來進行了以淡江為基地的高... 【更多

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 副秘書長 黃俊達

上鮮佇遮─麥仔酒文化與活化願景

台北啤酒工廠(建國啤酒廠)是位於臺北市的百年古蹟,自1919年成立以來,見證了臺灣啤酒產業的發展,至今仍維持傳統生產方式,堪稱「活古蹟」。  【更多

張教授介紹講題

跨學科的量化研究方法

本次演講邀請到廈門大學政治學系張鈞智副教授分享他對跨學科量化研究方法的觀點,張教授本身是歷史學系出身,後轉向政治學的量化研究。張老師在演講中指出,量化研究是研究者根據相關理論和概念設計出一套問卷和編碼表,依照問卷和編碼表將現有的定性或個案證據轉換成可用的量化資料,再用統計方法分析資料並得出結論。並且不管是量化或者質化,問卷或者文獻,只要是涉及到人,絕不會像數學那樣得到同一個答案,但是學術的價值性依舊是重要的。  【更多

邀請國際企業學系-孫嘉祈教授分享 「讓我們一起享受 EMI 課程」研習活動

EMI教學工作坊:讓我們一起享受EMI課程(國企系孫嘉祈教授)

本次研習活動於114年03月25日舉行,邀請國企系孫嘉祈老師,分享如何透過課程互動技巧及設計思考的教學模式,進行EMI教學的課程設計,並以學生的日常生活與興趣,作為教學內容設計的參考,使課程更具吸引力與實用性。  【更多

邀請國際觀光管理學系-紀珊如副教授進行「觀光資源管理」課程觀課交流

全英語課程「觀光資源管理」觀課交流(觀光系紀珊如副教授)

本次觀課活動於114年03月25日舉行,由觀光系紀珊如老師主講大學部二年級「觀光資源管理」之課程,過程採用全英語與專業知能服務學習進行引導式教學,以降低講述法的時間,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理解、思考、報告等能力。  【更多

邀請西班牙語文學系-張芸綺副教授進行「西班牙語會話(二)」課程觀課交流

教學特優教師「西班牙語會話(二)」課程觀課交流(西語系張芸綺副教授)

本次觀課活動於114年03月24日舉行,由西語系張芸綺老師主講「西班牙語會話(二)」之課程,課程著重於培養學生的「聽」與「說」的能力,透過不同的聽力訓練及口語練習,強化學生的專注力與語言能力。  【更多

邀請師資培育中心-李世忠教授分享「iPad與教學活動」研習活動

數位工具教學工作坊:ipad與教學活動(師培中心李世忠教授)

本次研習活動於114年03月21日舉行,邀請師培中心李世忠老師,分享如何有效利用iPad作為教學工具,提升教學互動性與學習效率,並展示多種使用iPad進行教學的應用案例,為與會老師提供許多教學軟體上的選擇。  【更多

邀請體育事務處體育教學與活動組陳文和副教授分享「AI時代的備課百寶箱」研習活動

AI時代的備課百寶箱(學動組陳文和副教授)

本次研習活動於114年03月17日舉行,邀請學動組陳文和老師,分享AI工具於教學備課中的應用經驗,並針對不同學科與教學情境提供實際應用案例,逐步引導與會教師熟悉與操作軟體,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備課效率與課堂互動。  【更多

講者進行演講

新清史的研究趨勢

「明清史」課程因應課程內容提及「新清史」議題,因此邀請清史研究專家,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盧正恒先生,為學生介紹現階段新清史研究的趨勢。講者先從歷史學發展的起源開始,使學生能對於史學研究的不同取徑有著一定程度的了解。接著從何炳棣對於「清朝何以成功立國三百年」問題提出的「漢化論」,以及羅友枝從「滿洲論」的角度提出「漢化論」以外的解讀,進而到了何炳棣為文回擊「滿洲論」。新清史的出現正是源自清帝國性質的理解與論爭,而歐立德、米華健、柯嬌燕、濮德培等人從不同角度的研究成果,也說明... 【更多

從資訊素養開始進行今天的講座

資圖系 館藏分析平台:Panorama — 透過分析得出的獨到見解 專題演講 (下午場)

此次「館藏分析平台:Panorama — 透過分析得出的獨到見解」活動中,邀請到 EBSCO 公司台港澳業務周頡總監擔任主講,講者擁有逾18年學術出版與圖資產業經驗,特別擅長協助圖書館運用資料分析與 SaaS 工具提升決策品質。本次活動分為三個階段,包含專題演講、實際操作示範與學生提問與回饋,不僅兼具理論與實務,也啟發學生對館藏分析應用的嶄新視野。  【更多

淡江大學 建築學系 鄭晃二教授 分享如何透過大數據模型建置個人助教

訓練AI模型擔任小助教--機器人幫忙掃地人類才有時間喝茶

本次研習活動於114年3月12日(三)舉行,邀請建築學系鄭晃二教授帶領教師們,瞭解如何透過CHAT GPT語言模型來建設個人化的課堂助教。藉由體驗學生端的使用背景與狀況,說明教師端如何建置個人化模型做為課堂助教以協助評分、提供建議。  【更多

從資訊素養開始進行今天的講座

資圖系 館藏分析平台:Panorama — 透過分析得出的獨到見解 專題演講 (上午場)

此次「館藏分析平台:Panorama — 透過分析得出的獨到見解」活動中,邀請到 EBSCO 公司台港澳業務周頡總監擔任主講,講者擁有逾18年學術出版與圖資產業經驗,特別擅長協助圖書館運用資料分析與 SaaS 工具提升決策品質。本次活動分為三個階段,包含專題演講、實際操作示範與學生提問與回饋,不僅兼具理論與實務,也啟發學生對館藏分析應用的嶄新視野。  【更多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所章忠信老師分享如何適當將AI當工具使用

當學術倫理遇見生成式AI(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所章忠信老師)

本次研習活動於114年3月11日(二)舉行,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所章忠信老師,與教師們共同探討人工智慧(AI)技術對學術倫理與智慧財產權的衝擊。透過法學視角分析AI如何影響著作權制度,並討論學術界在面對人工智慧生成內容(AIGC)時應遵循的倫理規範與因應策略。  【更多

建築學系鄭晃二教授分享如何將「密室逃脫」帶入課堂中

使用AI發展沉浸式教學--上課進行密室逃脫,課前尋找闖關鑰匙

本次研習活動於114年3月5日(三)舉行,邀請本校建築學系鄭晃二教授,與教師們分享運用「密室逃脫」的遊戲機制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參與度的歷程,並在現場模擬實際課堂情境,透過即時答題體驗密室逃脫教學模式的設計與運作方式,進一步理解此類教學方法如何應用於自身課程當中。  【更多

邀請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繆震宇教授分享「我的教學旅程」研習活動

教學特優教師:我的教學旅程(風保系繆震宇教授)

本次研習活動於114年03月04日舉行,邀請風保系繆震宇老師分享自身的教學生涯歷程,展示其在教學實踐中的創新設計與心得反思,列舉教學過程中所運用的教學方法與活動設計,為自身的教學旅程建立里程碑。  【更多

特邀學術副校長許輝煌副校長蒞臨主持「AI 驅動專業創新教學的作為」研習活動

教學對話:AI驅動專業創新教學的作為(教設系潘慧玲教授vs建築系鄭晃二教授)

本次研習活動於114年2月27日舉行,特邀學術副校長許輝煌副校長蒞臨主持,同時共邀教設系潘慧玲老師與建築系鄭晃二老師以對談的方式,共同探討AI在建築教育中的應用、影響與未來展望。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