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花絮

講者蕭宗銘助理教授

資圖領域公職考試讀書會(III)-與AI一起做筆記

今天國考讀書會邀請到蕭宗銘教授分享如何在準備國考的過程中使用AI做筆記。 一開始蕭老師先從筆記的重要性開始說明,介紹目前大多人都聽過的康乃爾筆記,與分享大部分人對筆記的看法都為筆記只有用來重新讀過,但其實這種方法並不能將筆記的內容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因此,蕭老師介紹給同學兩種筆記法,一個是Filing cabinet,另一個為Second Brain。接著說明如何使用AI工具達成筆記流程以及自身的使用經驗分享。   蕭老師提到,同學在準備國考時會看很多的資源,除了閱讀以外,也需整理並對應國考的... 【更多

dinner time

專注和心流 用瑜伽與冥想提升學習力 Focus&Flow using yoga and meditation to boost study power

在這次的瑜伽課程中,老師一開始先針對每位學員對瑜伽的認知進行詢問與了解,並帶領我們思考:為什麼要做瑜伽?練習瑜伽能帶來哪些幫助?這個過程讓我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有些人雖然長期進行高強度運動,但在瑜伽的表現上,竟然比不上平時完全不運動的人。這讓我體悟到,運動的多寡並不是關鍵,真正的重點在於身體本身是否具備應付不同活動的能力,以及身心之間的協調性。此外,老師也在課堂中分享了許多寶貴的道理。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當我們感到疲憊或一蹶不振時,可以透過正確的瑜伽練習來喚醒身心,重新找回精神與活力。這不僅是身體層面的舒展,更是一種心靈的調整與能量的恢復。在實戰練習環節,老師根據每個人的不同需求,進行一對一的指導與交流。不論是動作的細節調整,還是心理層面的支持與鼓勵,老師都耐心陪伴,幫助我們突破自己的限制。這種個別化的教學方式,讓我感受到瑜伽不僅是一門身體的藝術,更是一段向內探索的旅程。經過這堂課,我學會以更開放的心態面對自己的身體,不再盲目追求運動量,而是更重視身心的平衡與對話。瑜伽教會我傾聽內在的聲音,也讓我明白,真正的進步來自於接納與堅持。  【更多

演講者照片

現代公民論壇 -Museum and Migration: The Politics of Recognition and Inclusion in Taiwan under the New Southbound Policy

On January 9, 2016, Museum docents from Southeast Asia led a guided tour for former President Ma Ying-Jeou of the KMT during his visit to the National Taiwan Museum in the center of Taipei. It was the early dawn of the museum sector in Taiwan that engaged with Southeast Asian migrants and immigrants. Later that same year, in September, the New Southbound Policy emerged under the presidency of Tsai Ing-wen of the DPP, intensifying this engagement.  【更多

實習說明會海報

歐語系德文組學生校外企業實習申請說明會

剛從淡江大學德文系畢業的江欣蓉,近日在校方的企業實習說明會中分享自身跨領域探索的實習歷程。現就讀中正大學行銷與數位分析研究所的她,已累積多達六段橫跨生技、醫療新創、電商、教育留遊學與科技研究院等產業的實習經驗,展現其強大的行銷企劃能量與跨文化能力。  【更多

業師說明攝影機運鏡的技巧

AE攝影機運鏡實務

本次業師課程為「AE攝影機運鏡實務」。課程一開始,業師先帶領同學分析多個以 After Effects 攝影機運鏡製作的案例,說明鏡頭移動、景深與空間感在動畫中的重要性。  【更多

講者(左一)正分享教學經驗

在全英語授課中探索資料科學與環境教育:從教學挑戰到學習成效的反思

本次活動以「在全英語授課中探索資料科學與環境教育」為核心,由張斐章老師透過 EMI 教學示例,說明如何運用水文與環境資料來理解環境議題,同時體會雙語能力在科學溝通中的重要性。課程從全球永續發展的脈絡出發,引導大家認識資料科學在環境監測與管理上的關鍵作用,並進一步讓我們理解,推動 EMI 教學不僅是語言政策的需求,也是未來與國際學者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基礎。  【更多

專題14講座由英文系王蔚婷老師邀請性別不明協會吳伊婷理事長主講

114-1「社會議題探索暨實踐課程」:專題14說明會暨性/別教育講座「飛躍中的跨性別-我的性別我做主」

一、本次社會議題探索暨實踐課程講座為專題14-多元文化中的性別議題初探(二)(LGBTQIA+ Issues Part II)任務,王蔚婷老師先說明專題14內容,介紹如何達成專題的活動任務。接著邀請性別不明協會吳伊婷理事長主講。  【更多

表示目前適應良好的同學

114年11月三全導師進駐輔導——資工系

為了幫助學生順利適應宿舍生活以及關心新進學生課業、生活,三全教育中心透過導師進駐輔導的活動,提供一系列的協助和支持。  【更多

主題演講

自主學習課程演講—柏拉圖多面體的創意探索

「跨文化藝術與宗教: 尋找桃花源---建築的語言」的單元架構及目標,主要設定在與歷史/記憶/神聖相遇(溝通)的途徑介紹, 繼宗教建築及繪畫中的神聖時空之後,此次主題在介紹古希臘哲學家所發現,對空間與自然萬物之間,寓繁於簡的造型實作及體驗。柏拉圖參透和發現了萬物具有的多面體原理,並主要可以五種多面體來展現。演講人在破題中,首先介紹自然生物所存在的多面體結構範例, 接著通過點線面的連結及說明,展現結構與立體造型的各種可能,並進一步在實作中體會其變化。內容包括 (一)柏拉圖多面體介紹(二) 原理應用:12面體燈罩製作示範 (三) 講解及實作 (四) 12面體組合 (五) 成品(燈罩)完成。此一看似簡單的多面體概念介紹及實作,幫助同學了解每個步驟、乃至每一個點、線、面的重要,例如每一面體從二維進展到三維的線條,都需要確實以刀背畫壓過,才能以陰陽方式或摺疊、或雕刻出形狀美麗的切面,也才有鏤空的空間和造型感產生,同時使得兩兩相黏的六角形蜂巢造型最後得以妥適完美接合。整個過程提供了多面向的深刻思考,例如:我如何與他人連結? 連結的方法?以何種心態? 何種角色? 以及可以是或希望是甚麼角色? 我對單一個體和主題/體的構成有何期待及想法? 我認為這個創意探索的講說,對同學不但是柏拉圖多面體知識的獲得,更是一次如何走向更好的自己的探索!  【更多

照片說明:老師細心輔導

114年11月三全導師進駐輔導——企管系

這次的導師進駐輔導安排在期中考後,希望能透過面對面的交流,更深入了解開學至今同學們的學習情況並適時地給予協助。在輔導期間,同學們皆表示目前學習進度良好,能逐漸適應大學課程的節奏,也分享了各科授課老師的教學方式與課堂氣氛。多位同學提到,第一次期中考雖然有些緊張,但透過事前的準備與同儕間的討論,都順利完成並獲得不錯的成績。  【更多

講師陳世偉執行長演講開場

「2025淡江藝文講座-在地力:從地方出發的藝術實踐」系列演講-我在新北城鄉的藝文創生路上

本講座很榮幸邀請到台灣藝術創生文化基金會執行長陳世偉老師,來給予榮譽學程《藝術與人文》課程的學生演講, 陳老師長期深耕東北角及北海岸,以藝術串連在地、促進地方特色再發現與跨界合作,並協助地方夥伴建立創生商轉機制,嘗試在創生過程中導入藝術與文化的地方 DNA,走出人文永續的創生之路。  【更多

演講者豐富資歷,橫跨即興劇、非暴力溝通及助人工作者三種角色

中文系智慧人文實務創新深耕講座「玩出故事力~即興創意大爆發」(陳譽仁主講)

此次的活動是由陳譽仁老師帶領激發靈感並指導學生如何進行故事的發展和進程,老師在有限的時間裡添加許多互動流程,讓學生們兩兩一組面對面進行交流對談,學生們在互動過程中相互激發創意,讓原本侷限一隅的思考變得擁有無限可能。老師和班長進行的示範很好的激發了同學們的想像,可以發現同學們早已躍躍欲試。上台發表的流程更能讓同學了解到除了和搭檔以外的同學們的奇思妙想。最後的故事節奏安排更是整合了先前的活動,讓跳躍的思考變成了真正的故事。... 【更多

演講現場

人工智慧成為當代的「數位巫術」——不召喚神靈,而召喚資料

在生成式AI迅速滲透生活與各行各業的當下,人工智慧不再只是工具,而像是一種「數位巫術」——我們不再召喚神靈,而是召喚龐大的資料與演算法。臺北商業大學江振維老師將以「人工智慧成為當代的『數位巫術』——不召喚神靈,而召喚資料」為題,帶領師生與社區民眾,一起拆解AI背後的技術邏輯與權力關係:誰掌握資料?誰解讀模型?誰承擔風險?本場演講將從USR(大學社會責任)的觀點出發,思考大學如何培養具批判思辨與數位素養的公民,善用AI回應在地需求、縮減數位落差,而非成為被「黑箱科技」牽著走的使用者。透過案例分享與... 【更多

團體照

資工系-與系主任有約 Meet Your Professors

資工系於114年11月19日中午十二時舉行本學期的「與系主任有約」活動,英文名稱為 Meet Your Professors。本活動主要目的在於增進資工系全英班師生之間的互動與認識,藉由更輕鬆的座談方式,讓學生能更直接地與系主任及系上老師交流,同時也希望透過此活動促進國內生與境外生之間的溝通與文化交換,營造友善且國際化的學習環境。  【更多

活動開場

114年度氣候變遷及淨零排放演講—從化學與生活融入到對氣候變遷的認知

化學不僅僅是實驗室中的科學,它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從能源使用、食品保存到塑膠製品,化學在各個方面都無處不在。然而,這些便利也伴隨著氣候變遷的挑戰。本次演講將以「化學與生活」為主題,首先透過±2℃影片喚醒學生對氣候變遷的關注,並探討目前各國倡議的1.5℃門檻。接著,深入了解何謂再生能源及未來能源的發展趨勢,並探討ESG的定義及永續發展的17項SDGs目標。最後,播放齊柏林導演的《看見台灣》影片,以喚醒大家的環境保護意識,並鼓勵在生活中實踐行動,共同邁向環境友善的未來。  【更多

洪澤南老師分享與干老師的合作故事

「2025淡江藝文講座-在地力:從地方出發的藝術實踐」系列演講-聲音中的故事:河洛吟詩與情感的記憶

本次邀請洪澤南老師,他從曾2020淡水福爾摩沙國際詩歌節中吟唱的淡水詩開始,讓大家對於詩詞之美和吟唱的重要性有了一個認識。詩人在寫詩所要表達的情感和意象,單用普通的言語說話的方式,可能無法表達。但是,若用吟唱的方式,尤其是以河洛語,這種仍然保有古代漢語音韻的語言,以吟唱的方式,是最能夠呈現詩詞裡面,所要表達的真實情感和意涵。  【更多

陳靜宜老師介紹講題

通識教育「體驗歷史」微學程專題演講: 探索台馬飲食文化

本次專題演講很榮幸邀請到深耕飲食文化領域多年的知名作家陳靜宜老師,主講「探索台馬飲食文化」。陳老師結合她在台灣與馬來西亞長期的田野調查經驗,透過深入淺出的講解,帶領學生從「吃」這個最貼近生活的視角,理解複雜的文化交流、族群互動與歷史脈絡。陳老師長期關注東南亞華人社會與飲食文化研究,特別是在馬來西亞累積了豐富的第一手田野資料。她透過實地訪談與參與式觀察,深入多元族群社區,為本次演講奠定了紮實的學術基礎。整場活動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場從味蕾出發,探討跨文化理解的知性之旅。  【更多

與同學打球聊天

114年11月三全導師進駐輔導——政經系

活動目的 希望在一個較輕鬆的場合,能與學生多交流,建立起來好的關係,在這樣的關係下,未來比較有可能多聽到學生心中真正的想法 活動內容 在前往撞球館的路上,先幫學生購買晚餐,整個活動採取比較輕鬆的方式,一邊吃飯,一邊打球,在打球時可以一遍聊天,藉此知道學生的概況和對於目前系上課程、老師與活動的想法。 活動成果 目前學生多表示已習慣系上的運作,只是因為英文的關係,有時不甚清楚課程內容。老師以自己親身的經驗和同學分享,聽不懂很正常,但要堅持與改善英文,包括多讀教課書熟悉上課... 【更多

姜杰老師透過問答題目分享經驗

微積分的英文教學經驗分享

本系於 2025 年 11 月 18 日在科學館 S433 會議室舉辦「微積分的英文教學經驗分享」活動,由姜杰老師主講,分享全英語授課微積分課程的經驗與面臨的挑戰。  【更多

介紹主講者

114年度氣候變遷及淨零排放演講—企業永續人才的培育

此次活動特邀請白佩華老師為同學們分享企業永續人才的培育,白老師為本校中文系畢業校友,具有美國的傳播碩士、哈佛大學商學院策略分析專業證書、英國劍橋大學商學院循環經濟及永續策略證書,以及永續ISO多項主任稽核資格等。目前擔任市民永續公司顧問,在業界擁有超過20年的風險管理與永續顧問資歷,並在多所大學開設SDG及ESG相關課程,積極培育新世代永續專業人才,並以實務案例連結產學資源。此外,白老師在大學設立了兩項永續及AI相關的獎學金,熱心支持學術研究及鼓勵青年們投入永續發展領域,也指導眾多企業成功展開永續轉型,深受產業信任與肯定,專欄文章遍布許多媒體。  【更多

精彩演講

「2025淡江藝文講座-在地力:從地方出發的藝術實踐」系列演講-淡蘭古道上的聲景書寫

講座探討淡蘭古道上的聲景書寫,從相褒歌、唸歌仔、落地掃到歌仔戲,從帛琉、恆春、坪林到紅毛城。教授並分享田野調查、傳統歌謠到現代創作,傳達的內容不只是音樂,更多的是對於台灣這片土地上文化、歷史的傳承,藉由本土的音樂、人民的歌聲,例如「相褒歌」,深入了解其背後的歷史故事。  【更多

精彩演講

2025大師講座-蘭古道上的聲景書寫

本講座探討淡蘭古道上的聲景書寫,從相褒歌、唸歌仔、落地掃到歌仔戲,從帛琉、恆春、坪林到紅毛城。教授並分享田野調查、傳統歌謠到現代創作,傳達的內容不只是音樂,更多的是對於台灣這片土地上文化、歷史的傳承,藉由本土的音樂、人民的歌聲,例如「相褒歌」,深入了解其背後的歷史故事。  【更多

業師與同學討論

從想法到實現-遊戲執行

《從想法到實現-遊戲執行》本次課程的成果聚焦在協助各組將前一堂課的企劃內容轉化為更具體的遊戲製作方向。透過業師的逐組檢視與回饋,學生們能明確掌握企劃中的可行與不足之處,並依據建議進行調整。課堂中老師也特別示範如何拆解問題、如何在有限資源下找到執行的優先順序,讓同學理解遊戲從概念到落地的實際流程。  【更多

日本警官宿舍一角合影

114學年度第1學期淡江國際學園在地住居融合_走讀淡水古蹟街景,搭渡輪尋覓八里左岸活動

114-1多元住宿書院「在地住居融合」-走讀淡水古蹟街景、搭渡輪尋覓八里左岸活動不同以往辦理方式,增加了搭渡輪橫渡淡水河來到了八里左岸,引起許多同學的關注與報名參加,活動於114年11月15日(星期六)上午9點如期舉行,今天是一個風和日麗的好天氣,同時也提升同學參與活動的興致,本次活動也有多位外籍生及松濤館同學報名,增進國際交流的元素。  【更多

小旦頭飾

2025淡江藝文講座-「在地力:從地方出發的藝術實踐」-小生小旦,目尾牽電線:戲曲妝容大解密

為了讓同學們能更深入理解傳統戲曲的藝術美學,本課程特別邀請到資深傳統戲曲化妝師張哲綸老師蒞臨淡江大學《表演藝術──傳統戲曲賞析》課堂,親自為大家講解各類傳統戲曲角色的妝容特徵與服裝造型。張哲綸老師以多年的實務經驗,帶領同學認識生、旦、淨、丑等行當在臉部設計上的差異,並說明不同角色所承載的文化意涵與性格象徵。為了讓學生能有更直觀的體驗,老師亦在現場進行示範小生與小旦化妝,讓大家近距離感受傳統戲曲臉譜所帶來的視覺美感與臨場感。  【更多

全英教學經驗分享-組織發展課程

本次活動邀請簡聖芳助理教授分享其多年全英語教學的經驗。簡老師以「組織發展」課程為例,深入探討該課程近幾年學生組成逐年變化,教科系學生比例從15%提升至64%,顯示選課結構逐漸集中。接著簡老師分享該課程的設計重點,包括:  【更多

林嘉琪老師介紹專題3、4與任務內容

114-1「社會議題探索暨實踐課程」專題3、4說明會暨SDGs影展「星際效應」

本次課程為專題3、4說明會(專題3--SDGs 主題敍事書寫I (SDGs Narrative Writing I)、專題4--SDGs 主題敍事書寫II (SDGs Narrative Writing II)),嘉琪老師先介紹專題學習單內容,並詳細說明如何完成專題任務。接著播放SDGs影展「星際效應」(Interstellar),本片以全球饑荒為背景,講述了一隊太空人通過穿越蟲洞為人類尋找新家園的高科技冒險故事。影片中一開頭就點出人類的自大與私慾,認為地球屬於人類所有,恣意妄為的下場就是自取滅亡,電影裡的地球因天災沙塵暴四起,人們外出得戴著口罩,呼應今日全球的處境。也讓我們思考,別自以為是地掠奪豪取天然資源,而忘記最基本的生存問題。  【更多

「中山北路走進小菲律賓」由呂曉清女士帶領導覽。

114-1「社會議題探索暨實踐課程」:專題8跨文化走讀活動「中山北路走進小菲律賓」

本次社會議題探索暨實踐課程專題8跨文化走讀活動由政經系何景榮老師帶領,呂曉清女士導覽主講,由中山北路走進小菲律賓,帶同學們體驗菲律賓移工與新住民生活狀況。學生們在聖多福教堂前集合,導覽員領導同學們進入菲律賓鄉親週日聚會的彌撒禮拜堂,解說彌撒的特點,並介紹教堂後方的祈禱與奉獻處。接著帶領同學逛菲律賓新住民商店,了解在台菲律賓鄉親的日常生活暨飲食文化,最後帶同學參觀中山北路「金萬萬商場」,此為全台灣最大的菲律賓商場,服務廣大的在台菲律賓裔移工暨新住民。  【更多

活動大合照

淡江物理62週年系慶暨系友返校活動

此次活動系友返校活動約有100位參與者,其中系上老師14位、系上助理&助教10位、學生7位、系友61位、眷屬8位。首先由系友會會長李建邦學長致詞,系主任莊程豪介紹目前物理系的近況及未來展望,接著頒發感謝狀及由系上老師共同簽名的紀念網球予林震安老師,感謝老師為系上服務將近40年,和對系友會的支持與貢獻。  【更多

大合照

以教學藍圖—從規劃到實踐全方位指引

本次研習活動於114年11月7日(五)完滿完成。本校教務處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聯合舉辦教學實踐研究增能研習,邀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系 賴秋琳 教授、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 鍾智林 副教授,分享計畫撰寫及執行經驗,以協助本校教師更順利地申請並進行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  【更多