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花絮

全班專注聆聽老師講解手冊內容,畫面可見簡報畫面逐頁投影,清晰條列CBAM的報告章節與格式規範。

【微學分】「ESG+AI實戰訓練」-歐盟淨零排放與永續供應鏈:基礎課程-CBAM 實務手冊

這堂課聚焦於歐盟CBAM制度實務操作手冊的說明與重要名詞定義,使我們對碳邊境調整機制的實際應用與實作要求有更深入了解。老師不僅逐條解釋CBAM報告撰寫規範,也強調在實務操作中必須注意的盤查邏輯與一致性原則。此外,透過簡報中逐頁的範例分析,我們更加熟悉了報告書中「活動資料、排放係數、運算邏輯」等關鍵欄位之填寫準則,為未來進入產業實務操作打下良好基礎。  【更多

學員聚精會神聆聽老師講解碳足跡計算邏輯,並同步操作講義與實作範本。

【微學分】「ESG+AI實戰訓練」-歐盟淨零排放與永續供應鏈:基礎課程-CBAM 實務操作(五):碳足跡計算

這堂課深入講解碳足跡的實際計算流程,並透過實例幫助我們理解各階段碳排數據如何被量化與追蹤。老師逐步引導學員如何運用資料平台來查找排放因子,並搭配真實案例(如處理2000公斤廢棄物的排放計算)進行實務演練。課堂不僅讓我們熟悉盤查報告的結構,也強調資料準確性對碳足跡盤查的重要性。透過這次訓練,我們更加明白如何將理論應用於實際產線操作中,也看見台灣碳盤查制度在CBAM架構下的實務落地挑戰與轉型機會。  【更多

歡樂談心時光

114年5月三全導師進駐輔導——政經系

A small informal gathering was held for first-year students, hosted by Professor Anna in the dorms. The event aimed to create a casual space for students to reflect on academic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Although eight students had signed up, only two attended. Professor Anna was joined by her teaching assistant Sylvia and freshman student Danny, who helped organize and purchase dinner for the group.  【更多

系主任說明活動目的

英文系-與系主任有約

本次「與系主任有約」活動旨在與學生進行深度交流,強化師生關係,並進一步宣導系學會幹部選舉的重要性。主任首先說明了系學會在系上事務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強調系學會不僅是舉辦活動的單位,更是連結學生與系上之間的重要橋樑。他鼓勵同學們踴躍參與幹部選舉,發揮領導才能與團隊精神,為系上和學弟妹們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  【更多

戴老師說明展場布置

景中景:校園新象

藉由藝術知識為基礎,使學生對藝術文化及生活美學有更深刻的體驗,建立的藝術鑑賞能力、培養深入的美學素養,達到讓藝術知能與生活結合的目標;即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每個人都是獨特的生活藝術家。  【更多

授課老師解說整體展覽主題

行銷管理與企劃

本課程將以「布魯姆分類學,Bloom’s Taxonomy概念」之六分類為基礎,首先透過同儕互動與討論,加上授課教師講與業師案例介紹,讓學生能激盪出行銷主題,同時也能評估學生「互動力」與「提問力」,接著,應用整合設計思考模型與角色扮演法,讓學生實際創作出產品原型,最後配合期末發表法培養學生「表達力」,加入業師講座與企業參訪對於行銷實務更清晰了解,以解決行銷實務問題為本課程目標,EMI行銷管理課程中往往需要學生展現其作品或發表其行銷專案,在「表達力」培養上,必須與「互動力」與「提問力」相互輔助,必須與目標客群有良好溝通與互動,在互動過程中需仔細觀察目標客群回應,此時,也可透過提問方式,了解目標客群想法,立即調整發表方式與發表內容。  【更多

吃喝喝,閒話家常

114年 5 月三全導師進駐輔導——英文系

本次導師輔導由《高敏感是種天賦》這本書中做為起始,透過書中開頭提供之“自我檢測表”,讓同學知道自己是不是高敏感人 (總分 140 的測驗只要超過 60 分就是屬於高敏感人),如果同學真的屬於高敏感人,這本書所提出的多項建議,不僅幫助高敏感同學了解自己、接納自己,並學會如何利用高敏感的特質來豐富自己的生活,同時更幫助高敏感同學在面對外界刺激時,在學校與台灣在地以及國際同學相處時,能夠有效地調整心態,發揮高敏感人自身的優勢。  【更多

輔導境外生

114年 5 月三全導師進駐輔導——資工系

為了幫助學生順利適應宿舍生活以及關心新進學生課業、生活,三全教育中心透過導師進駐輔導的活動,提供一系列的協助和支持。本次活動為本學年第二學期本系第四次舉辦。  【更多

課程進行

大語言模型簡介

本次講座主題為「大語言模型簡介」,由鴻海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所徐銘鍵研究員主講,針對文學院及財金相關系所學生,深入介紹當前AI技術,特別是生成式AI與大語言模型(LLM)的發展趨勢與應用情境。內容涵蓋AI於資通訊產業的影響、生成式AI的基本概念、應用場域(如智慧製造、金融科技、內容生成等),並特別強調AI在金融產業的實際應用,如風險管理、詐騙偵測、信貸評估與KYC(認識你的客戶)流程自動化等。  【更多

輔仁大學企業管理學系連育民老師分享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經驗

自主學習經驗分享(輔仁大學企業管理學系連育民)

本次研習活動於114年5月26日(一)舉行,邀請輔仁大學企業管理學系連育民老師,與教師們分享其推動學生參與自主學習與創新實作競賽的經驗與策略。相較於淡江大學以課程綁定形式實施自主學習學分,輔大則採用更具彈性與實務導向的方式,透過高教深耕計畫與學生自提專案申請,鼓勵學生由下而上發起學習與創新行動,強調「學生主體性」與「實踐導向」的整合。  【更多

蔡志群主任授予林廷翰講者感謝狀

應用數學與數據科學學系 數學與人生講座

應用數學與數據科學學系於113學年度第二學期「數學與人生」講座課程中於5月26日邀請系友林廷翰學長——現任富邦人壽跨領域行銷專員,返校以「數學與金融:不一樣的選擇,不一樣的結果」為題,與在校同學進行經驗分享。  【更多

林彥伶主任致詞

校務研究中心成果工作坊

為促進校務研究成果推廣應用,協助行政與學術單位優化決策品質,校務研究中心5月26日上午10時10分,在驚聲國際會議廳舉辦114年度「校務研究中心成果工作坊」,邀請11位學生研究團隊進行議題成果發表。統計學系副教授楊文、教科系副教授鍾志鴻及教心所助理教授陳玉樺一同出席討論校務議題,以深化資訊交流與研究反思,現場逾百位學生參與。  【更多

包正豪院長帶領學生進行部落旅行。

113-2「社會議題探索暨實踐課程」專題7「原住民族社會困境議題初探」部落旅行活動

本次部落參訪活動為「社會議題探索暨實踐」課程專題7原住民族社會困境議題初探(Indigenous Social Issues)任務之一,主題為「都會區原住民生活體驗」,由包正豪院長帶領,選擇台北市「原樂好事」週末市集的主因在於台灣原住民移居都會區落戶生活者已經超過50%。換言之,超過50%的原住民實際上已經搬離原生部落,而形成「都市原住民」的新概念。為了解都會原住民經濟生活與原住民文化的關聯性,故選擇原樂好事市集為參訪地點。整體活動內容,先由帶隊教師說明文化歷史背景,然後參與同學進入市集不同攤位,觀察銷售產品和原住民部落文化的連結性;同時也請同學和攤主進行談話,了解都會原住民如何在非原住民文化系絡內重新建構新部落文化。  【更多

年度合照|挺好Campus:2025公益永續挑戰賽(照片/龔若晴)

挺好Campus-2025公益永續行動跨校聯合成果發表會

撰文|葉宇芯(淡江管科系三年級)、周宸緯(淡江經濟系二年級) 修校|涂敏芬(淡江企管系教授) 補充|張幼霖(NPOchannel公益平台創辦人) 本文摘錄於淡水好生活網站,全文請至官網閱讀: 上午|字裡行間的暖流:記一場「挺好Campus」的師者對話:https://reurl.cc/NYmz8m 下午|行動,是最動人的說書──挺好Campus背後的學習革命與滬青學的社會實踐:https://reurl.cc/QYk8l0 找到意義、實踐改變:從故事與社會參與,看見青年行... 【更多

航太系一C同學於菁桐進行淨山服務

校園與社區服務學習-地方創生探索:菁桐捨石山淨山服務

本次航太系50位師生來到菁桐,除了認識在地之外,也將在社區進行服務與學習。菁桐社區是「黑金」的故鄉,社區內有石底大斜坑,這座曾經是是臺灣產煤量最多的礦坑之一,同時附近的捨石山、選洗煤場(現今為碳場咖啡)也都是重要的歷史建築。服務學習課程安排於捨石山與忘憂古道分別進行導覽與淨山(林杉柏、胡玉花講師帶領),沿途向學生介紹過往的礦工生活路線、歷史文化、在地植物與菁桐現況。過程中,學生們邊為社區進行社會服務,邊聆聽導覽人員認識在地。雖然天氣下著小雨,但在淨山的過程中也撿到了幾個天燈,學生也撿拾天燈殘骸、維護環境。  【更多

野柳地質公園團拍

113學年度第2學期淡江學園多元住宿書院在地住居融合主題活動-野柳地質探索、金山在地文化體驗

本學期淡江國際學園多元住宿書院「在地住居融合」-野柳地質探索、金山在地文化體驗主題活動,活動訂於5月24日舉辦,活動報名非常踴躍,開放兩週報名已額滿,但礙於車輛載運42位人數限制,我們也無法滿足所有想要參加的同學,活動當天雖然天公不作美下著大雨,但未澆熄同學參與的熱情,上午8點多淡江國際學園一樓大廳已聚集許多同學,依序要求同學簽到點名,逐一確定人數到齊後統一搭乘北海岸遊覽車展開今天北海岸地質教室及金山老街尋覓之旅。  【更多

老師講解該科重點內容

協助師資生準備 114 年教師資格考試研習系列

本次教學輔導活動以中等教育學程修習生為對象,多為已完成教育基礎課程並進入教育專業階段之師資生。活動採主題導向講解方式進行,並搭配歷屆試題解析與實務經驗分享,以增進學生對「輔導原理與實務」考科內容的掌握。  【更多

講師介紹案例:A公司處理2000公斤廢棄物於苗栗焚化廠進行焚燒,並計算碳排放。

【微學分】「ESG+AI實戰訓練」-歐盟淨零排放與永續供應鏈:基礎課程-CBAM 實務操作(四):製程

本課程聚焦於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中的「製程階段」碳排放盤查,帶領學生實作從生產流程中蒐集數據、查詢碳排因子、計算碳排量。講師透過實際案例(如垃圾焚化處理)示範如何操作產碳足跡平台,讓我們更貼近實務情境。  【更多

講師講解「中國重點行業溫室氣體盤查技術導則」,點出產業實務面臨的挑戰與對應規範。

【微學分】「ESG+AI實戰訓練」-歐盟淨零排放與永續供應鏈:基礎課程-CBAM 實務操作(三):邊界系統界定

本堂課深入探討了進行碳盤查時「邊界系統界定」的重要性,老師強調三大盤查原則:相關性、完整性與一致性。這不僅關係到碳排數據的準確性,也決定後續能否有效納入 CBAM 核算。透過實際範例(如部門劃分、組織界定),更清楚了解哪些排放源應納入,並學會使用組織架構圖與製程流程圖輔助說明。對於未來進行產品碳足跡或溫室氣體盤查工作,這些邏輯思維與操作規範非常關鍵。  【更多

演講宣傳海報

中文系智慧人文實務創新深耕講座「一個人的馬戲團」(林纓主講)

《萬聖節馬戲團》系列小說是林纓長篇小說代表作,全套作品已出版至第四輯,作品曾獲國家文藝基金會獎助創作與出版,更以台灣最年輕女性小說家身分獲邀參與國際作家會議,同時餐與2023年資深作家楊澤所主導《寶島漫波》電影演出。  【更多

開場介紹(一)

2025淡江藝文講座- AI時代的藝術煉金術-劇場與社會實踐-狂想劇場介紹

廖俊凱老師與製作人曾瑞蘭在現場分享作品及創作經驗,利用互相與同學探討紀錄劇場特點。開始用手機程式開始,整個講座同學隨時可以用手機提問,這個形式也是劇場中的與觀眾互動的模式。  【更多

李老師演講題目

氣候變遷與淨零排放系列演講—浮生若夢下的滬尾生態與畫家筆下的淡水

曾經是漁火點點、河口生機蓬勃的滬尾,如今淡水夕照依舊雖美,卻掩不住生態的改變。本場演講將結合生態視角與視覺文化的詮釋,透過畫家筆下的淡水,看見風景如何成為記憶的載體,這是一場從生態環境與人文藝術的對話,也是一次凝視我們所處土地的邀請。李老師以其以其長期關懷淡水在地生態的專業出發,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理解自然人文的交織。演講結合藝術家郭雪湖、陳澄波、廖繼春等人的經典作品,讓同學了解過去畫家眼中的淡水樣貌。從河口的潮汐變化,舟楫往來的熱鬧,到山城光影與地景色彩的轉換,畫家用畫筆紀錄了淡水多元的風情。李老師也請同學思考數十年來隨著都市化與氣候變遷,淡水環境的變遷如何影響我們與土地的連結。透過演講,學生不僅獲得生態知識與美術涵養,更啟發對自身生活環境的觀察與省思。  【更多

上課過程

全球服務實習訓練III

本次培訓課程邀請到的講師是記者郭琇真,與同學們分享新聞判讀與內容製作的實務經驗。活動開始時,大家先一起共進晚餐,建立輕鬆的交流氛圍。餐後,郭記者發放了一份問卷,內容針對新聞標題的判讀,請同學選出哪些標題具有誤導性或刻意操控讀者情緒的傾向。透過這個環節,引導同學思考新聞內容在呈現上的細節與手法,也讓大家從實際案例中辨識假新聞的可能特徵。  【更多

蔡老師分享LaPBT教學法對學習成效、自主效能感與自主學習態度的影響

《績優計畫分享》教學對談: 從理論到實踐的應用與成效

本次研習活動於114年5月20日(二)圓滿完成,土木工程學系 蔡明修老師,與教師們分享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一同探討自創的LaPBT(Learning after Problem-Based Trial )教學法對學生在課堂實踐中的應用與成效。  【更多

國立臺灣圖書館無障礙閱讀資源整合查詢系統

資圖系 專題演講 聽障者/視障者無障礙閱讀服務

此次「兒童圖書館課程專題演講」活動,邀請到國立臺灣圖書館視障資料中心館員闕詩穎擔任主講。國立臺灣圖書館視障資料中心,設置於民國64年,主要業務為製作出版及供應身心障礙圖書資源,並提供流通借閱、參考諮詢及舉辦多元終身學習課程等服務。100年12月,該館經教育部指定為全國視障專責圖書館,肩負落實及推動視障電子化圖書資源整合與應用的重要使命。103年11月28日復經擴大指定為落實及推動「身心障礙者數位化圖書資源利用辦法」之專責圖書館。  【更多

師生交流

114年5月三全導師進駐輔導——政經系

本次進入學園輔導的對象主要是大一同學,共5位同學參加,另有2位大三同學亦參與,從學長的角度分享學習經驗,在一同享用晚餐的同時,和同學非常輕鬆的聊天。  【更多

講者自我介紹

氣候變遷與淨零排放系列演講—運動賽事的環境永續作業

本場活動特別邀請動能策略行銷楊義雄總經理,分享他在推動萬金石馬拉松永續實踐中的寶貴經驗,從實際案例談運動賽事如何兼顧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演講將針對以下主題進行深入探討:首先釐清碳排放、減塑與永續三者之間的異同,並分析在運動賽事中,碳排與減塑何者更為關鍵。此外,也將介紹何謂永續活動,並以萬金石馬拉松作為全世界第一個通過ISO 14068認證的賽事,以及成為世界田徑總會(WA)認可之永續典範的經驗,分享其在推動減碳、資源循環與在地參與方面的具體作為。最後,楊總經理將提供簡易的永續活動自我檢核表,協助參與者日後將環境永續理念落實於活動規劃與執行。  【更多

開場

自主學習課程演講-Experience the Contemplation of Western Medieval Icon Arts

本學期歐洲文化藝術行旅:「藝術與觀看」單元,邀請專家帶領現場體驗。演講目標在回到歐洲中世紀背景下,了解時人如何通過圖像觀看,來認識和探索作品的象徵和指涉。內容包括 (一)何為聖像畫的默觀? (二)步驟說明 (三) 暖身及體驗 (四)回饋分享及討論。演講人首先簡要說明圖像默觀的名義,並先透過觀看一般圖像藝術的練習,幫助同學熟悉如何觀看、及分享外感官對圖像藝術作品的感知,並逐一進入內感官的觀看。在小組討論、分享及為圖片命名的過程中,遂能逐漸明白圖像的觀看意涵。當進入主題觀看(以 A. Rublev 之Trinity為例),以及進入默觀體驗時,則已能領會作者所展現的主題詮釋,乃至畫中故事人物間的關係想像之中,是少有能了解和體驗西洋中世紀圖像藝術如何運作的難得經驗!能提供認識藝術富涵多層次意義之面向,值得進一步探究。  【更多

「走訪印尼街」於台北車站東三門外集合

113-2「社會議題探索暨實踐課程」專題8跨文化走讀活動「走訪印尼街」

本次社會議題探索暨實踐課程專題8跨文化走讀活動由政經系何景榮老師帶領,丁安妮女士導覽主講,走訪台北車站附近的印尼街,帶同學們體驗印尼移工與新住民生活狀況。學生們在台北車站東三門集合出發,導覽員帶大家進入印尼街,與同學解說市場上攤販所販賣食材、印尼商家所販賣的商品,嘗試當地食物等,讓同學更了解印尼文化。  【更多

參與者們在香草園合照

在地職人帶路的香草園體驗|洋甘菊大全之旅

趕上洋甘菊最後的花期,好生活團隊與參與者們一起前往三芝一探香草街屋 的原料產地,認識當季的特色香草外,蔡以倫老闆也帶領參與者們大家分工採收、煮果凍液、手作餅乾、萃取純露,親身體驗從產地到餐桌的完整過程。在五月的大晴天下,感受農夫們在田裡汗流浹背的辛勤日常,也讓手中的每一株香草都更顯珍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