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花絮

同學參與活動。

114年 6 月三全導師進駐輔導——英文系

6月17日英文系於淡江學園15樓舉辦之輔導活動已圓滿落幕。此次活動特別針對大二同學設計,旨在協助學生深入瞭解海外交換學習的申請流程與相關規劃,並進一步強化其跨文化溝通能力與學術準備技巧。活動內容包含學分抵免申請說明、課程對應建議,以及交換經驗分享,幫助學生釐清個人需求與未來學涯方向。此外,現場備有炸雞與飲料,供師生輕鬆餐敘,促進彼此交流。在輕鬆活潑的氣氛中,與會師生熱烈討論並分享寶貴經驗,活動反應熱烈,深獲好評。  【更多

同學和老師先練習合奏

中文系智慧人文實務創新深耕講座「曲學曲會」(成心如主講)

「曲學」的課程中,除了讀曲(小令與套數、雜劇)的內容之外,還需要理解曲牌的宮調與曲牌,什麼是宮調與曲牌的關係,與曲唱有直接關聯;為了讓同學們更直接地理解宮調特色及其實際運用,課程中有識譜(工尺譜)以及拍曲(學習唱曲),在平時的課堂上,由老師帶著唱;期末考後的第十八週,請來笛師——心如老師為大家擫笛。請笛師到課堂,有兩大重點,第一:示範曲笛的笛色(宮調)與轉調,並簡介平均孔「不定調」笛和不平均孔「定調」笛,在配合演唱時的差別。第二:讓同學們感受曲家清唱的樣貌。第三:若同學對文場音樂有興趣,可以帶自己的樂器來,請老師指導,與老師一同演奏。  【更多

高上雯老師演講

看懂博物館的策展敘事

本次講座邀請本校歷史學系高上雯老師,以「看懂博物館的策展敘事」為題進行專題演講,為「文化資產創生與數位策展」課程的重要活動之一。高老師長期專注於博物館學、文化資產保存與歷史教學的交叉研究,具備豐富的策展實務與理論背景。講座內容聚焦於博物館策展作為一種文化敘事實踐的角色,說明在當代文化場域中,博物館早已不只是保存與展示歷史文物的靜態空間,而是轉化為具有敘事力、解釋力與公共意涵的知識平台。  【更多

第一組-瓜地馬拉-成果影片

113學年度觀光西語自主學習成果發表

本週為自主學習期末成果發表,此活動目的為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加深對中南美洲國家的認識、練習口語表達能力,並配合十二到十四週的課堂,學習如何將 AI 工具應用到期末成果影片中。學生以組為單位, 作一支約五到六分鐘介紹中南美洲國家的影片,總共有七組介紹,主題從第一到第七組分別為瓜地馬拉、阿根廷、巴西、墨西哥、智利、玻利維亞與祕魯,影片內容包括國家基本資訊、觀光景點、文化與美食介紹,以及旅遊資訊等,每組同時會搭配海報作為主視覺。  【更多

同學開心參與輔導活動

114年 6 月三全導師進駐輔導——觀光系

為感謝學生一學期的努力,並紓解期末壓力,本課程於6月12日中午12:30至13:30在淡江學園舉辦「期末學習分享暨慰勞餐敘」活動,共計三十餘位同學參與。活動中教師自費提供7個披薩與36塊炸雞,邀請學生在輕鬆的氣氛中交流學習心得。學生反應熱烈,紛紛表示活動溫馨且備感鼓勵,能在期末考前感受到師長的關心與支持。透過本次活動,不僅增進了師生情誼,也提升了學生對語言學習的正向情感與課堂凝聚力,為本學期課程畫下溫暖的句點。... 【更多

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暨師資培育中心詹明峰老師分享設計思考如何應用在課堂上

設計思考與複雜問題解決&PBL 課程設計(實作工作坊)

研習活動於114年6月9日(一)完滿完成,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暨師資培育中心詹明峰副教授,與教師們共同探討設計思考與複雜問題解決。透過結合設計思考與問題導向學習的理論與實務分享,探討如何運用設計思考的五步驟架構,設計出具備問題解決導向與跨領域整合能力的教學活動,強調「過程導向」而非「結果導向」。  【更多

商管學院院長楊立人、統計系特聘教授林志娟、國企系助理教授蔡依瑩、授課教師管科系助理教授曾紫嵐、四位業師與修課學生進行合照。

2025 淡江大學虛擬校園 × AI 數位學生創作成果發表會

本課程整體教學成果以「2025 淡江虛擬校園 × AI 數位學生創作成果發表會」為核心展現,總計七十位學生分為十組完成專題製作並公開發表。學生透過跨週整合與業師指導,完成以下四項具體成果:  【更多

演講主題

為什麼對方總是聽不懂 ─ 職場溝通心法

職場敘事新智能一課,李建興老師請到了資傳系大學姐,現任《遠見雜誌》城市內容數位營運主編的王筱慈作為主講者,進行了一場主題為「為什麼對方總是聽不懂-職場溝通心法」的精彩演講。  【更多

美籍資工系學生運用3D列印,整合海洋與茶葉元素為茶席布置美學展現

【2025 茶文化節】 一杯茶,千種文化 (2025 Tea Festival)

「茶文化節」 (Tea Festival) 旨在推廣台灣特色茶,並促進台灣學生與國際學生的文化交流。本活動將由《茶與觀光》課程的學生主導,透過茶藝展示、互動體驗及產業探討,讓參與者深入了解台灣茶文化與茶觀光的魅力。同時,本活動亦融入台灣學生跨文化適應與溝通協作、國際學生對台灣產業的了解與友善留台意向、以及大學社會責任(USR)與在地連結等關鍵議題,使活動更具社會價值與學習意義。  【更多

期末專案發表

人工智慧醫療方法與應用期末成果展

為了支持並激勵學生學習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本課程內容將帶領學生熟悉醫療數據分析技術、掌握大數據處理與呈現的相關技能,並深入探討 AI 醫療的核心議題。課程設計結合實務案例與專題製作,讓學生系統性地學習人工智慧在醫療診斷上的實踐與應用。在申請者的指導下完成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抽樣檔案之專題研究與報告撰寫。期末成果展示於淡江大學商管學院 B120 舉行,為學生提供展示其學習成果的平臺。成果發表期間為 114 年 6月 9 日至 114 年 6 月 11 日。  【更多

各組進行連線思考分享職涯規劃的挑戰(1)

打造我的個人品牌,傳達我的個人價值

本課程於第16週,利用既有課室環境,舉行「打造我的個人品牌,傳達我的個人價值」一分鐘自我亮點簡介成果發表會,由每位同學展示的投影片、口頭報告以及同儕評選的意見可發現,本課程引導學生把承載個人價值的學習物件應用於增進未來工作適應的任何真實情境場域,持續發揮課程創新特色與學生自我優勢的影響力。  【更多

新舊任系學會幹部合照

跟著電影去旅行《The Bucket List》暨大三出國歡送會 Farewell & Film night

為了歡送即將出國交換或留學的大三同學們,策劃了《The Bucket List》電影觀賞及出國歡送會,讓同學們在離開前能夠留下難忘的回憶,也讓大家有機會表達對系上好朋友們的祝福以及讓下一任系學會幹部熟悉辦活動過程。活動以電影《The Bucket List》作為開場,該片講述兩位主角在面對人生終點前,一同實現人生清單的故事,藉此引發大家對未來、夢想與人生價值的思考,也象徵著大三同學即將展開新旅程的精神。電影欣賞後,進行了多項團康遊戲與互動活動,包含一些互動遊戲、抽獎遊戲與近況分享環節,讓整體氛圍既溫馨又歡樂。本次活動吸引了約50位同學參與,反應熱烈。問卷回饋中,超過九成的參與者表示活動內容豐富、安排流暢,並特別喜愛電影帶來的情感共鳴與遊戲中的歡笑時光。有多位即將出國的同學表示,這場歡送會讓他們有機會在出國前跟一些雖然當了兩年同學卻還不熟悉彼此的人變熟,很值得回憶的活動。這次活動不僅讓大家共同度過了一個充滿感動與歡笑的夜晚,也更加凝聚了彼此的情感,為出國的同學們送上最真摯的祝福與溫暖。  【更多

周思亮尋豆師

永續咖啡香 Sustainable Coffee

本次的主講人周思亮學長,自畢業三年以來,已遠赴非洲衣索匹亞數次,是名符其實的咖啡尋豆師,他不僅帶領同學深入咖啡的故鄉衣索匹亞,觀看他運用無人機、數位相機所拍攝與剪輯的影片,將他的技巧與心得分享給同學,更讓同學知道如何製作與呈現一種文化形成的過程 culture in progress。同時更透過他們公司與同事們在非洲尋豆的過程中,以一種咖啡職人的視角,與當地的咖啡小農合作,對當地咖啡直人與植人(種咖啡豆者)所進行的人文關懷,不僅免於被商人層層剝削,更輔助他們的小孩上學,甚至遠赴台灣參加國際咖啡展,推銷他們的心血咖啡豆。具體體現當代咖啡文化對人文與環境永續所具有的深切關懷,帶領同學深入衣索匹亞進行一場身心靈的咖啡之旅。  【更多

歡樂談心時光

114年5月三全導師進駐輔導——政經系

A small informal gathering was held for first-year students, hosted by Professor Anna in the dorms. The event aimed to create a casual space for students to reflect on academic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Although eight students had signed up, only two attended. Professor Anna was joined by her teaching assistant Sylvia and freshman student Danny, who helped organize and purchase dinner for the group.  【更多

系主任說明活動目的

英文系-與系主任有約

本次「與系主任有約」活動旨在與學生進行深度交流,強化師生關係,並進一步宣導系學會幹部選舉的重要性。主任首先說明了系學會在系上事務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強調系學會不僅是舉辦活動的單位,更是連結學生與系上之間的重要橋樑。他鼓勵同學們踴躍參與幹部選舉,發揮領導才能與團隊精神,為系上和學弟妹們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  【更多

戴老師說明展場布置

景中景:校園新象

藉由藝術知識為基礎,使學生對藝術文化及生活美學有更深刻的體驗,建立的藝術鑑賞能力、培養深入的美學素養,達到讓藝術知能與生活結合的目標;即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每個人都是獨特的生活藝術家。  【更多

授課老師解說整體展覽主題

行銷管理與企劃

本課程將以「布魯姆分類學,Bloom’s Taxonomy概念」之六分類為基礎,首先透過同儕互動與討論,加上授課教師講與業師案例介紹,讓學生能激盪出行銷主題,同時也能評估學生「互動力」與「提問力」,接著,應用整合設計思考模型與角色扮演法,讓學生實際創作出產品原型,最後配合期末發表法培養學生「表達力」,加入業師講座與企業參訪對於行銷實務更清晰了解,以解決行銷實務問題為本課程目標,EMI行銷管理課程中往往需要學生展現其作品或發表其行銷專案,在「表達力」培養上,必須與「互動力」與「提問力」相互輔助,必須與目標客群有良好溝通與互動,在互動過程中需仔細觀察目標客群回應,此時,也可透過提問方式,了解目標客群想法,立即調整發表方式與發表內容。  【更多

吃喝喝,閒話家常

114年 5 月三全導師進駐輔導——英文系

本次導師輔導由《高敏感是種天賦》這本書中做為起始,透過書中開頭提供之“自我檢測表”,讓同學知道自己是不是高敏感人 (總分 140 的測驗只要超過 60 分就是屬於高敏感人),如果同學真的屬於高敏感人,這本書所提出的多項建議,不僅幫助高敏感同學了解自己、接納自己,並學會如何利用高敏感的特質來豐富自己的生活,同時更幫助高敏感同學在面對外界刺激時,在學校與台灣在地以及國際同學相處時,能夠有效地調整心態,發揮高敏感人自身的優勢。  【更多

輔導境外生

114年 5 月三全導師進駐輔導——資工系

為了幫助學生順利適應宿舍生活以及關心新進學生課業、生活,三全教育中心透過導師進駐輔導的活動,提供一系列的協助和支持。本次活動為本學年第二學期本系第四次舉辦。  【更多

課程進行

大語言模型簡介

本次講座主題為「大語言模型簡介」,由鴻海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所徐銘鍵研究員主講,針對文學院及財金相關系所學生,深入介紹當前AI技術,特別是生成式AI與大語言模型(LLM)的發展趨勢與應用情境。內容涵蓋AI於資通訊產業的影響、生成式AI的基本概念、應用場域(如智慧製造、金融科技、內容生成等),並特別強調AI在金融產業的實際應用,如風險管理、詐騙偵測、信貸評估與KYC(認識你的客戶)流程自動化等。  【更多

包正豪院長帶領學生進行部落旅行。

113-2「社會議題探索暨實踐課程」專題7「原住民族社會困境議題初探」部落旅行活動

本次部落參訪活動為「社會議題探索暨實踐」課程專題7原住民族社會困境議題初探(Indigenous Social Issues)任務之一,主題為「都會區原住民生活體驗」,由包正豪院長帶領,選擇台北市「原樂好事」週末市集的主因在於台灣原住民移居都會區落戶生活者已經超過50%。換言之,超過50%的原住民實際上已經搬離原生部落,而形成「都市原住民」的新概念。為了解都會原住民經濟生活與原住民文化的關聯性,故選擇原樂好事市集為參訪地點。整體活動內容,先由帶隊教師說明文化歷史背景,然後參與同學進入市集不同攤位,觀察銷售產品和原住民部落文化的連結性;同時也請同學和攤主進行談話,了解都會原住民如何在非原住民文化系絡內重新建構新部落文化。  【更多

演講宣傳海報

中文系智慧人文實務創新深耕講座「一個人的馬戲團」(林纓主講)

《萬聖節馬戲團》系列小說是林纓長篇小說代表作,全套作品已出版至第四輯,作品曾獲國家文藝基金會獎助創作與出版,更以台灣最年輕女性小說家身分獲邀參與國際作家會議,同時餐與2023年資深作家楊澤所主導《寶島漫波》電影演出。  【更多

開場介紹(一)

2025淡江藝文講座- AI時代的藝術煉金術-劇場與社會實踐-狂想劇場介紹

廖俊凱老師與製作人曾瑞蘭在現場分享作品及創作經驗,利用互相與同學探討紀錄劇場特點。開始用手機程式開始,整個講座同學隨時可以用手機提問,這個形式也是劇場中的與觀眾互動的模式。  【更多

李老師演講題目

氣候變遷與淨零排放系列演講—浮生若夢下的滬尾生態與畫家筆下的淡水

曾經是漁火點點、河口生機蓬勃的滬尾,如今淡水夕照依舊雖美,卻掩不住生態的改變。本場演講將結合生態視角與視覺文化的詮釋,透過畫家筆下的淡水,看見風景如何成為記憶的載體,這是一場從生態環境與人文藝術的對話,也是一次凝視我們所處土地的邀請。李老師以其以其長期關懷淡水在地生態的專業出發,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理解自然人文的交織。演講結合藝術家郭雪湖、陳澄波、廖繼春等人的經典作品,讓同學了解過去畫家眼中的淡水樣貌。從河口的潮汐變化,舟楫往來的熱鬧,到山城光影與地景色彩的轉換,畫家用畫筆紀錄了淡水多元的風情。李老師也請同學思考數十年來隨著都市化與氣候變遷,淡水環境的變遷如何影響我們與土地的連結。透過演講,學生不僅獲得生態知識與美術涵養,更啟發對自身生活環境的觀察與省思。  【更多

蔡老師分享LaPBT教學法對學習成效、自主效能感與自主學習態度的影響

《績優計畫分享》教學對談: 從理論到實踐的應用與成效

本次研習活動於114年5月20日(二)圓滿完成,土木工程學系 蔡明修老師,與教師們分享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一同探討自創的LaPBT(Learning after Problem-Based Trial )教學法對學生在課堂實踐中的應用與成效。  【更多

國立臺灣圖書館無障礙閱讀資源整合查詢系統

資圖系 專題演講 聽障者/視障者無障礙閱讀服務

此次「兒童圖書館課程專題演講」活動,邀請到國立臺灣圖書館視障資料中心館員闕詩穎擔任主講。國立臺灣圖書館視障資料中心,設置於民國64年,主要業務為製作出版及供應身心障礙圖書資源,並提供流通借閱、參考諮詢及舉辦多元終身學習課程等服務。100年12月,該館經教育部指定為全國視障專責圖書館,肩負落實及推動視障電子化圖書資源整合與應用的重要使命。103年11月28日復經擴大指定為落實及推動「身心障礙者數位化圖書資源利用辦法」之專責圖書館。  【更多

師生交流

114年5月三全導師進駐輔導——政經系

本次進入學園輔導的對象主要是大一同學,共5位同學參加,另有2位大三同學亦參與,從學長的角度分享學習經驗,在一同享用晚餐的同時,和同學非常輕鬆的聊天。  【更多

講者自我介紹

氣候變遷與淨零排放系列演講—運動賽事的環境永續作業

本場活動特別邀請動能策略行銷楊義雄總經理,分享他在推動萬金石馬拉松永續實踐中的寶貴經驗,從實際案例談運動賽事如何兼顧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演講將針對以下主題進行深入探討:首先釐清碳排放、減塑與永續三者之間的異同,並分析在運動賽事中,碳排與減塑何者更為關鍵。此外,也將介紹何謂永續活動,並以萬金石馬拉松作為全世界第一個通過ISO 14068認證的賽事,以及成為世界田徑總會(WA)認可之永續典範的經驗,分享其在推動減碳、資源循環與在地參與方面的具體作為。最後,楊總經理將提供簡易的永續活動自我檢核表,協助參與者日後將環境永續理念落實於活動規劃與執行。  【更多

開場

自主學習課程演講-Experience the Contemplation of Western Medieval Icon Arts

本學期歐洲文化藝術行旅:「藝術與觀看」單元,邀請專家帶領現場體驗。演講目標在回到歐洲中世紀背景下,了解時人如何通過圖像觀看,來認識和探索作品的象徵和指涉。內容包括 (一)何為聖像畫的默觀? (二)步驟說明 (三) 暖身及體驗 (四)回饋分享及討論。演講人首先簡要說明圖像默觀的名義,並先透過觀看一般圖像藝術的練習,幫助同學熟悉如何觀看、及分享外感官對圖像藝術作品的感知,並逐一進入內感官的觀看。在小組討論、分享及為圖片命名的過程中,遂能逐漸明白圖像的觀看意涵。當進入主題觀看(以 A. Rublev 之Trinity為例),以及進入默觀體驗時,則已能領會作者所展現的主題詮釋,乃至畫中故事人物間的關係想像之中,是少有能了解和體驗西洋中世紀圖像藝術如何運作的難得經驗!能提供認識藝術富涵多層次意義之面向,值得進一步探究。  【更多

「走訪印尼街」於台北車站東三門外集合

113-2「社會議題探索暨實踐課程」專題8跨文化走讀活動「走訪印尼街」

本次社會議題探索暨實踐課程專題8跨文化走讀活動由政經系何景榮老師帶領,丁安妮女士導覽主講,走訪台北車站附近的印尼街,帶同學們體驗印尼移工與新住民生活狀況。學生們在台北車站東三門集合出發,導覽員帶大家進入印尼街,與同學解說市場上攤販所販賣食材、印尼商家所販賣的商品,嘗試當地食物等,讓同學更了解印尼文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